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

产后1年盆底功能检测分析

丛涛 于丽霞 于慧丽 刘丽丽

【摘要】 目的 了解威海地区产后1年妇女盆底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产后1年盆底复查的妇女1 020例,详细询问病史并记录、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及盆底功能检测;同期产后6~8周复查的妇女4 935例。分析产后1年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因素,并与产后6~8周复查结果比较。 结果 年龄<30岁产后1年时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78.1%、76.7%)均优于年龄≥30岁者(71.0%、68.7%),阴道分娩者Ⅰ类肌纤维的肌力(76.8%)优于剖宫产者(66.3%);产后1年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73.5%、71.6%)明显优于产后6~8周(65.8%、6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产妇年龄对产后1年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有影响,分娩方式对产后1年Ⅰ类肌纤维的肌力有影响;产后1年仍存在盆底肌肉功能受损状况,但好于产后6~8周。

【关键词】 产后; 远期; 盆底肌力; 影响因素

育龄妇女盆底肌功能是生殖健康的重要部分。妊娠、分娩是女性特殊的生理阶段,这一时期可对盆底组织产生重要影响。盆底肌功能缺陷是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重要原因。盆底肌包含维持持续张力的Ⅰ类肌纤维(慢收缩纤维)和维持反射及自主收缩的Ⅱ类肌纤维(快收缩纤维)[1]。本研究拟通过对产后1年妇女进行盆底功能检测,探讨妊娠和分娩对盆底肌力的远期影响。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7月产后1年盆底复查的妇女1 020例,年龄24~44岁,平均年龄(29.9±3.7)岁,详细询问病史并记录、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及盆底功能检测。选取同期产后6~8周复查的妇女4 935例[2],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9.5±8.0)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诊断标准:按POP-Q分度法[3]描述盆腔器官脱垂分度。

3.盆底功能检测及判断方法:应用法国神经电生理研究中心研制的专用于盆底肌肉评估和治疗的无创肌肉康复治疗仪(法国 PHENIX仪器,广州杉山公司)进行盆底功能检测。将特制的阴道探头放置阴道内,嘱患者收缩盆底肌肉,通过探头将收集的肌肉收缩信号反映于仪器上。仪器上所显示的肌电信号实质上是盆底所有肌肉共同收缩的结果,包括Ⅰ类和Ⅱ类纤维,肌力分5级,4级以下为异常[4]。异常者行盆底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盆底肌锻炼即Kegel法运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和家庭康复器使用等行为治疗[4]

4.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8.0软件录入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产后1年盆底Ⅰ、Ⅱ类肌纤维功能情况:年龄<30岁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均优于年龄≥30岁者,阴道分娩者Ⅰ类肌纤维的肌力优于剖宫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产后1年与产后6~8周比较:产后1年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明显优于产后6~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论

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有尿道、阴道和直肠贯穿其中。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及其神经构成了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其互相作用和支持,承托并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盆底支持组织因退化、损伤所致松弛而引发的一类疾病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olysfunction, PFD),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和盆腔器官膨出(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5],其发病与妊娠和分娩有较大关系[6]

表1 产后1年及6~8周盆底Ⅰ、Ⅱ类肌纤维功能状况的比较[例(%)]

因素例数Ⅰ类肌纤维肌力≥4级<4级Ⅱ类肌纤维肌力≥4级<4级产后1年 年龄(岁)  <30365285(781)∗80(219)280(767)∗85(233)  ≥30655465(710)190(290)450(687)205(313) 分娩方式  剖宫产330220(663)∗110(333)245(742)85(258)  阴道分娩690530(768)160(232)485(703)205(297) 脱垂  有300225(750)75(250)210(700)90(300)  无720525(729)195(271)520(722)200(278) 孕次(次)  1625465(744)160(256)460(736)165(264)  ≥2395285(722)110(279)270(684)125(317) 产次(次)  1970710(732)260(268)695(717)275(284)  ≥25040(800)10(200)35(700)15(300) 合计1020750(735)△270(265)730(716)△290(284)产后6~8周49353246(658)1689(342)2986(605)1949(395)

注:同一因素内比较,*P<0.05;与产后6~8周比较,P<0.05

SUI与POP的影响因子中最突出的重要因素是妊娠与分娩。妊娠期间盆底发生的解剖和生理改变是引起PFD的主要原因[7]。妊娠期随着子宫逐渐增大,子宫重量增加,腹腔压力增高,子宫位置也逐渐变垂直,到孕晚期子宫几乎变成一个垂直器官,从而使更大的重力压向盆底支持组织,加上脊柱向前弯曲,人体中心后移,盆底所受压力进一步加重,盆底支持组织在子宫重力下逐渐松弛。妊娠期产生的大量性激素作用,使盆底结缔组织胶原松解或断裂[8],盆底组织软化进一步加重,会阴体变短,阴道口张开。所以,无论何种分娩方式,本身妊娠状态对盆底肌肉就有损伤。阴道分娩可造成盆底支持组织过度伸展或撕裂,会阴体及阴道损伤进一步加重,会阴体变短改变更加明显,阴道扩张更宽。

剖宫产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是一保护因素[2],但对产后远期盆底功能是否有保护作用尚无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对产后1年复查盆底功能检测提示,不同分娩方式(剖宫产与阴道顺产)对产后远期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有影响,说明通过剖宫产来降低阴道分娩对盆底肌力影响的做法不可取,倡导经阴道自然分娩。

本研究表明,产后1年盆底肌力较产后6~8周明显提高,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盆底肌纤维肌力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本研究还显示,产后1年仍分别有26.5%、28.4%妇女存在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受损,说明产后远期盆底功能康复锻炼不能松弛,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盆底功能检测,了解盆底肌力状况,及时进行盆底康复,有效避免将来PFD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Mørkved S,Salvesen KA,Bø K,et al.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and thickness in continent and incontinent nulliparous pregnant women. 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2004,15:384-389.

2 丛涛,丛建妮,于丽霞,等.威海地区4935例产妇盆底功能检测分析.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25:396-398.

3 谢幸,苟文丽,主编.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7-288.

4 马乐,王子莲,王建六,编.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培训教材.北京: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组,2009:38,48.

5 朱兰.女性盆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6 刘颖琳,周艳红,丁红,等.妊娠对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74-176.

7 O’Boyle AL,O'Boyle JD,Calhoun B,et al.Pelvic organ support in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2005,16:69-72.

8 张琰,金仙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10:65-67.

作者单位: 264200 山东威海,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

(收稿日期:2014-12-11)

(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