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高危儿是指具有可能影响身心发育的各种高危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婴幼儿[1]。高危儿不是一个疾病或综合征,而是泛指一类具有可能导致脑发育障碍的高危因素,或已经出现发育偏离正常轨迹的特殊小儿群体,占活产婴儿的10%左右 [2]。高危儿中有5%~10%面临不同程度的健康风险如运动发育迟缓、认知障碍或心理行为异常等[3-4],这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鉴于目前尚不能明确预测各种高危因素对婴儿的损害,无法在短期内精准判断婴儿是否存在脑损伤、其损伤程度以及预后情况[5],因此对高危儿开展长期、系统的随访就显得尤为必要。但在实际工作中,高危儿随访是一个长期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高危儿随访依从性不容乐观。如何提高高危儿随访依从性,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此,本研究对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建立档案的2岁以下高危儿的完整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高危儿随访的相关因素,以便制定相应措施提高随访依从性,实施有效的高危儿随访管理,保障高危儿健康发展。
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在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建档的高危儿765例,均符合《高危儿童保健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中关于高危儿的诊断标准。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2021]伦审第[099-2]号)。
1.问卷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于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由经过高危儿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务人员辅助养育人填写,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基本信息、高危因素调查、家庭成员情况、随访频次及评估结果等。
2.高危因素判断标准:参考《高危儿童保健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中关于高危因素的界定。规范中列出三种高危因素,(1)生物学因素,如早产、低出生体重、高胆红素血症、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等;(2)社会环境因素,如父母有酗酒、吸毒等不良生活方式、家庭中有虐待等不良养育环境;(3)健康检查时发现儿童有存在生长、发育偏异,符合以上高危因素之一,均纳入现阶段高危儿管理。
3. 高危儿的随访频率:6月龄以内每月随访一次,7~12月龄每2个月随访一次,13~24月龄每3个月随访一次[5]。
4.随访依从性的判断标准:本研究中,高危儿能遵从医嘱随访次数等于或大于规定频次[5]的60%,即为随访依从性好,否则为随访依从性差[6-8]。
5.随访形式:主要包括门诊随访和微信视频随访。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将高危儿管理工作的人员分为2组,每组3人,由2名医生和1名护士组成,各组护士负责随访工作。
将数据进行整理后录入Excel表格中,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进行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共随访675例高危儿,其中男388例(57.5%),女287例(42.5%);本地居住558例(82.7%),外地117例(17.3%);首诊月龄范围2~12月龄,平均首诊月龄为(6.0±2.5)月。依首诊月龄及随访依从性不同,最长随访11次,24月龄结案,最短随访2次,3月龄失访。
以患者依从性作为因变量,分别比较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的患者在性别、居住地、高危因素种类数、母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养育人、1岁以内喂养方式、对就诊机构满意度、相关知识获取途径和首次就诊月龄之间的差异,结果如表1所示,除患者性别在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因素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高危儿随访依从性单因素分析[例(%)]
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follow-up compliance of high-risk infants [n(%)]
VariablesHighcomplianceLowcomplianceGender Male190(56.7) 198(58.2) Female145(43.3) 142(41.8) Residence* Local312(93.1)246(72.4) Other places23(6.9)94(27.6)Number of Risk factors* 0-285(25.4)113(35.3) 3-4113(33.7)116(36.3) ≥5137(40.9)91(28.4)Mothers' occupational status * Unemployed124(37.0)175(51.5) Employed211(63.0)165(48.5)Mothers' education level* Junior high school and below15(4.5)37(10.9) Senior high school40(11.9)59(17.4) College or higher280(83.6)244(71.7)Fathers' education level* Junior high school and below18(5.4)31(9.1) Senior high school24(7.2)48(14.1) College or higher293(87.4)261(76.8)Primarycaregivers* Parents39(11.6)153(45.0) Parents and others296(88.4)187(55.0)Feeding method within 1 year old* Manual103(30.7)147(43.2) Mixed117(34.9)107(31.5) Breast milk115(34.4)86(25.3)Satisfied with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institution* Yes326(97.3)215(64.4) No9(2.7)119(35.6)Source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Medical institutions317(94.6)203(59.7) Outside medical institutions18(5.4)137(40.3)Age ofthe first visit(x±s,month)*5.6±2.66.5±2.5总例数335(49.6)340(50.4)
两组比较,*P <0.05
将表1单因素分析中具有显著意义的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具体赋值见表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就诊月龄、母亲职业、父亲文化程度以及1岁以内喂养方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居住地、高危因素种类数、母亲文化、养育人、对就诊机构满意度和相关知识获取途径对患者依从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居住地为本地、高危因素较多、母亲文化程度较高、养育人为父母同时有其他人、对就诊机构满意、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为医疗机构的患者依从性较高,见表3。
表2 影响因素赋值情况
Table 2 List of coding for variables
VariablesAssignmentComplianceAge of the first visitHigh=0, Low=1-ResidenceLocal=0,Other places=1Number of risk factors0-2=0,3-4=1,≥5=2Mothers' occupational statusUnemployed=1,Employed=0Mothers' education levelJunior high school and below=2,Senior high school=1,College or higher=0Fathers' education levelJunior high school and below=2,Senior high school=1,College or higher=0PrimarycaregiversParents=1,Parents and oth-ers =0Feeding method withinthe first yearManual=2,Mixed=1,Breast milk=0Satisfied with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institution*Yes=0,No=1Source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Medical institutions=0,Out-side medical institutions=1
表3 高危儿随访依从性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Table 3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of the follow-up compliance of high-risk infants
VariablesBSEWald χ2POR(95%CI)Age ofthe first visit0.0830.044.4480.0351.087(1.006,1.175)Residence(Other places)0.8680.3068.0650.0052.383(1.309,4.338)Number of risk factor(≥5)-0.6940.19712.376<0.0010.500(0.339,0.735)Mothers' education level(Junior high school and below)1.3730.6364.6570.0313.946(1.134,13.729)Primarycaregivers(Parents and others)-1.490.25534.148<0.0010.225(0.137,0.371)Satisfied with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institution(No)2.0060.39425.988<0.0017.435(3.438,16.08)Source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Outside medical institutions)1.810.30435.484<0.0016.11(3.368,11.084)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高危儿的存活率得到明显提高,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的不良发育风险也随之有相应增加。通过开展长期系统化随访,可达到对高危儿的健康监测。而要实现有效随访,离不开良好的随访依从性。
本研究中患儿随访依从性好占49.6%,与国内某些报道不一致,高于华祎[9]随访依从性好的43.0%,明显低于邓红岩[10]依从性好的70.2%、王建忠[11]依从性好的57.8%的报道。可能与依从性的评判标准不一致、随访方式不同有关。
本研究中,高危因素种类越多,高危儿随访依从性越好,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2-15]。高危因素多的患儿,孕期的就医次数会增多;而且分娩后往往需要住院观察治疗一段时间,这使得家长与医护的沟通增加,家长会接收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对患儿疾病及预后情况比较了解,能充分认识疾病随访的目的和意义,也更加关注患儿的发育结局;同时,患儿疾病的恢复也增加了家长对医生及所在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有利于提高随访依从性。
母亲受教育程度是影响高危儿随访依从性的一个重要因素[6,16-18]。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获取科学育儿知识的能力会更强,能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医嘱;与此同时,往往家庭经济水平也较好,更重视子女的教育和培养,这些都有利于提高随访依从性。养育人除了父母外,还有老人或保姆的也对提高随访依从性有利,原因可能是:(1)年轻的父母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其他人的存在可以辅助早期识别异常;(2)更多的家庭成员一起带孩子,可以减轻母亲的负担,母亲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配合执行医嘱;(3)多人照看,不同的人对医嘱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互相弥补带养方式上的不足,有利于儿童的进步,在观察到进步的情况下也有助于提高随访依从性。
主要从医疗机构获取育儿知识的家庭,随访依从性高。本研究中,相关知识获取途径分为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以外,如宝妈群、邻居、网络等。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获取育儿知识的途径很多,但应该认识到来自正规医疗机构的知识才是科学的、系统的,而其他渠道获取的知识需要家长进行认真筛选,如果不加选择的利用可能不仅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甚至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接受正规医疗机构指导的家长,会认识到发育不良带来的危害,对儿童的发展更加重视,也能很好的执行医嘱。
就诊机构本身的知名度,高危儿管理方面的宣传及成功案例,以及家长的就诊体验,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到家长的随访意愿[19]。本研究中,对就诊医疗机构满意的高危儿家长的随访依从性高。
家庭居住地也是影响随访依从性的一个因素[20]。居住在本地的,距离就诊医疗机构近,就医方便,随访依从性就高。距离较远的,就医耗时长,同时受严格的劳动纪律、繁重的工作任务影响,可能使得家长很难在长期随访和工作之间取得平衡,种种的就医不方便往往会让家长放弃随访。
综上所述,导致高危儿随访依从性差的原因有母亲受教育程度低、就医路途遥远及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等。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措施,加大高危儿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高危儿健康的良好氛围;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长的保健意识;加强培训,提高儿童保健尤其是基层儿童保健服务能力,提供方便可及的保健服务,以提高高危儿的随访依从性,确保高危儿得到有效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阶段性发育问题,促进高危儿健康发展。
1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儿童健康管理专委会.高危儿规范化健康管理专家共识.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3,31:581-585,622.
2 杨玉凤.高危儿健康管理新理念.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117-118,122.
3 唐久来,方玲玲,杨李,等.高危儿和特异性高危儿早期干预的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35:1841-1845.
4 Johnson S,Evans TA,Draper ES,et al.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following late and moderate prematurity: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15,100:F301-308.
5 田园,陈津津,于广军.NICU出院高危儿0~3岁生长发育随访管理技术的专家共识.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809-814.
6 史俊霞,曾国章,陈晶.厦门市某医院高危儿随访依从性影响因素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9:77-80.
7 王珮悦,沈芳,曾琳,等.高危儿出院后随访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377-3382.
8 刘颖钏,贲晓明.早产儿生长监测和随访.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92-96.
9 华祎,王益,汪莹莹,等.B类高危儿293例信息化管理随访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102-105.
10 邓红岩,邹秋艳,陈玲,等.张家港市高危儿随访现状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8,45:1016-1018.
11 王建忠,罗英,王莉丽,等.高危儿家长随访依从性调查发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519-521.
12 黄杰,杨树杰,甘斌,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出院后随访依从性调查研究.当代医学,2020,26:79-81.
13 邓玉环,孙亚莲,高丹.综合管理模式对高危儿随访效果的影响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421-2423.
14 江雯,邱双燕,蒋雪明,等.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生长发育趋势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742-745.
15 程亚颖,冯琪,王颖,等.三级医院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401-407.
16 袁飒,陈艳妮,应艳红,等.高危儿随访情况分析及其父母生命质量调查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549-552,531.
17 陈志玮,林少漫.550例高危儿随访情况分析.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7,8:28-31.
18 王惠.对高危儿给予规范管理及早期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1-154.
19 黄亚深,黄友旗,双家林.高危儿干预的家庭依从性行为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78-279.
20 郭艳,曾贞,刘少兰.佛山市南海区高危儿随访及失访原因和干预效果分析.华夏医学,2019,32: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