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
武晋萍 赵小净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的职业心理状况,为制定改善儿科护士职业心理健康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基层同等级别3所公立医院的儿科护士62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成人)问卷、霍兰德气质类型问卷分别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人格特征评定、气质类型测试,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 儿科护士的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得分高于常模组,焦虑和抑郁得分高于在职护理人员,精神病性得分低于在职护理人员;精神质、外向性和神经质得分低于常模组,外向性得分亦低于在职护理人员;神经质与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偏执呈正相关;气质类型中以多血质和黏液质居多,抑郁质类型护士的抑郁和焦虑得分高于其他类型,黏液质类型护士的偏执得分高于其他类型。 结论 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于全国常模和在职护理人员的特点,有其特殊性,对儿科护士的职业心理健康可以采取一定程度上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 儿科; 护士; 人格特质; 心理健康
任何职业都有其适应职业需要的要素特质,即职业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起决定作用的、随时可能影响角色行为模式的人格特质。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具备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随着对儿童健康观念的增强和社会对儿童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多,儿科护士肩负着越来越多的职业责任。儿科疾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儿科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1],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使职业心态有偏差。在护理工作中,职业心理素质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2]。本研究对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并分析人格特质与气质类型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旨在了解儿科护士的职业心理状况,为制定改善儿科护士职业心理健康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对象:在基层同等级别3所公立医院的儿科护士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2名护士(在编正式职工),均为女性;未婚18例(29.03 %),已婚40例(64.52 %),其他4例(6.45 %);年龄23~48岁,平均(30.48±3.55)岁;平均工作年限(8.00±1.13)年;文化程度:本科53例(85.48 %),硕士研究生9例(14.52 %);职称:初级35例(56.45 %),中级18例(29.03 %),副高5例(8.06 %),正高4例(6.45 %)。
2.调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3],包含90个项目,分别评定总均分及9个分量表,每个项目分5个程度,分别计分,无为0分、轻度l分、中度3分、偏重4分、严重5分;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人格特征评定[4],包含88个条目,有4个维度,外向性(E)、精神质(P)、神经质(N)和掩饰(L),每个条目下选择,是或否,各得0或1分,4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相对应的人格特征越明显;采用霍兰德气质类型问卷进行气质类型测试[5],包含60个项目,有4个气质类型,黏液质、多血质、胆汁质和多血质,每个项目有5个选项,从1(非常符合)~5分(非常不符合),4个气质类型中分数最高且高于其余类型4分以上的气质类型为主要气质类型。
3.全国常模和在职护理人员SCL-90得分:利用于红艳[6]分析河北廊坊市人民医院在职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的在职护理人员和全国常模的SCL-90得分。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SCL-90和EPQ得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儿科护士SCL-90得分分别与全国常模和在职护理人员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不同气质类型儿科护士的SCL-90得分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对儿科护士EPQ与SCL-90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儿科护士心理健康(SCL-90)得分分别与全国常模和在职护理人员比较:儿科护士的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得分均高于常模组,焦虑和抑郁得分高于在职护理人员,精神病性得分低于在职护理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儿科护士人格特征(EPQ)的各项得分分别与全国常模[6]和在职护理人员[6]相比:儿科护士精神质(P)、外向性(E)和神经质(N)得分低于常模组,外向性(E)得分亦低于在职护理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儿科护士SCL-90和EPQ得分与全国常模、在职护理人员比较
注:与儿科护士比较,*P<0.05
3.儿科护士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Pearson相关分析:神经质与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偏执正相关。见表2。
4.儿科护士气质类型分析:在4种气质类型中多表现为多血质和黏液质,分别占33.87 %(21/62)和48.39 %(30/62);其次为胆汁质和抑郁质,分别为14.52 %(9/62)和3.23 %(2/62)。
5.不同气质类型护士的SCL-90得分情况分析:抑郁质类型护士在抑郁和焦虑的得分均高于其他类型;胆汁质类型护士在偏执的得分高于其他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医疗护理质量的期望也越来越高[7]。护理工作是高压力工作,尤其是儿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要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及心理压力[8],可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到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及工作质量。
表2 儿科护士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Pearson相关分析
注:表内数字为Pearson相关系数,*P<0.05
表3 不同气质类型护士的SCL-90得分情况比较
注:与抑郁质比较,*P<0.05;与胆汁质比较,#P<0.05
1.本研究从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和气质类型方面进行综合调查。SCL-90得分情况与全国常模及在职护理人员比较提示,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尤其表现在焦虑和抑郁,但精神病性因子好于在职护理人员。原因可能是儿科护士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儿科患者的心理、语言、行为发育均不完善,儿科专业护理技术难度大、要求高,且工作环境嘈杂,家长期望值又高,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经常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儿科护士感到身心疲惫,从而表现出焦虑和抑郁行为。
2.本研究人格特征得分情况与全国常模及在职护理人员相比,精神质(P)、外向性(E)和神经质(N)得分较低,表明儿科护士更多地表现出情绪稳定、非病理性人格和一般的掩饰性,精神质(P)低于常模提示对他人的敌意、冲动性和攻击性程度低,比较理智,表现为合群,适应性强,关心他人。本研究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儿科护士若情绪不稳定、遇事容易激动、易产生焦虑,难以维持心理的平衡,进而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应重视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其积极调整心态。
3.本研究儿科护士在4种气质类型中多表现为多血质和黏液质。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灵敏、乐于交往、适应性强,心理活动有很高的灵活性,容易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具有可塑性,反应速度快而灵活;黏液质安静稳重、沉着坚定、善于自制,心理活动安静、均衡,具有稳定性,善于忍耐,操作能力较稳定,与人格特征评定结果相呼应。胆汁质和抑郁质的气质类型较少。胆汁质类型的护士在SCL-90中更多表现在偏执因子,抑郁质类型的护士在SCL-90中更多表现在抑郁和焦虑因子,提示其存在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性情直率或者易焦虑、不善言谈、不好交际等气质特征,分析原因可能是资历较浅的儿科护士由于社会阅历少,工作经验不足,人际关系处理尚不成熟,在心理发展上处于一个很不稳定的时期,容易出现情绪上的困扰。
综上所述,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于全国常模和在职护理人员的特点,有其特殊性。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对儿科护士的职业心理健康可以采取加强人文护理管理,普及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和应对能力培训等一定程度上的干预,最大程度维护儿科护士的身心健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业,许景灿,任小红.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紧张的调查研究.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9:104-106.
2 张永红,唐玲.儿科护士焦虑心理调查与分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357.
3 顾敏,谷妍,梅幼敏,等.江苏省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21-922.
4 程灶火,谭林湘.艾森克个性问卷理论结构的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9-12.
5 骆祥添.广州某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气质与应对方式.医药前沿,2013,35:60-61.
6 于红艳.在职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质的调查与分析.护理研究:下旬版,2009,23:491-492.
7 袁立新,曾令彬.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3-35.
8 刘琦石,方小燕.临床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12.
作者单位: 040611 山西,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
(收稿日期:2013-07-19)
(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