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62例产后6~8周妇女盆底筛查

周碧华 廖丹梅 韦林宜 施擎

【摘要】目的了解产后6~8周妇女盆底功能情况,为制定产后盆底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462例产后6~8周妇女盆底筛查结果,探讨分娩方式、产次、新生儿大小等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阴道分娩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盆底动态压力不正常、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脏器脱垂(POP)、腹直肌分离、阴道口闭合不全发生率分别为86.7%、75.2%、97.7%、14.4%、74.1%、60.3%、43.9%;剖宫产组分别为 79.8%、74.2%、93.9%、6.7%、43.3%、70.8%、5.0%。除 II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外,其余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中经产妇和初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分别为91.5%和84.9%,Ⅱ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分别为83.3%和72.1%;新生儿体重≥3 500 g和<3 500 g产妇Ⅰ类肌纤维不正常率分别为91.9%和85.4%,Ⅱ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分别为83.3%和7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组经产妇和初产妇Ⅰ类肌纤维不正常率分别为86.4%和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组1、2次及以上剖宫产产后腹直肌分离66.8%和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产后应及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关键词】产后妇女; 盆底筛查; 盆底功能障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是一种常见而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妊娠和分娩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1],出 现 盆腔器官脱垂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痔疮、性生活不满意等,从而影响广大妇女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现对1 462例产后6~8周妇女的盆底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盆底功能恢复情况,以制定盆底康复方案,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12年6-12月到本院就诊的产后6~8周妇女,恶露干净,自愿进行盆底筛查,共1 462例,分为阴道分娩(无阴道助产)组938例(64.2%),剖宫产组524例(35.8%)。两组均无神经肌肉病史、无慢性咳嗽病史、无合并症,且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2.方法:由统一培训合格的妇产科医生对产妇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盆底肌肉功能评估。评估前,医生与产妇进行充分沟通,解除产妇思想顾虑,并进行阴道指检,教会产妇正确收缩盆底肌肉,同时放松腹部或臀部肌肉。

3.盆底肌肉功能评估:参照王晓光等编写的《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培训教材》。盆底肌肉纤维分为I类肌纤维和II类肌纤维;盆底肌力采用盆底压力检测仪器(法国PHENIX USB2治疗仪)检测;盆底肌肉综合肌力分为0~5级,0~3级为不正常,4~5级为正常;盆底动态压力正常值为80~150 cm H2O,低于80 cm H2O为不正常。

4.相关定义:POP指由于盆底支持组织缺损或松弛而引起的盆腔脏器脱离正常的解剖位置;SUI指腹压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腹直肌分离指以脐为中心点腹直肌分离2 cm以上;阴道口闭合不全指阴道口松弛,阴道口横径大于2 cm以上。

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盆底筛查的盆底肌力:两组I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主要症状和体征:两组不正常盆底动态压力、SUI、POP、腹直肌分离、阴道口闭合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两组产妇盆底筛查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情况[例(%)]

注:*与剖宫产组 I类肌纤维比较,χ2=12.0,P<0.05

表3 两组产妇盆底筛查主要症状和体征[例(%)]

注:两组比较,*P<0.05

3.阴道分娩组不同产次、新生儿大小盆底肌力比较:阴道分娩中经产妇和初产妇Ⅰ、Ⅱ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比较;新生儿体重≥3 500 g和<3 500 g产妇Ⅰ、Ⅱ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4.剖宫产组不同产次、新生儿大小盆底肌力及腹直肌分离率比较:剖宫产组经产妇和初产妇Ⅰ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剖宫产组1、2次及以上剖宫产者分别为437、87例,产后腹直肌分离率分别为 66.8% (292/437)、90.8%(7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不同产次、新生儿大小盆底肌力情况[例(%)]

注:*与*、#与#、△与△、▲与▲、☆与☆比较,P<0.05

讨论

1.妊娠和分娩对盆底肌力的影响:FPFD的表现为盆底肌力下降。本文显示,阴道分娩和剖宫产Ⅰ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分别为 86.7%和79.8%,Ⅱ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分别为75.2%和74.2%,盆底动态压力值不正常率分别为97.7%和93.9%,除Ⅱ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妊娠和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力下降,盆底肌肉松弛,阴道分娩较剖宫产更甚。阴道分娩的经产妇和新生儿体重≥3 500 g的产妇,盆底肌力较初产妇和新生儿体重<3 500 g的产妇低;剖宫产的经产妇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较初产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产次多和新生儿较大者对盆底的损伤更严重。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阴道分娩是FDPD的独立高危因素[2],盆底康复治疗从产后42 d开始治疗的效果是确切的[3]

2.妊娠和分娩对盆底筛查主要症状和体征的影响:妊娠和分娩是造成SUI的高危因素。妊娠过程中胎先露对盆底肌肉过度压迫造成盆底组织松弛,直接损伤盆腔内筋膜支持结构和神经,较剖宫产更容易引起SUI。本文显示阴道分娩发生SUI为14.4%,剖宫产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洪静娟等[4]报道,产后42 d阴道分娩和剖宫产SUI的发病率为68.8%和37.1%。妊娠晚期妇女SUI发生率高于产后6~8周妇女[5]、剖宫产对再次妊娠后的妊娠期SUI的发病无保护作用[6],故不能为避免盆底肌损伤及SUI发生而主张剖宫产。康瑞兰等[7]对54例FPFD患者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的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损伤患者治愈率为100%,SUI患者显效率91.7%,疗效肯定。

本文显示,阴道分娩POP的发生率为74.1%,剖宫产为43.3%,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P包括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等,因盆底肌肉松弛引起。阴道分娩直接损伤盆腔内筋膜支持结构和神经,盆底肌松弛,盆腔器官支撑薄弱有关,造成脱垂。产后应及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尽快地恢复盆底肌肉肌力,对防止POP效果明显,有效率达 79.6%[8]

妊娠期子宫增大,引起腹直肌分离,产后若未恢复,腹直肌分离大于2 cm,腹直肌丧失最大收缩力量而使腹部肌肉拉长,导致躯干的屈肌收缩明显减弱,腹部肌肉松弛,影响了盆腹腔功能和腹部的恢复。本文提示阴道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3%,剖宫产发生率为70.8%,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更高(90.8%),说明剖宫产产妇的腹直肌因粘连而更易分离。产后进行腹部的康复治疗,可恢复产妇盆腹腔功能,预防粘连,恢复产妇孕前体态。

本文显示,产后阴道分娩阴道口闭合不全发生率高达43.9%,因阴道分娩时对盆底浅层肌肉损伤,产后未能及时恢复。盆底肌因损伤而松弛,阴道口闭合不全,女性阴道第一道天然保护屏障遭到破坏,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引起阴道炎。及时进行阴道口闭合不全的盆底康复治疗,恢复盆底肌的功能,可预防妇科炎症。

参考文献

1 王京晨,唐芳,荣风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82-2884.

2 Lukacz ES,Lawrence JM,Contreras R,et al.Parity,mode of delivery and pelviv floor disorders.Obstet Gynecol,2006,107:1253-1260.

3 祁锋,李环,张巍颖,等.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最佳时机研究现状.罕少疾病杂志,2011,18:46-49.

4 洪静娟,向丽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36-3237.

5 曲坚,张晓薇.妊娠及分娩对盆底功能影响的探讨.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304-306.

6 姜丽,吴氢凯,奚杰.初次妊娠分娩方式对再次妊娠期间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416-418.

7 康瑞兰,张敏.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2368.

8 廖惠璇,李淑玲,钟玲.54例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脏器脱垂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7-228.

作者单位:530011 广西南宁,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妇保科

(收稿日期:2013-04-05)

(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