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儿与分娩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吴红军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巨大儿分娩的相关因素以及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分娩的巨大儿605例为巨大儿组,同期分娩的正常新生儿600例为正常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母婴临床特点及分娩结局。结果巨大儿组母亲身高、体重、宫高、胎儿双顶径、腹围及产妇糖尿病、羊水异常、过期妊娠、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钳及胎吸、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160.9±5.3)cm、(78.6±11.7)kg、(36.1±3.2)cm、(9.6±0.4)cm、(107.5±3.6)cm、14.7%、11.4%、19.5%、75.7%、11.4%、12.6%、11.9%、8.9%]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位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妊娠晚期贫血、产道裂开的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超重和肥胖的孕妇早产、难产、急诊剖宫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体质指数正常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巨大儿的出现不利于母婴健康,会增加剖宫产率及分娩风险,危害母婴健康。降低巨大儿的出生率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健康。

【关键词】巨大儿; 分娩结局; 相关因素

近几年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孕期营养过剩,从而导致巨大儿出生率逐年增加。巨大儿分娩过程中容易导致产妇出现相关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将增加产妇的分娩风险[1-2]。为此,本文将对本院收治的巨大儿的分娩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产前诊断及产前保健提供指导性意见,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605例巨大儿(巨大儿组),出生体重为4.0~4.8 kg,平均为(4.6±0.4)kg;产妇年龄24~36岁,平均(28.9±5.2)岁;经产妇395例,初产妇2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本院同期分娩的正常新生儿600例为正常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8~3.9 kg,平均为(3.7±0.5)kg;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28.2±4.8)岁;经产妇212例,初产妇388例。

2.方法:两组产妇均于分娩前测量体重、身高、腹围、宫高及记录B超等指标,并对比分析两组的发生率。孕妇肥胖采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判断,体重正常为 18.5 kg/m2<BMI≤24.0 kg/m2,超重为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为 BMI>29.0 kg/m2

3.诊断标准:巨大儿的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定义,即出生时体重≥4 000 g。新生儿窒息、过期妊娠、产后出血、剖宫产、胎位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妊娠晚期贫血的定义参照谢幸《妇产科学》(第8版)的诊断标准[3]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母婴临床特征比较:巨大儿组母亲体重、身高、宫高、胎儿双顶径及腹围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母婴临床特征比较分析(±s)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2.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比较:巨大儿组产妇的糖尿病、羊水异常、过期妊娠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胎位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妊晚期贫血的发生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分析:巨大儿组的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钳及胎吸、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产道撕裂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4.孕期BMI与妊娠结局相关性:经单因素分析可知,早产、难产、急诊剖宫产率与BMI呈正相关,超重和肥胖的孕妇的早产、难产、急诊剖宫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MI正常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2 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分析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两组的产妇在孕期的BMI与妊娠结局的比较 [例(%)]

注:与BMI正常者比较,*P<0.05;与超重者比较,P<0.05

讨论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在孕期时大量补充各种营养食品,从而使孕妇及胎儿体重增加[4]。适当均衡的营养可确保胎儿健康发育,但营养的给予必须有节制且合理[5]。如果给予孕妇过度的营养则会导致产妇出现糖尿病、肥胖症、妊娠高血压以及冠状动脉心脏病等孕期并发症[6-7]。孕妇孕期摄取过多的营养会导致胎儿生长发育过快,从而导致巨大儿的出生。巨大儿会使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窒息、产伤以及难产等影响分娩结局的并发症,因此应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教育,以纠正胎儿“体重越重越好”的错误观念[8]。通过本研究发现,巨大儿的产妇大多数为经产妇,与正常胎儿相比,巨大儿母亲的体重、身高、宫高、腹围及胎儿的双顶径显著高于正常组,且产妇的糖尿病、羊水异常、过期妊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产前对巨大儿分娩方式进行充分的评估,能有效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9]。目前产科对巨大儿的诊断主要是根据腹围×子宫长度+200进行计算,通常其诊断符合率可高达50.0%。因此产科医生可根据孕妇临床特征可对胎儿的特征进行诊断,从而寻找可靠确切的诊断方法,以采取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分娩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产科质量[10]。对产科中疑似为巨大儿或确诊为巨大儿的孕妇,应加强对产妇的监护,严密观察产妇产程,对胎头下降不理想者,应对其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防止产妇产后出血,减少新生儿窒息,从而确保母婴安全[11]

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BMI异常的孕妇,其早产、难产、急诊剖宫产发生率显著高于BMI正常的孕妇,经单因素分析可知,早产、难产、急诊剖宫产率与BMI呈正相关,因此应对此类产妇加强妊娠期监护。此外,巨大儿组的孕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钳及胎吸、新生儿产伤、产道撕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巨大儿由于体积较大,由此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对母婴造成较大的损伤,尤其是经产钳或胎吸的巨大儿,容易对新生儿以及母亲造成产道损伤。尽管部分巨大儿能顺利经阴道分娩,但由于巨大儿体积较大,导致产程延长,产妇宫缩乏力,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考虑其分娩的风险,通常会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导致剖宫产率增加,剖宫产率上升会导致患者远期并发症以及产褥期感染情况增加,不利于母婴的健康。因此降低巨大儿出生率对降低剖宫产率及提高产科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刁仕萍,张颂华,陈志红.糖代谢异常导致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3-154.

2 许厚琴,杜莉,秦敏.上海市巨大儿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184-1188.

3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2013:92-99.

4 张琼,张知新,韩素慧,等.北京地区巨大儿高危因素及并发症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11,29:556-559.

5 唐庆玲,尚丽新,张舫,等.母血和脐血中内脂素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0,21:71-73.

6 闫学明,何舒青,杜晓娜.西城区10年户籍新生儿体重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1,22:283-284.

7 陈海天,胡明晶,王广涵,等.广东巨大儿发病率调查及高危因素分析.中山大学学报,2012,33:276-280

8 王艳.巨大儿与经产妇的相关性及预后.吉林医学,2011,32:5210-5211.

9 马向洁,张淑清,金艳文.妊娠期糖尿病和巨大儿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河北医学,2011,17:561-563.

10 江华,王秋伟,荀鹏程.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2,37:1012-1016.

11 傅勤,范建霞.474例巨大儿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581-583.

作者单位: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产科

(收稿日期:2013-06-16)

(编辑:朱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