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出生缺陷·

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室管膜下囊肿100例

花秋菊 关云萍 项宇识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室管膜下囊肿的超声表现。方法对在本院进行产检的妊娠22~40周的孕妇71 800例,进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胎儿颅脑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的室管膜下区域有无病变及超声表现。结果共检出胎儿室管膜下囊肿100例,超声表现为胎儿侧脑室前角外侧或内侧和(或)体部外侧出现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无回声的结构,边界清晰,未见血流信号,囊肿大小约0.4 cm×0.3 cm~3.3 cm×1.4 cm,合并脑室增宽、合并脑室积水、合并其他畸形分别占12.0%、4.0%、1.0%。结论胎儿室管膜囊肿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胎儿; 室管膜下囊肿; 超声表现

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颅脑损伤,由多种因素引起,与宫内窘迫密切相关,可对新生儿及婴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1],受到产科和儿科医生的重视。在本院进行产检的孕妇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共检出胎儿室管膜下囊肿100例,现结合文献资料对本病的病因及超声表现进行探讨,以提高认识。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本院进行产检的孕妇71 800例,孕妇年龄19~42岁,平均(28.3±4.3)岁,妊娠22~40周,平均(32.3±4.2)周,无其他合并症,其中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别占98.6%(70 802/71 800),1.4%(998/71 800),均为单胎妊娠。

2.方法:孕妇均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应用GE-730、GE-E8、PhilipsIU-22超声诊断仪,C5探头,频率为3.5~5.0 MHz,重点扫查胎儿颅内尾状核头部与丘脑交界处的侧脑室前角外方区域,凡在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的室管膜下区域呈现的中央为无回声区,周边为环状结构的一个或数个囊腔,可诊断为室管膜下囊肿[2]

结果

共检出胎儿室管膜下囊肿100例,发生率为0.1%(100/71 800),大小约 0.4 cm×0.3 cm~3.3 cm×1.4 cm。99例的超声表现为胎儿侧脑室前角外侧或体部外侧出现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无回声的结构、1例超声表现为侧脑室前角内侧出现单发的圆形无回声结构,边界清晰,未见血流信号,见图1。

100例中伴有分隔占22.0%;右侧、左侧和双侧发生分别占16.0%、28.0%和56.0%;位于前角外侧、体部外侧和前角内侧分别为94.0%、5.0%和1.0%。合并脑室增宽、合并脑室积水、合并其他畸形分别为12.0%、4.0%、1.0%。

图1 胎儿室管膜下囊肿

注:箭头为胎儿侧脑室前角外侧无回声结构

讨论

1.病因与发病机制:室管膜下囊肿是罕见的衬有室管膜的囊肿,位于侧脑室或颞顶区及额叶邻近脑室的部位[3],起源于胚胎形成期发育的神经外胚层隔离,壁薄,其内充满了由室管膜细胞分泌的清亮的浆液[4]。室管膜下囊肿是指位于脑室室管膜下的小囊肿。Larroche[5]认为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胚胎生发层基质受到一些病毒损伤性侵袭所致。室管膜下囊肿的病因各家说法不一,但多数的观点认为由宫内感染所致,常见病原体为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少数为弓形虫感染[8]。胚胎24周左右,在脑室系统和室管膜下出现胚胎生发层基质,妊娠30~32周胚胎生发层基质主要集中在侧脑室近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相当于室间孔水平的室管膜下,妊娠32周以后,该基质逐渐萎缩,至足月时基本消失[6],由于位于室管膜下的胚胎生发层基质细胞具有未分化和有丝分裂活跃的特点,病毒与其有选择性的亲和力,较易感染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导致生发层基质的液化、分解,最终形成囊肿。

2.鉴别诊断:在超声声像图上,胎儿室管膜下囊肿(见图1)主要与胎儿脉络丛囊肿和胎儿蛛网膜囊肿相鉴别。室管膜下囊肿和脉络丛囊肿同属神经上皮性囊肿,但二者在病理组织类型上不同,室管膜下囊肿衬有或无纤毛的柱状或立方形细胞,有一层星形胶质,无基底膜和结缔组织;典型脉络丛囊肿是由有完整基底膜的柱状上皮组成,蛛网膜囊肿则是由衬有脑膜上皮细胞的复层纤维结缔组织膜组成[7]。胎儿脉络丛囊肿与室管膜下囊肿一样同属神经上皮性囊肿,出现在脉络丛内的囊肿,彩色多普勒不能检出血流信号,一般指位于侧脑室的脉络膜丛,脉络丛强回声内出现囊性无回声液性暗区,囊壁薄,边缘光滑、整齐,多呈圆形,可单发也可双侧或多发;胎儿蛛网膜囊肿常位于脑中线附近,与侧脑室不连通,最常见于小脑幕上、大脑半球间裂内、第三脑室后方或位于小脑幕下的颅后窝池内,小脑蚓部后方,彩色多普勒不能检出囊内血流信号。

胎儿室管膜下囊肿必须依据影像学检查方法才能临床诊断,在诸多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中,超声因无创、价格低、分辨力较高为首选检查方法,并有利于动态监测和观察。超声检查胎儿室管膜囊肿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可,对胎儿室管膜下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小芳,张霞,张丽范,等.高危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及产科危险因素的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3-18.

2 徐庆玲,王淑荣,颜廷红.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675-677.

3 Osborn AG,Preece MT.Intracranial cysts: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 and imaging approach.Radiology,2006,29:650-664.

4 Pawar SJ,Sharma RR,Mahapatra AK,et al.Giant ependymal cyst of temporal horn—an unusual presentation.Case report with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Pediatr Neurosurg,2001,34:306-310.

5 Larroche JC.Fetal encephalopaties of circulatory origin.Biol Neonate,1986,50:61-74.

6 周丛乐.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58.

7 李坚,曹代荣,王弘岩,等.侧脑室室管膜囊肿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附10例报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8,12:108-110.

8 韩新洪,解左平,袁华,等.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超声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78.

作者单位:110014 沈阳市妇婴医院超声科

(收稿日期:2013-08-05)

(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