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平
【摘要】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患儿接受营养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营养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体质指标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时间、每日摄入总热能、脂肪供热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每日摄入总热能、脂肪供热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体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及脂肪百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能有效控制单纯性肥胖患儿体重,降低血脂,改善身体素质,值得推广。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 儿童; 营养干预; 体质量; 血脂
肥胖症是临床高发性慢性疾病,以体脂占体质量比重异常增高及身体局部过多脂肪沉积为主要特点,单纯性肥胖为肥胖症常见类型。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改变,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对患儿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有较大危害[1]。如何有效治疗单纯性肥胖,改善儿童身体素质,是目前临床研究重点,本研究通过对比,探讨了营养干预在儿童单纯性肥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对象: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纳入标准:符合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2];年龄3~12 岁;BMI≥30 kg/m2;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存在内分泌系统疾病;存在代谢性疾病;继发性肥胖;中途失访者;精神疾病患儿。
2.方法:两组患儿入组前,均未进行运动干预或饮食调控等治疗性措施。入组后,两组患者均进行适当的运动及饮食调整,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运动方式与运动量,以有氧锻炼最佳,如慢跑、跳绳、舞蹈、游泳、上下楼梯等,每次运动时间为30~40 min,以遥测心率表对患儿心率予以监测,运动心率控制为140~160次/min。同时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患儿仅口头指导患儿调整饮食结构,但是未制定实施计划、监督执行。观察组进行营养干预:①根据患儿肥胖程度、饮食习惯制定食谱,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在既往热量摄入基础上减少500~1000 kCal,但不应小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各年龄段需要量;②注意三餐分配合理性,早中晚所占比率分别为30 %、40 %、30 %,营养素分配一般为蛋白质占15 %~20 %,碳水化合物占50 %~55 %,脂肪占30 %;③部分患儿因能量摄入减少可能出现无机盐或维生素缺乏现象,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给予相关制剂予以补充;④严格控制脂肪摄入,禁止食用油腻食物,主食注重粗细搭配,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可适当补充糖分;⑤食物烹饪方法应科学化、多样化,避免采用炸、煎、烤等方法,多采用蒸、煮、炖等方法;⑥用低热量食物替代高热量食物,如用鸡肉、鱼肉代替肥肉,用牛奶、鸡蛋代替点心、零食等;⑦纠正患儿咀嚼习惯,保证每口饭菜咀嚼超过20 次,不仅有利于营养素吸收,还能增加其饱腹感,并坚持少食多餐原则。两组患儿均治疗9个月后观察效果。
3.观察指标:对患儿治疗前后体质量、BMI及脂肪百分率予以测定,患儿家长填写健康信息调查表,对患儿每日运动时间及每日饮食情况予以记录,根据调查表内容计算患儿每日摄入总热能、脂肪供热比。BMI=体质量/身高×身高。脂肪百分率=(年龄×0.23)-(性别×10.8)+(BMI×1.2)-5.4,女性性别取值为0,男性性别取值为1[3]。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儿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甘油三酯(正常参考值:0.56~1.7 mmol/L),总胆固醇(正常参考值:2.8~5.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参考值0~2.7 mmol/L)进行检测。肥胖标准:轻度肥胖BMI为30.0~34.9 kg/m2,中度肥胖BMI为35.0~39.9 kg/m2),重度肥胖为BMI≥40 kg/m2。
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观察组41例,男性占56.1%(23/41),女性占43.9%(18/41),年龄4~12岁,平均年龄(6.7±1.6)岁,肥胖程度:轻度肥胖29.27%(12/41),中度肥胖56.1%(23/41),重度肥胖14.6%(6/41)。对照组41例,男性占63.4%(26/41),女性占36.6%(15/41),年龄6~10岁,平均年龄(6.9±1.5)岁,肥胖程度:轻度肥胖43.9%(18/41),中度肥胖46.3%(19/41),重度肥胖9.8%(4/41)。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肥胖程度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2.患儿运动及饮食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时间、每日摄入总热能、脂肪供热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每日摄入总热能、脂肪供热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及饮食情况对比±s)
注:两组比较,* P<0.05
3.患儿体质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体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质量、BMI及脂肪百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质量、BMI及脂肪百分率对比±s)
注:两组比较,* P<0.05
4.患儿血脂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TG、TC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G、TC及LDL-C水平对比±s,mmol/L)
注:两组比较,* P<0.05
儿童单纯性肥胖具有较高发生率,我国该症发生率为1.2%~17.1%,且患儿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主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等,患儿无内分泌紊乱及代谢障碍,全身脂肪分布较为均匀。研究指出[4],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有密切关联,且体重异常对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也有一定影响。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有效防治单纯性肥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5-6],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消耗失衡有关。通过运动干预,可消耗过多能量,抑制脂肪的转化与储存,对治疗单纯性肥胖有重要作用。但有学者指出[7],单纯性肥胖同患儿饮食习惯,营养摄入等有重要联系,在运动干预基础上联合营养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儿童单纯性肥胖治疗中实施营养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运动情况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每日摄入总热能与脂肪供热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体质量、BMI及脂肪百分率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相符[8-9]。营养干预通过减少每日热量摄入,产生负平衡效果,从而使体脂逐步分解,起到降低体重作用,同时营养干预可对饮食进行合理搭配,并使患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对远期预后有积极意义。营养干预需具备科学性、计划性,首选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指导干预方案,严格把控热量及营养素摄入;其次需注重三餐分配及不同营养素比重,尽量控制脂肪摄入,补充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再次需注意营养干预方法,改变患儿饮食习惯。
报道显示[10],肥胖程度同血脂水平呈正相关性,而血脂过高可引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危害人体健康。TG升高可增加血液粘稠度,TC为脂代谢重要指标,其增高可导致多种肝、胆、肾脏慢性疾病,LDL-C增高与脂肪摄入过高有密切关联,肥胖人群该指标水平普遍偏高,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TG、TC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营养干预可明显改善患儿血脂状况,预防其他慢性病发生。
综上所述,在儿童单纯性肥胖治疗中实施营养干预,可有效降低体重,防止脂肪蓄积,调节血脂水平,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少,且未对远期预后进行观察,结果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朱瑛,何莉.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进展.中国优生优育,2011,17:179-182.
2 李辉,宗心南,季成叶,等.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体重指数界值点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616-620.
3 王培,王淑琴,高怡青,等.营养干预模式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效果评价.中国妇幼保健,2015,30:5583-5585.
4 张小飞,赵学良,陈锐,等.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脂和血浆内皮素变化的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696-698.
5 高正春.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03-305.
6 成美娟,郑冬梅,龙朝杰,等.综合干预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疗效的影响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597-1598,1611.
7 邬盛鑫,李长富,方新林,等.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综合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367-1368,1371.
8 黎艺.营养干预结合有氧运动对单纯性肥胖患者体质指数的影响.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16-1617.
9 卢姗,李群,曾珊,等.阶梯式能量递减对内脏脂肪面积的影响.江苏医药,2015,41:1047-1049.
10 张琛琛,司虎克.营养和运动综合治疗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水平、瘦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1696-1698,1701.
作者单位:51806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收稿日期:201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