·论著·
绝经综合征(menopause syndrome)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心悸、骨关节疼痛、失眠、焦虑抑郁等相关症状[1]。国内每年有1 200万女性受到绝经相关症状及其远期并发症的困扰[2],各式各样的症状,严重影响着绝经前后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MHT)是改善绝经相关症状的首选治疗方法,但MHT存在一定的风险,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的监测与长期随访,对于不宜或不愿意使用MHT的人群推荐使用非激素治疗方案[3]。催眠疗法(hypnotherapy)作为心理干预技术中的一种,不仅能让患者拥有平和稳定的情绪,更能利用意念与意志的力量改变自身的机体反应。国外有学者研究表明,催眠疗法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潮热等绝经相关症状[4-7]。为探究催眠疗法对绝经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本文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更年期多学科综合管理门诊就诊的7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轻中度绝经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 40~60 周岁;(2)要求非激素治疗,且近三个月未使用性激素药物治疗者;(3)治疗前改良 Kupperman 评分(modified kupperman index,KMI):15 ≤KMI≤35 分;(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患者;(2)近三个月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3)子宫、双侧卵巢器质性病变,双侧卵巢切除,子宫卵巢肿瘤或乳腺肿瘤;(4)言语沟通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有严重的脑部器质性病变或患有精神病患者;(5)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等。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按1∶1比例随机分为催眠疗法组35例和健康教育组35例,研究过程中,催眠疗法组患者均成功进入催眠状态,研究过程中催眠疗法组有3例患者在催眠治疗2次后,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返院治疗,故退出研究。健康教育组有1例患者失联,无法完成随访评估,故出组。最终催眠疗法组入组有效病例数32例,健康教育组入组有效病例数为34例。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审查批号为2019年科研论审(33)号,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研究。
1.催眠疗法组干预方法:催眠疗法组在入组时接受围绝经期保健健康教育,同时给予催眠疗法干预。本研究采用个体催眠的形式。本次进行催眠干预的研究人员为经过本课题组系统心理学知识培训及催眠疗法培训且具有催眠治疗资质的人员,干预人员均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在首次干预前,干预人员对每一位加入催眠疗法组患者进行科普与访谈,告知患者什么是催眠,催眠有什么用途,如何进行催眠治疗,询问患者目前迫切困扰自己的问题是什么,8次催眠按照催眠治疗的标准流程,即导入、深化、暗示、唤醒四个步骤依次进行。具体操作过程:(1)在妇产科心理咨询室,患者半躺于催眠椅上,拉窗帘,调弱灯光,使患者处于一个无人打扰,幽静舒适的环境;(2)通过举手法对患者进行感受性测试、通过渐进式放松技术导入患者进入催眠状态,使用数数法引导患者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3)根据病人的具体存在的症状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指导暗示语,消除患者的不适;(4)使用计数法进行催眠唤醒;每周对入组患者进行2次催眠治疗,连续4周,每次45~60 min,共8次。每次在催眠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催眠自我感受的询问,以便在下次催眠治疗前进行调整。如果在催眠过程中出现不适,及时进行催眠唤醒。
2.健康教育组干预方法:健康教育组在入组前参加围绝经期多学科管理门诊,接受围绝经期保健健康教育,包括(1)围绝经期疾病相关知识,即如何判断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症状、围绝经期的危害;(2)围绝经期保健,即围绝经期如何饮食、围绝经期如何运动、围绝经期的心理应对等。
3.评价指标及研究工具:包括主要观察指标和次要观察指标。
(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月平均收入、绝经情况等。
(2)KMI评分量表[8]。由潮热盗汗、感觉异常、失眠、抑郁、焦躁、眩晕、疲乏、骨关节疼痛、头痛、心悸、皮肤蚁走感、外阴阴道不适、泌尿系统刺激征等13个症状组成,症状程度分为0~3分,每一项程度分乘以各项症状权重分为症状得分,各症状评分相加之和为总分,总分15~20分为轻度;20~35分为中度;大于35分为重度。
(3)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9],含有20个条目,按照1~4级评分,用于评估焦虑病人现在或过去一周的主观感受。评定结束后,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
(4)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由Zung于1965年编制[10],由20个条目组成,反应了抑郁状态四组特异性症状,根据近4周内的自我感觉来回答相应的问题。按1~4级评分。
(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1]。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用于评定被试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本研究中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Wilcoxon秩和检验的方法,使用M(P25,P75)描述。计数资料使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入组的年龄、绝经状态、文化程度、人均收入、职业状态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VariableHypnotherapygroup(n=32)Health educationgroup(n=34)Age(years) 40≤-≤50 50<-≤60Menopausalstatus Yes NoEducationallevel Juniorhigh school or below Highschool College orabovePercapita income(yuan) <3 000 3 000≤-≤5 000 >5 000Occupational status Employed Retired Other10(31.3)22(68.8)18(56.3)14(43.8)5(15.6)8(25.0)19(59.4)5(15.6)9(28.1)18(56.3)17(53.1)13(40.6) 2(6.3)10(29.4)24(70.6)25(73.5)9(26.5)3(8.80)7(20.6)24(70.6)6(17.6)15(44.1)13(38.2)18(52.9)14(41.2)2(5.9)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M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KM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KMI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KMI评分得分比较[M(P25,P75)]
Table 2 Comparison of KMI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M(P25,P75)]
GroupBefore intervention1 month after intervention∗Hypnotherapy group22.5(15.0,30.0)12.0(10.2,15.2)Health education group24.5(23.0,32.0)24.5(23.0,30.0)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P<0.05
干预前,两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SD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催眠疗法组在干预后1个月SDS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得分比较[M(P25,P75)]
Table 3 Comparison of SD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M(P25,P75)]
GroupBefore intervention1 monthafter intervention∗Hypnotherapy group53.0(43.5,63.5)41.5(37.2,43.0)Health education group51.0(45.3,58.0)50.0(45.7,52.0)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P<0.05
干预前两组S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催眠疗法组在干预后1个月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得分比较[M(P25,P75)]
Table 4 Comparison of SA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M(P25,P75)]
GroupBefore intervention1 month after intervention Hypnotherapy group48.0(45.2,50.0)46.0(40.5,50.0)∗Health education group50.0(48.0,53.0)51.0(48.0,52.5)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P<0.05
干预前,两组PS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PSQ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得分比较[M(P25,P75)]
Table 5 Comparison of PSQI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M(P25,P75)]
GroupBefore intervention1 month after intervention∗Hypnotherapy group13.0(11.2,16.0)6.5(5.0,11.0)Health education group13.5(11.7,15.0)12.5(11.0,15.0)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轻中度绝经综合征患者经过8次的催眠疗法,其改良KMI的得分较健康教育组明显降低(P<0.05)。可见催眠疗法可以有效缓解绝经相关症状。CNGOG等临床指南中明确提出[12],催眠疗法可以作为围绝经期潮热非激素治疗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国外有研究将催眠疗法应用在乳腺癌潮热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在催眠治疗过程中,暗示性增强,被催眠者判断和分析能力下降,容易接受治疗者所灌输的观念,可以极大地改变患者的感觉意识和认知过程[13-14],提高围绝经期患者围绝经期保健的信念以及意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围绝经期出现的诸多的躯体不适,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避免远期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以及老年痴呆等的发生。本研究探索性的将催眠疗法应用在国内围绝经期患者中,并初步观察到催眠疗法是一种可行性高、效果明显地减轻绝经相关症状的有效工具,为促进围绝经期身心健康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其他疾病缓解相关症状提供了参考。
催眠疗法作为一种心理干预的技术,可以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催眠疗法组干预后1个月焦虑抑郁得分较健康教育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提示催眠疗法可以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这与Roberts等[15]学者使用催眠疗法对绝经后女性焦虑症状改善的研究结果一致。围绝经期抑郁、焦虑情绪与围绝经期女性生理、社会以及家庭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催眠可以改善焦虑症患者家庭功能、以及改善焦虑症患者消极的应对方式和不成熟的防御方式[16]。张淼苗等[17]学者采用心理干预方法对更年期女性负性情绪进行相关研究,在一个月的干预疗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延长干预疗程,评估催眠疗法在围绝经期患者中的远期疗效。
本研究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均较低,干预后催眠疗法组和健康教育组的PSQI评分有所下降,且催眠疗法组下降幅度较健康教育组高(P<0.05),表明催眠疗法可以有效提高围绝经期患者的睡眠质量。这与陈敏等[18]运用催眠疗法对老年失眠伴发焦虑的患者进行干预的效果相似。王丹华等[19]将催眠疗法应用在心脏病伴失眠患者中,在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通过让患者身体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让患者进入催眠状态,治疗者将良性暗示有效传入治疗者的潜意识之中,在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可以改善躯体感觉,平衡患者的身心状态;情绪得到有效调整,睡眠的时间增加,睡眠质量得到提高。进一步促使患者心情舒畅,提高围绝经期患者专注力以及机体免疫力,促进围绝经期患者身心健康。
本研究发现,在绝经状态的分布上,催眠疗法组(绝经比例56.3%)与健康教育组(绝经比例73.5%)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尽管这一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需谨慎考虑其对干预效果的潜在影响。不同绝经状态的女性在生理和心理症状上可能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她们对干预措施的反应存在差异[20]。然而,本研究采用的随机对照设计有助于平衡这些混杂因素,减少系统性偏差。本研究结果表明,催眠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在改良KMI、SAS、SDS以及PSQI上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单纯健康教育组(P<0.05),表明干预措施的效果是稳健的。因此,本研究认为基线绝经状态的分布差异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绝经状态对催眠疗法效果的具体影响,以增强结论的适用性。
尽管本研究结果显示,催眠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轻中度绝经综合征,并能改善围绝经期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围绝经期患者睡眠质量,为促进围绝经期患者身心健康提供保障。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少,且随访时间较短。催眠疗法是否有长期的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 颜培实,李如治.妇产科学.第9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353.
2 白文佩,毛乐乐.更年期多学科综合管理门诊的流程与管理.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7:35-39.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中华妇产科杂志,2023,58:4-21.
4 Guo PP,Li P,Zhang XH,et al.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for natural and treatment-induced vasomotor symptoms: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Complement Ther Clin Pract,2019,36:181-194.
5 Tran S,Hickey M,Saunders C,Ramage L,et al.Non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enopausal vasomotor symptoms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Support Care Cancer,2021,29:1183-1193.
6 Roberts RL,Na H,Yek MH,et al.Hypnosis for hot flashes and associated symptoms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Am J Clin Hypn,2017,60:123-136.
7 Grégoire C,Faymonville ME,Vanhaudenhuyse A,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n 8-week intervention combining self-care and hypnosis for post-treatment cancer patients:study protocol.BMC Cancer,2018,18:1113.
8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更年期保健学组.更年期妇女保健指南(2015年).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21-32.
9 Zung WW.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Psychosomatics,1971,12:371-379.
10 Zung WW.The Depression Status Inventory:an adjunct to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 Clin Psychol,1972,28:539-543.
11 Liu D,Kahathuduwa C,Vazsonyi AT.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Psychometric and clinical risk score applications among college students.Psychol Assess,2021,33:816-826.
12 Raccah-Tebeka B,Boutet G,Plu-Bureau G.[Non-hormonal alternativ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enopausal hot flushes.Postmenopausal women management:CNGOF and GEMV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Gynecol Obstet Fertil Senol,2021,49:373-393.
13 张春晖.聚焦解决模式对育龄期女性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韧性和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郑州大学,2021.
14 邓雯睿.催眠疗法与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对社交焦虑静息态脑功能活动的影响.安徽医科大学,2020.
15 Roberts RL,Rhodes JR,Elkins GR.Effect of hypnosis on anxiety: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women in postmenopause.J Clin Psychol Med Settings,2021,28:868-881.
16 李悦,王军辉,刘晓娟,等.催眠疗法对焦虑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研究.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15-117.
17 张淼苗,张引,胡敏,等.自助式正念减压疗法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负性情绪的随机对照研究.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3:254-261.
18 陈敏,宋清扬,郑毅.催眠疗法对老年失眠合并焦虑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神经递质的影响.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660-663.
19 王丹华,方春霞,朱文娴,等.认知联合音乐催眠疗法对心脏病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负面情绪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40-42.
20 Inayat K,Danish N,Hassan L.Symptoms Of Menopause In Peri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And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hem.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2017,29:477-480.
21 Yim G,Ahn Y,Chang Y,et al.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menopause symptom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cross menopause status in Korean women.Menopause,2015,22:110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