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儿临床·

巨大输卵管系膜囊肿34例临床分析

香钰婷 彭超 陈醒 周应芳

【摘要】 目的 总结巨大输卵管系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07年9月—2015年12月因术前超声提示盆腔或附件囊肿≥100 mm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经术中所见及病理证实的34例输卵管系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腹腔镜手术患者(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患者(开腹组)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52.9%(18/34)的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就诊,其余为体检发现。术前超声多表现为壁薄光滑的纯囊性回声,卵巢肿瘤标志物水平均在正常范围,病理以副中肾管囊肿为主,均为良性。手术治疗该病疗效满意。腹腔镜组术后发热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输血率低于开腹组,差异临界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治疗巨大输卵管系膜囊肿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腹腔镜手术相比开腹手术的损伤小、术后恢复好,但今后需扩大样本量予以证实。

【关键词】 输卵管系膜囊肿; 巨大囊肿; 临床表现; 治疗

输卵管系膜囊肿(Paraovarian cyst)又称为卵巢冠囊肿、阔韧带囊肿,是一种女性常见的非赘生性囊肿,发生于子宫阔韧带内、输卵管与卵巢及卵巢固有韧带之间(即输卵管系膜)。该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在所有附件囊肿中约占10%[1]

输卵管系膜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但巨大囊肿者罕见,目前国内外以个案报道为主[2,3],少有系列病例分析。现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34例巨大输卵管系膜囊肿(≥100 mm)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7年9月—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前超声提示盆腔或附件囊肿≥100 mm,并经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证实为输卵管系膜囊肿的患者共34例。患者年龄11~69岁,平均(35.2±16.2)岁。已绝经6例,其余28例中,71.4%(20/28)的患者月经规律,28.6%(8/28)的患者月经不规律。8例患者合并内科疾病,6例有盆腹腔手术史。18例患者已婚或未婚有性生活,其中77.8%(14/18)的患者已生育。

2.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月经婚育史、既往史、囊肿大小(以超声测量的囊肿最大直径表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术后恢复情况等。

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临床表现:34例患者中有2例因急性下腹痛急诊入院,其余均为平诊。47.1%(16/34)的患者无明显不适,于妇科体检时偶然发现。52.9%(18/34)的患者因腹痛、腹胀等不适就诊:其中6例出现下腹痛,3例为急性下腹痛或腹痛急性加重,均于术中发现囊肿蒂扭转,另3例为慢性下腹痛,程度轻;4例出现腹胀、腹围增大,其中2例伴有憋气、纳差等压迫症状。另有8例因月经不规律或不孕症就诊。查体均可触及盆腔巨大囊肿,无明显压痛。

2.术前检查:术前超声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囊肿直径100~300 mm,平均(158.0±54.5)mm。巨大囊肿位于左侧15例,右侧19例,平均直径分别为(171.8±68.3)mm、(147.2±39.3)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影像多表现为附件区或子宫前后方形态规则、壁薄光滑的纯囊性回声,囊肿周围常无血流信号或仅有少许血流信号。

31例患者在术前测定血清CA125水平,22例测定CA19-9,25例测定CEA,23例AFP,9例测定CA15-3,结果均无异常。

3.术中情况: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26例行腹腔镜手术,8例行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的第一穿刺孔取于脐部或脐上2~4 cm,开腹手术的切口为下腹部横切口或纵切口。根据患者年龄、是否绝经、术前诊断、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等因素决定手术范围:22例行囊肿剥除术,4例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5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1例行双附件切除术,2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无蒂扭转者术中均见囊液清亮,绝大多数囊壁光滑,无明显乳头,质不糟脆。仅有1例囊壁可及实性成分,质硬,不糟脆,该患者术前超声见囊肿后壁大小不等强回声突起,最大直径8 mm,但术后病理无特殊。

3例术中发现囊肿蒂扭转,发生率为8.8%(3/34)。1例术中见输卵管系膜囊肿及同侧输卵管、卵巢扭转1080度,扭转组织缺血坏死,并见同侧另有2个30 mm小系膜囊肿,行患侧附件切除术。1例术中见左侧系膜囊肿及输卵管、卵巢扭转720度,输卵管增粗呈紫黑色,卵巢水肿,并发现对侧60 mm系膜囊肿,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右侧系膜囊肿剥除术。另1例系膜囊肿扭转180度,未见坏死,同侧另有一小系膜囊肿,行囊肿剥除术。

17例于术中发现盆腔其他病变:5例发现子宫肌瘤,直径5~60 mm,4例予剔除;3例发现内异症病灶,行病灶切除或烧灼术;8例发现对侧输卵管系膜囊肿,直径5~60 mm,予剥除;3例发现同侧2~3个输卵管系膜囊肿,予剥除。合并同侧或对侧小系膜囊肿的发生率高达32.3%(11/34)。

手术时长平均(69.0±29.4)min,术中出血量(20.9±21.8)ml。33例患者于术后第1~2天排气,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正常饮食。

4.术后情况:8例出现术后发热,发生率为23.5%(8/34),最高体温多为37.3~37.7 ℃,多于术后第1~2天出现。仅有1例于术后第5天出现38.6 ℃,该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泌尿系感染。

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均为60岁以上的绝经后女性。1例既往体健,术后发生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并出现腹泻,予抗炎、调节肠道菌群后好转出院。该患者术后因贫血输悬浮红细胞2U。另1例合并肝硬化失代偿期,因血小板减少输血小板1U,术后出现心功能不全、肺水肿,对症治疗后顺利出院。

5.术后病理:所有巨大囊肿的术后病理均为副中肾管囊肿,1例提示局部上皮轻度增生,1例提示局部上皮轻度非典型增生,均未见恶性,且术前超声及标本肉眼所见亦均无特殊。8例巨大副中肾管囊肿于术中发现对侧小囊肿,其中1例小囊肿病理为间皮囊肿。

6.两种术式比较:本研究进一步将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开腹组年龄(45.8±16.6)岁明显大于腹腔镜组(32.0±15.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在绝经情况、盆腹腔手术史、合并内科疾病、囊肿直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见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均无明显差异,但腹腔镜组术后发热的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输血率低于开腹组,差异临界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年龄(岁)∗绝经[例(%)]盆腹腔手术史[例(%)]合并内科疾病[例(%)]囊肿直径(mm)腹腔镜组26320±1503(115)3(115)7(269)1545±513开腹组8458±1663(375)3(375)3(375)1697±664

注:两组比较,* 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留置引流管[例(%)]排气时间(d)术后发热[例(%)]∗术后并发症[例(%)]输血[例(%)]术后住院日(d)腹腔镜组26691±329168±2927(269%)15±054(153%)0    0    40±13开腹组8687±150387±1551(125%)18±094(500%)2(250%)2(250%)51±25

注:两组比较,* P<0.05

讨论

1.组织学来源:输卵管系膜囊肿是一种女性常见的非赘生性囊肿,育龄期多见,包括副中肾管囊肿(paramesonephric cyst)、中肾管囊肿(mesonephric cyst)及间皮囊肿(mesothelial cyst)三种病理类型[4]。目前认为,前二者来源于泌尿生殖系统的胚胎残留,间皮囊肿由输卵管浆膜层上皮折叠内陷形成。阴道上三分之二、宫颈、子宫、输卵管均由副中肾管发育而来,分泌活跃的上皮易于发生囊性扩张而形成囊肿,故副中肾管囊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组织类型[3]。本研究中34例巨大系膜囊肿均为副中肾管囊肿,仅有1例术中发现的小囊肿为间皮囊肿,与上述相符。

2.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输卵管系膜囊肿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常于体检时偶然发现[5]。本研究中出现自觉症状的患者有18例,占52.9%。而在宁佳等[6]的研究中,273例输卵管系膜囊肿患者有自觉症状的比例仅为23.8%,但该研究中未指出囊肿的大小,推测是因为本研究仅包括≥100mm的巨大系膜囊肿,更容易引起压迫症状及患者不适。

囊肿蒂扭转是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据姬艳飞等[7]报道,发生率为12.1%,但该研究未针对巨大的输卵管系膜囊肿。本研究中,蒂扭转发生率为8.8%。输卵管系膜囊肿蒂扭转常累及同侧输卵管、卵巢,甚至需行患侧附件切除术,而蒂扭转又常见于35岁以下的年轻患者[7],造成生育力下降。一旦诊断囊肿蒂扭转,应行急诊手术处理。若扭转组织不包括同侧输卵管、卵巢,可行囊肿剥除术。若扭转组织包括输卵管、卵巢,并明显缺血坏死,需行患侧附件切除术,则对生育能力造成影响。

3.手术情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除2例大于60岁的患者外,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手术治疗输卵管系膜囊肿取得满意的疗效,且耐受性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11例患者于术中发现同侧或对侧小系膜囊肿。多发的输卵管系膜囊肿少有报道,但本研究中并发小系膜囊肿的发生率高达32.3%。因此,在巨大输卵管系膜囊肿的手术中,应注意探查同侧及对侧附件,避免残留。

4.手术方式的选择:在本研究中,腹腔镜组及开腹组均取得满意的疗效,腹腔镜组年龄明显小于开腹组,而开腹组术后发热的比例更高。在盆腔巨大囊肿的患者中,年龄越大,越需警惕恶性可能,因此更可能选择开腹手术。开腹组术后发热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异,与文献报道一致[8]。但本研究中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与李琳等[8]的报道不符。考虑该研究针对直径<12 cm的卵巢囊肿,而本研究中为≥10 cm的输卵管系膜囊肿,因此造成差异。此外,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输血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临界统计学意义,考虑巨大输卵管系膜囊肿病例罕见、本研究中病例数较少,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且开腹组中2例进行输血及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均为60岁以上的绝经后女性,可能与其内科合并症、高龄有关。因此,不同术式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输血率的差异,尚待进一步研究以阐明。

腹腔镜手术是输卵管系膜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5],但巨大附件肿物被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的相对禁忌症[9]。首先,巨大囊肿的腹腔镜手术操作空间小、不易穿刺、视野暴露困难,给术者操作带来困难。但随着腹腔镜器械的改良和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也成为了巨大附件肿物的常规手术方式。本研究中26例腹腔镜手术,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此外,巨大附件囊肿需警惕恶性可能,如穿刺过程囊液外漏,可能造成肿瘤种植,术前需结合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充分评估。但输卵管系膜囊肿的恶变很罕见,本研究中34例均为良性,Kiseli等[1]在其2012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在此之前,仅有18例恶性或交界性的病例报道。但当超声提示腹水、囊壁增厚或可见乳头时,仍需警惕恶性或交界性的可能[4]。合并多次开腹手术史、盆腔粘连严重、可疑恶变等患者应酌情选择开腹手术。

综上所述,巨大输卵管系膜囊肿的患者可有腹痛、腹胀等自觉症状,超声下多表现为盆腔形态规则、壁薄光滑的纯囊性回声,卵巢肿瘤标志物水平均在正常范围,病理以副中肾管囊肿为主。本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且腹腔镜手术相对于开腹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好,但尚待进一步研究以证实。

参考文献

1 Kiseli M,Caglar GS,Cengiz SD,et al.Clinical diagnosis and complications of paratubal cysts: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port of uncommon presentations.Arch Gynecol Obstet,2012,285:1563-1569.

2 白文佩,周应芳.腹腔镜剔除巨大输卵管系膜囊肿1例报道.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1008.

3 Asare EA,Greenberg S,Szabo S,et al.Giant Paratubal Cyst in Adolescence:Case Report,Modified Minimal Access Surgical Technique,and Literature Review.J Pediatr Adolesc Gynecol,2015,28:e143-e145.

4 Smorgick N,Herman A,Schneider D,et al.Paraovarian cysts of neoplastic origin are underreported.JSLS,2009,13:22-26.

5 Gupta A,Gupta P,Manaktala U,et al.Clinical,radiological,and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paraovarian cysts.J Midlife Health,2016,7:78-82.

6 宁佳,郝敏.卵巢冠囊肿273例临床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225-226.

7 姬艳飞,郝敏.卵巢冠囊肿蒂扭转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357-360.

8 李琳,成莉,周敏,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对比研究.西部医学,2014,26:1135-1136.

9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妇科腹腔镜诊治规范.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716-718.

作者单位: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通讯作者:周应芳(zhouyf8853@163.com)

(收稿日期: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