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儿临床·

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多导睡眠监测中有效的护理方法

刘丽群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和在多导睡眠监测中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 收集睡眠障碍患儿80例,分析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将患儿分为综合性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0例。综合性护理组分别在多导监测前、中和后行密切观察和个体化护理;常规组在多导睡眠监测行密切观察,比较两组护理的优缺点。 结果 多导睡眠监测成功共73例,占91.3%(73/80)。多导睡眠监测反映影响儿童睡眠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为睡眠呼吸障碍,占75.3%。综合护理组多导睡眠监测成功率为97.5%,高于常规护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睡眠呼吸障碍是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应在多导睡眠监测前、中和后行个体化的综合护理。

【关键词】 儿童; 睡眠障碍; 多导睡眠监测; 护理方法

儿童睡眠障碍是由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及一系列的相关症状构成[1],主要表现为打鼾、呼吸暂停、张口呼吸及说梦话、梦游等异常的心理行为。临床上分为异态型睡眠和失调型睡眠两类。长期的睡眠障碍会对儿童的体格及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2]。儿童睡眠障碍是一个系列疾病,不同的疾病具体的病因不同,但从疾病的发生来看,其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影响睡眠的躯体性疾病。多导睡眠检测常在临床中被用于测定儿童的睡眠状态和质量,可以为儿童睡眠质量改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本研究分析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并对睡眠障碍儿童行多导监测的过程中行综合性护理,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睡眠障碍儿童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5~12岁,平均(8.2±1.7)岁;睡眠障碍的诊断均符合相关睡眠质量检测标准[3]。患儿存在睡眠障碍的时间(病程)为3~65个月,平均(31.2±4.8)个月。按挂号的奇偶顺序分为在多导睡眠检测中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本研究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例数年龄(岁)男[例(%)]病程(月)综合护理组4079±1627(675)307±45常规护理组4083±1925(625)319±50

2.多导睡眠监测:患儿均采用儿童睡眠多导监测系统监测患儿的脑电、心电、抖腿频率、动眼频率、血氧饱和度、睡眠时体位变化频率。将监测仪所得数据录入电脑,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患儿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呼吸暂停、呼吸紊乱等相关症状,评估患儿的睡眠质量。

3.护理方法:常规护理时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监测仪的使用说明准确操作。安装电极时使患儿保持仰卧,使用浓度为75%的乙醇为电极接触点消毒。导线的安放遵从说明,保证条理清晰,控制导线数量。多导睡眠检测中密切关注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脑电图、肌电图、口鼻气流、眼动图,认真地记录其中的数据资料。监测中,如果患儿出现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下降等问题需要及时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停止监测。

综合性护理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患儿行多导监测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当家属与儿童进入问诊室后,护理人员深入细致地向家长及患儿介绍儿童睡眠障碍疾病的多导监测[4]。强调多导监测的无风险性和无痛性,缓解儿童对医院和医生的紧张情绪,降低儿童内心的恐惧,使患儿放松,积极主动地配合多导监测工作。为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多导监测当天不能午睡,也不能饮用含兴奋作用的饮品如咖啡、茶等;当天需要保持运动量适中,饮食适中;护肤品、洗发液等会降低监测仪的灵敏程度,不能使用[5-6]。此外,护理人员向家长了解孩子的睡眠习惯,根据孩子的特点,对多导监测的室内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二阶段在监测过程中。年龄较大的儿童,能清晰地表达个人意愿,护理人员要充分给予患儿尊重[7-8]。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监测仪的使用说明准确操作。安装电极时使患儿保持仰卧,使用浓度为75%的乙醇为电极接触点消毒。导线的安放遵从说明,保证条理清晰,控制导线数量。基本操作完成之后,密切关注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脑电图、肌电图、口鼻气流、眼动图,认真的记录其中的数据资料。监测中,如果患儿出现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下降等问题需要及时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停止监测。第三阶段监测结束后护理。监测完成之后,按照监测仪使用要求关闭监测系统、摘下患儿身上导线,与患儿家长沟通其夜间的睡眠情况,生成详细的病例资料。

4.相关定义:多导睡眠监测能清晰地反映影响儿童睡眠质量的原因表明本次监测成功;否则失败。

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影响儿童睡眠质量的原因:多导睡眠监测成功共73例,占91.3%(73/80),成功率较高。多导睡眠监测反映影响儿童睡眠质量的原因有睡眠呼吸障碍55例(75.3%),肢体异常活动11例(15.1%),脑电图异常4例(5.5%),夜惊2例(2.7%),器质性抑郁征1例(1.4%)。多导睡眠监测失败7例,入睡困难4例(57.1%),脑电数据缺失1例(14.3%),波形紊乱1例(14.3%),电极脱落1例(14.3%)。

2.多导睡眠监测评估:综合护理组多导睡眠监测成功率为97.5%,高于常规护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综合护理组有1例失败,原因为波形紊乱;常规护理组6例失败,原因分别为入睡困难(4例)、脑电数据缺失(1例)、电极脱落(1例)。

表2 两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失败成功综合护理组401(25)39(975)常规护理组406(150)34(850)

注:校正后χ2=2.505,P=0.113

讨论

近年的临床医学研究表明,2~12岁儿童发生睡眠障碍的人数明显上升。儿童睡眠障碍与成人的睡眠障碍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有效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2~12岁是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性时期,睡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儿童长期受到睡眠障碍的干扰,就很容易出现精神不振、发育缓慢等问题,对儿童的智力和身体的发育都极为不利。目前的临床研究并未完全明确儿童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但可以确定的是,儿童的睡眠障碍属于一种发育延迟类型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儿童出现睡眠中不安等症状。它与儿童的家庭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也就是说,儿童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大,其存在睡眠障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本研究多导睡眠监测反映影响儿童睡眠质量的原因有睡眠呼吸障碍、肢体异常活动、脑电图异常、夜惊、器质性抑郁症。

本研究采用多导睡眠分析系统S-2000行全方位的监测,该系统集采集、显示、存储、分析等功能为一身。其中脑电(4—16)通道可调,眼动2通道,下颌肌电1通道,心电(1-3-8)通道可调,口鼻气流1通道,胸式呼吸1通道,腹式呼吸1通道,体位1通道,腿动1通道,肢体肌电1通道,血氧1通道,血压1通道,可以对每个通道进行开启和关闭。多导睡眠监测,是现代医学水平不断进步发展的最新成果,是睡眠医学中近些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项重要的新型技术,被称为诊断睡眠障碍疾病的“金标准”。但实际临床监测中,想要成功的获得监测数据并非易事[9]。常规监测的成功率和准确率常较低,一方面,患儿入院后心理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对环境不熟悉,对身上的电极不适应,年龄大的孩子会担心导线脱落,小孩子惧怕医护人员等,使得患儿夜间入睡难度大。本研究常规护理组监测失败的6例患儿中4例为入睡困难,且加入监测前护理的综合护理组的成功率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儿在多导检测的当天不能午睡,也不能饮用含兴奋作用的饮品如咖啡、茶等,了解年龄大的患儿的入睡习惯,尊重患儿的意愿,并告诉他们可以采用任何体位睡眠,不用担心电极的问题;年龄小的患儿,可以让家长陪同在身边,可以让家长讲故事,听音乐等,必要时护理人员可以躲藏在一旁,等患儿入睡后再回到床旁。另一方面,监测中密切的观察和记录十分必要。本研究因脑电数据缺失、波形紊乱、电极脱落造成监测失败各1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监测仪的使用说明准确操作,导线的安放遵从说明,保证条理清晰,控制导线数量。多导睡眠检测中密切关注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脑电图、肌电图、口鼻气流、眼动图。如果检测中出现图像的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请医生帮忙,并认真地记录其中的数据资料。

本研究因样本量较小,综合护理组多导睡眠监测成功率高于常规护理组,虽然校正后的χ2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也从一定程度反映了综合护理是有效的。总之,从监测前护理入手为睡眠障碍多导监测儿童行全面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多导监测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夏小兰.多导睡眠监测仪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探究.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2:184.

2 刘芳坚.儿童睡眠障碍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护理.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8:133-135.

3 谷敏,李莎莎,韩群.对使用多导睡眠仪监测失败的睡眠呼吸障碍症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当代医药论丛,2014,29:142.

4 宁泽淑,张洁,江志,等.癫痫儿童伴睡眠障碍的分析及干预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1,18:482-484.

5 谭结梅,钟月卿,曾秋菱.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多导睡眠监测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082-3084.

6 钟代曲,蒋晓江,李训军,等.多导睡眠脑电图的监测及其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14:48-50.

7 支秀琴.影响儿童多导睡眠监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53-54.

8 倪翠萍,李文涛,安力彬.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10,36:1036-1038.

9 费力娟,杨冬梅,骆宏.影响多导睡眠监测效果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医药前沿,2013,3:538-540.

作者单位: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五官科

(收稿日期:2016-02-19)

(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