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贫困地区6~24个月儿童营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刘晓莉 席卫平 杨建平 阎亚琼 白增华 张华 贾卫兵 李杰 强玲 王猛 王学忠

【摘要】 目的了解山西省贫困地区6~24个月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和喂养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5个贫困县976名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体格测量、儿童各类食物的首次添加时间、调查前24 h各类食物添加频次和家长营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976名6~24月龄婴幼儿中低体重发生率为2.3%,生长迟缓发生率为3.3%,贫血发生率41.2%。婴儿6个月时及时添加辅食仅占到32.0%,24 h食物回顾调查发现深色蔬菜水果和红心薯类的添加率为32.1%,动物性食物仅占30.9%。婴幼儿母亲对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等基础营养知识缺乏,以“孩子缺钙会诱发哪种疾病”和“哪类食物是钙的良好来源”知晓率最高(57.1%、57.8%),“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哪种疾病”知晓率最低(17.6%)。生长迟缓与贫血儿童家长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低,分别为(13.4±4.8)和(14.6±4.1)。结论山西省农村贫困地区6~24个月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加大婴幼儿喂养知识的宣传力度,合理的辅食添加是减少贫血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贫困农村; 营养; 贫血; 知识-态度-行为

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是为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卫生部和全国妇联联合实施的一项旨在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程度,提高全民素质的重点工程。为了解山西省参加本项目的3市、13县的6~24个月儿童营养状况,对项目地区儿童营养状况开展了基线调查,为制定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不良现状的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13个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中,抽取5县开展儿童营养状况调查,每个县选择3个乡镇,每个乡镇选2~3个自然村作为基线调查监测点,每个自然村调查30~40名6~24月龄儿童,共976名。6~、12~和18~24月龄儿童分别为35.2%(344/976)、35.9%(350/976)和28.9%(282/976);男、女童分别为50.9%(497/976)和49.1%(479/976)。

二、方法

1.体格发育评估:采用WHO-2006标准[1],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2S为低体重;年龄别身高(HAZ)<-2S为生长迟缓。所有量具进行了校正,统一标准化。保证室内温暖,不低于25 ℃。要求家长脱去被测儿童鞋帽和厚重衣物(摘下尿不湿),只着轻薄单衣。

2.贫血判断标准:血红蛋白测量采用优利特URIT-12便携式血红蛋白测量仪。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标准[2],6~59月龄儿童贫血诊断标准为Hb<110 g/L。由于海拔高度对Hb值的影响,海拔高度大于1 000米,Hb上升2 g/L。调查地区经过培训后由从事检验的专人负责,并做好现场质控。

3.母亲喂养知识、科学喂养态度及喂养行为调查:包括儿童基本情况、儿童家长的喂养知识、喂养态度和喂养方法。参与问卷调查的工作人员经过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现场调查,并在现场做质控。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KAP)评分包括营养知识评价设11道题目,营养态度评价4道题目,营养行为评价13道题目,其中单选题,答对为1分、答错为0分。多选题根据递进的选项,分别给予0~5分不等。得分越高,说明营养知识知晓越多,营养态度越正确,喂养行为越良好;总分越高,说明调查对象营养知信行水平越高。收回问卷976份,家长的喂养知识、喂养态度完整问卷976份,喂养行为问卷中,除婴幼儿24 h食物调查情况完整问卷976份,其余内容出现缺项漏填,缺失69份,剩余907份。KAP是知识-态度-行为总分,采用907份有效问卷(所有问卷没有一个缺项漏项)。

4.统计学处理:使用epidata进行数据双录入,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贫困地区婴幼儿贫血状况

贫血发生率为41.2%(402/976)。男、女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4月龄贫血发生率略低于6~、12~月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二、贫困地区婴幼儿体格发育状况

不同性别、不同月龄低体重和生长迟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不同性别、不同月龄儿童贫血和体格发育状况[例(%)]

组别例数贫血低体重生长迟缓性别 男497216(43.5)13(2.6)20(4.0) 女479186(38.8)9(1.9)12(2.5)年龄(月) 6~344167(48.5)*10(2.9)5(1.5) 12~350152(43.4)*5(1.4)15(4.3) 18~2428283(29.4)7(2.5)12(4.3)总体976402(41.2)22(2.3)32(3.3)

注:与18~24月龄比较,*P<0.05

三、家长对喂养与营养知识调查现状

1.喂养知识:婴幼儿母亲对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等基础营养知识缺乏以“孩子缺钙会诱发哪种疾病和哪类食物是钙的良好来源”知晓率最高,“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哪种疾病”知晓率最低,见表2。

表2家长对喂养知识知晓率和婴幼儿24 h食物调查情况[n=976,例(%)]

项目知晓项目使用贫血与哪种营养素缺乏有关393(40.3)谷类(稠粥、面包、米饭、面条、饼干等)837(85.8)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哪种疾病172(17.6)白心薯类(土豆、木薯、山药等)337(34.5)哪类食物富含维生素A495(50.7)深色蔬菜水果和红心薯类313(32.1)让孩子晒太阳可以补充哪种维生素274(28.1)其他蔬菜水果510(52.3)锌缺乏会诱发哪种疾病450(46.1)动物性食物302(30.9)哪类食物富含锌265(27.2)蛋类616(63.1)孩子缺钙会诱发哪种疾病557(57.1)豆及豆制品275(28.2)哪类食物是钙的良好来源564(57.8)坚果217(22.2)营养素补充剂316(32.4)

2.喂养态度:抚养人的喂养态度普遍较好,抚养人认为孩子目前的营养对成年时的健康很重要占91.8%(896/976);家长通常每月、1~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给孩子测量1次身高、体重占15.8%(154/976)、12.2%(119/976)、11.7%(114/976)、11.3%(110/976)和5.4%(53/976);从未给孩子测量过身高、体重占40.2%(392/976),回答不清楚占3.5%(34/976)。

3.喂养行为:抚养人认为孩子在6个月时应该开始添加辅食者占45.3%(411/907),能够在婴儿6个月时及时添加辅食者占32.0%(290/907)。最开始给孩子添加谷类(面食、米饭、米粉等)、(配方)奶粉和牛奶、蛋类分别占52.6%(477/907)、18.6%(169/907)、27.9%(253/907);其他类(如果汁、坚果等)占0.9%(8/907);没有家长给孩子最开始添加的辅食是肉类。回顾调查之日前24 h内婴幼儿所有食物和补充剂的摄入中,以谷类(面食、米饭、米粉等)最高,坚果最低,见表2。

4.家长KAP得分与婴幼儿营养状况的关系:生长迟缓与贫血儿童家长的KAP得分低,见表3。

表3营养不良组与正常组家长KAP得分(n=907)

组别例数KAP得分生长迟缓*无87915.3±4.4有2813.4±4.8低体重无88715.5±4.4有2015.0±5.2贫血*无53915.6±4.6有36814.6±4.1

注:*P<0.05

一、贫困地区生长发育状况

近年来,中国儿童营养状况显著改善,但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农村地区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约为城市地区的3~4倍,而贫困地区农村为一般农村的2倍。有研究报道广西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1.9%,其中低体重和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分别为16.2%和13.5%[3]。山西省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调查显示,6~24月龄婴幼儿低体重发生率为2.3%,生长迟缓发生率为3.3%,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低于广西贫困地区儿童。本调查显示,本省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健康很重视,母乳喂养率较高,辅食添加多以米粉、粥、烂面等谷类食物为主,因此低体重和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并不严重。

在2002年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中,贫困农村2岁以内婴幼儿贫血率为24.2%[4]。赵文莉等[5]报道儿童贫血患病率在儿童出生后6个月~2岁较高,与本研究一致。本调查贫困农村6~24个月婴幼儿贫血发生率为41.2%,提示本省贫困农村2岁以下儿童贫血问题仍突出,贫血患病率在性别间无差异,6~18月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高达46.0%。儿童贫血患病的高峰月龄来看,反映出儿童在6~18月龄存在严重的营养问题,与国内外贫血患病年龄分布一致[2,6]

二、家长喂养方式和营养知识

母乳可以满足婴儿6个月内的全部营养需要,但6月龄后要及时添加辅食,否则母乳不能满足婴儿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将引起婴儿营养不良发病率增加,并可能影响婴儿身心发育[7]。本调查发现,抽样地区抚养人对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和营养性疾病的基础知识知晓率较低,只有45.3%的抚养人认为孩子在6个月时应该开始添加食物,能够在婴儿6个月时及时添加辅食的家长仅占到32.0%。24 h食物回顾调查发现,给婴幼儿添加动物性食物的仅占30.9%,深色蔬菜水果和薯类添加率为32.1%,添加豆及豆制品的比率为28.2%,营养素补充剂的添加率为32.4%。只有40.3%的抚养人知道贫血的相关营养知识。本地区贫困农村婴幼儿辅食添加品种单一,各类辅食构成比不合理,如谷类和乳类比率高,动物性食物添加率不足,食用频率低,导致食物中缺乏铁,所以本省贫困农村6~24月婴幼儿贫血的发生率较高。

婴幼儿的体格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抚养人对喂养知识的掌握,对科学喂养的态度及喂养行为。国内外也有研究证实合理喂养行为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正面作用[8、9],诸多研究已经显示其与儿童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0],与儿童身高和体重的发育水平相关[11]。本研究也发现贫血和生长迟缓婴幼儿的家长KAP得分明显偏低,说明抚养人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影响其安排膳食,从而影响了婴幼儿的营养状况。然而,低体重与正常体重儿童的家长KAP得分无差异,分析低体重的发生主要与热量摄入不足有关,而农村婴幼儿喂养多以谷类为主,因而无差异。“知信行”理论认为,知识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进而改变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12]

婴儿时期是机体发育旺盛时期,特别是出生第1年,生长发育速度快,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需要量也特别多。6~24月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一旦在这一阶段生长发育迟缓,此后很难赶上营养状况良好的儿童[13]。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及时合理添加辅食是保证婴幼儿良好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婴幼儿的食物摄入情况也受家庭成员固有饮食习惯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加大科学喂养的宣传,改变抚养人不合理的喂养习惯,提高家长的喂养知识,改善辅食的质量和种类。另外选择适宜的辅食营养素补充剂进行干预,也是改善农村儿童营养状况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WHO.World Health Statistics.Geneva,2010.http://www.who.int/whosis/whostat/2010/en/.Accessed 15 January 2011.

2 曾令霞,颜虹,陈志军,等.中国西部五省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25-228.

3 徐轶群,王慧珊,宫丽敏,等.广西农村6~24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61-163.

4 荫士安.中国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与辅食添加现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509-511.

5 赵文莉,杨海霞,陈瑞,等.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2-15.

6 徐轶群,王惠珊,宫丽敏,等.辅食营养补充品对农村婴幼儿贫血的干预研究.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128-131.

7 李楠,赖建强,荫士安.婴幼儿喂养指南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7,34:256-259.

8 马丽萍,苏宜香,钱兴国,等.广东婴幼儿抚养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7,23:828-830.

9 Appoh LY,Krekling S.Maternal nutritional knowledge and child nutritional status in the Volta region of Ghana.Matern Child Nutr,2005,l:100-110.

10 王玉英,陈春明,何武.关于建立中国农村6~23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的分析.卫生研究,2009,38:304.

11 刘兴莲,周爱琴,徐海青.6~12个月婴儿喂养指数与生长速率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675.

12 杨廷忠,郑建中.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

13 何宇纳,翟凤英.中国农村地区婴幼儿辅食添加状况.卫生研究,2001,30:305-307.

Nutritional status of infants aged 6-24 months in poor rural areas of Shanxi Province

LIU Xiaoli,XI Weiping,YANG Jianping,YAN Yaqiong,BAI Zenghua,ZHANG Hua,JIA Weibing,LI Jie,QIANG Ling,WANG Meng,WANG Xuezhong.

Department of Children Health Care,Shan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Taiyuan03001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characteriz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feeding patterns of infants aged 6-24 months in poor rural areas of Shanxi Province, China.MethodsFive rural areas were selected with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Children aged 6 to 24 months in these areas received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hemoglobin (Hb) test. Information on infant’s birth and feeding was obtained by questionnaire interviews with the mothers.Results976 infants were include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underweight and stunting was 2.3% and 3.3%,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of anemia was 41.2%. Complementary feeding was reported in 32% of the infants at 6-month old. Only 32.1% of the infants were fed with vegetables/fruits and 30.9% with animal foods. The mothers had no adequate basic nutrition knowledge, such as key source of food nutrients. 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 score was low for mothers of infants with growth retardation and anemia, with a mean of (13.4±4.8) and (14.6±4.1), respectively.ConclusionAnemia among infants aged 6-24 months was common in the poor rural areas in Shanxi Province, and feeding practice was inadequate. These findings are useful in designing interventions aiming to improve nutrition in these areas.

[Key words]Anemia; Nutrition; Rural areas;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作者单位:030013 太原,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刘晓莉,席卫平,杨建平,阎亚琼,白增华,张华);山西吉县妇幼保健院(强玲);山西静乐县妇幼保健院(王学忠);山西隰县妇幼保健院(李杰);山西岢岚县妇幼保健院(王猛);山西兴县妇幼保健院(贾卫兵)

(收稿日期:2014-03-03)

(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