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预防接种合格率和及时率是评价预防接种工作的客观指标[1]。目前,伴随着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的普遍提升,疫苗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但疫苗接种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人们的疫苗接种迟疑(vaccine hesitancy)日趋严重[2-3]。疫苗接种迟疑会严重影响预防接种的合格率和及时率[4-5],进而造成儿童健康受到威胁、传染病爆发等严重危害。本研究分析了北京某医学社区2010—2014年儿童免疫规划的接种合格率和及时率,依据健康信念模型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普查的方法对该社区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高知人群接种迟疑的主要原因,为降低疫苗接种迟疑、提高接种及时性做有益的探索。
1.对象:选取2016年1—12月北京某医学社区0~6岁儿童家长共228人作为问卷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为在该社区进行免疫规划接种的儿童家长;排除标准为拒绝参与调查的家长以及调查配合度不高的家长。预防接种合格率和及时率调查资料来源于该社区2010年7月—2014年7年的历史接种资料。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的问卷依据健康信念模型设计,对免疫规划的认知情况和疫苗接种迟疑情况进行调查。问卷主要涵盖了父母的基本信息、对疫苗接种知识的认知水平、对疫苗相关疾病的认知以及行为态度等方面内容,并进一步了解其对儿童免疫规划服务的需求、利用及满意度。研究开始前,研究者已经通过预实验对问卷进行修改,以保证该问卷在本调查中的信度和效度。将“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完全同意”分别赋1、2、3、4、5分,汇总疫苗相关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量表各条目得分,得分范围是10~50分,并根据得分情况进行评价(得分/总分×100%)。
3.接种率和及时率的判定标准:根据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卫疾控发 [2005] 373号)、《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卫生部1998年)和《北京市预防接种工作技术规范》的要求,并查阅相关文献,确定预防接种合格/及时/加强判定标准[6]。根据中国对《国家计划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报表》和《北京市预防接种工作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确定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的计算方法。
接种率=实际接种人数/应接种人数×100%,合格接种率=依据疫苗接种程序判定合格的接种人数/应接种人数×100%,及时接种率=依据疫苗接种程序判定及时的接种人数/应接种人数×100%[7]。
4.统计学处理:问卷数据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设置逻辑检错过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2名数据管理人员按照双录入要求统一录入和整理。
疫苗接种资料用Excel2010进行汇总,利用SPSS 22.0进行描述和分析,计算一类疫苗的接种指标,包括基础免疫接种合格率、及时率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合格率。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构成比和百分比表示。分类无序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连续性变量两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北京某医学社区免疫规划部分疫苗接种合格率和及时率情况分析:2010—2014年该医学社区,一类疫苗基础免疫数据可见,部分疫苗基础免疫接种合格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接种及时率在多种疫苗中有较大波动,且水平明显低于合格率。见表1。
2. 北京某医学社区儿童家长对于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行为态度调查结果:
(1)该社区儿童家长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28份,回收228份,回收率是100%,有效问卷225份,有效率是98.7%。参与本次调查的225位儿童家长的人口学特征详见表2,该社区家长受教育程度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家长占比大于84%。
(2)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该社区儿童家长对于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正确率均在75%以上。每回答正确一题赋值1分,满分8分,以5分作为分界线,分析影响知晓率的人口学因素发现,小于37岁的父亲对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要高于年龄大于37岁的父亲,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对疫苗相关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认知调查。结果显示,该社区儿童家长对疫苗相关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认知程度均较高,平均得分是(42.3±8.3)分,认可度大于70%。分析影响相关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认知情况的人口学因素发现,相关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平均认知度与父亲和母亲的月收入有关,见表3。
(4) 免疫规划益处和障碍认同和在意情况分析。将对疫苗接种益处和障碍认同和在意量表各条目得分汇总,得分范围是10~50分。本次研究对象对疫苗接种益处和障碍认同度和在意度平均得分分别是(35.9±6.6)分、(37.2±6.8)分,均处于中上水平。分析影响疫苗接种益处和障碍认同度和在意度的人口学因素发现,疫苗接种益处和障碍认同度不受人口学特征影响;但父亲年龄和父亲月收入则可以影响对计划免疫益处和障碍的平均在意程度。大于37岁的父亲更加在意计划免疫益处和障碍,父亲月收入小于8 000元的家长更加在意计划免疫益处和障碍。见表3。
表1 2010—2014年北京某医学社区基础免疫接种合格率和及时率情况(%)
基础免疫2010年合格率及时率2011年合格率及时率2012年合格率及时率2013年合格率及时率2014年合格率及时率乙肝 97.562.297.871.797.289.996.990.197.189.5甲肝 89.525.591.123.791.424.592.622.198.027.0脊灰疫苗94.283.296.985.097.368.997.160.097.876.1百白破 94.679.594.683.194.768.094.063.098.077.6麻风 96.686.496.587.298.682.997.878.7100.086.2流脑 96.754.295.555.194.941.497.226.496.940.0乙脑 91.775.192.576.794.478.996.382.498.477.0
表2 北京某医学社区0~6岁儿童家长人口学特征及其对免疫规划知晓率的影响
人口学特征人数(例)知晓率(%)儿童性别 男性12487.1 女性10088.0儿童年龄(岁) <311388.5 ≥311087.3父亲年龄(岁) ≤3716290.1∗ >375678.6母亲年龄(岁) ≤3717888.8 >374381.4父亲学历 专科及以下3491.2 本科及以上18286.8母亲学历 专科及以下3387.9 本科及以上18287.4父亲职业 专业技术人员10588.6 企事业单位人员4586.7 商业服务业人员2982.8 办事人员1776.5 其他2696.2母亲职业 专业技术人员9282.6 企事业单位人员4693.5 商业服务业人员2986.2 办事人员3090.0 其他2491.7父亲月收入(元) ≤8 00011383.2 >8 00010491.3母亲月收入(元) ≤6 00010186.1 >6 00011687.9
注:与父亲年龄>37岁比较,*P<0.05
表3 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认知度、疫苗益处及障碍认同和在意度得分及影响因素分析分]
人口学特征相关疾病平均认知度疫苗益处和障碍平均认同度疫苗益处和障碍平均在意度儿童性别 男性42.1±8.636.2±7.138.0±7.5 女性42.5±7.835.7±6.036.3±5.7儿童年龄(岁) <343.3±7.736.7±5.837.2±5.5 ≥341.1±8.735.2±7.437.1±8.0父亲年龄分组(岁) ≤3742.0±8.835.5±6.736.6±6.0 >3743.0±6.8 37.1±6.238.8±8.5∗母亲年龄分组(岁) ≤3742.3±8.135.9±6.536.8±5.9 >3741.7±9.135.9±7.438.6±9.8父亲学历 专科及以下41.1±9.135.5±7.537.2±7.0 本科及以上42.5±8.036.0±6.237.1±6.6母亲学历 专科及以下41.8±8.135.6±7.035.5±6.4 本科及以上42.3±8.236.0±6.437.4±6.7父亲月收入(元) ≤8 00040.7±9.036.3±7.438.1±7.8∗ >8 00043.9±7.1∗35.6±5.836.2±5.6母亲月收入(元) ≤6 00040.8±9.535.9±7.337.9±8.4 >6 00043.4±7.0∗36.0±6.136.6±5.3
注:同一指标内比较,*P<0.05
(5) 促使该社区家长接受免疫规划的提示因素。从调查结果可见(表4),“政府规定入托儿所和幼儿园时需要检查预防接种证”(99.1%)、“医生建议带孩子打预防针”(97.7%)、“幼儿园要求家长带孩子打预防针”(97.3%),是该社区家长接受预防接种的重要提示因素。
表4 促使家长带领孩子接种疫苗的提示因素[例(%)]
提示因素是 否1.医生建议带孩子打预防针217(97.7) 5(2.3)2. 幼儿园要求家长带孩子打预防针217(97.3) 6(2.7)3.政府规定入托儿所和幼儿园时需要检查预防接种证220(99.1) 2(0.9)4.居委会通知带孩子打预防针184(83.6)36(16.4)5.听说(看到)邻居(亲友)带孩子打了预防针110(50.2)109(49.8)6.看到宣传栏中介绍打预防针的好处160(73.1)59(26.9)7. 看到电视里宣传要带孩子打预防针156(71.2)63(28.8)8. 听到广播中说要带孩子打预防针144(66.1)74(33.9)9.听说别人家孩子没打预防针感染了某传染病137(62.3)83(37.7)
(6) 儿童未按时接种疫苗原因分析。排在前三位的为“孩子患病医生不予接种”(42.4%)、“孩子患病未去接种”(41.5%)、“不知道要接种”(27.7%),还有部分家长(11.2%)因接种门诊离家距离较远或门诊等待时间过长等原因未按时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见表5)。对社区所有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发现,41.3%的家长认为儿童未按时接种的影响很大,42.7%的家长认为儿童未按时接种有点影响。
表5 儿童未按时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
原因人数(例)百分比(%)孩子患病医生不予接种9542.4孩子患病未去接种9341.5不知道要接种6227.7接种时间不合适5122.8不知道接种地点、时间3214.3接种时无疫苗2912.9怕接种副反应177.6家中无人带孩子去接种177.6有人说接种不好125.4
1.免疫规划接种合格率高、及时率低的现状:本调查发现,对该社区2010—2014年近5年接种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多数疫苗普遍存在接种合格率高、及时率偏低的现象,且接种合格率和及时率均低于2004—2011年北京市抽样调查研究的结果[8]。国内相关研究多以接种合格率作为评价免疫规划完成情况的重要评价指标[1,9-11],评价接种及时率的研究较少。但是,Brown等[12]发现,由一项关于麻疹、风疹和腮腺炎联合疫苗与自闭症关联性研究引起的该疫苗接种迟疑和及时率降低,造成了英国麻疹发病儿童激增[13]。与此同时,Hutchins等[14]也发现,1989—1991年美国发生的幼儿园麻疹疫情,主要原因之一是适龄儿童含麻疹抗原的疫苗接种不及时。由此可见,疫苗接种的及时率对于相关疾病的防控十分重要的,且能够较好的反映接种迟疑情况。因此,本研究不仅采用接种率作为评价免疫规划接种情况的指标,而且增加了及时率的评价,进而发现在北京某医学社区适龄儿童家长中确实存在接种迟疑的现象。
2.疫苗接种迟疑与健康信念模式:疫苗接种迟疑是指在预防接种服务可以进行的情况下,接种者或法定监护人延迟接种时间或者拒绝接种。美国2003—2004年全国免疫调查显示,9%的家长在接种时抱有疑虑,13%的家长推迟了接种,6%的家长拒绝接种[15]。接种迟疑会严重影响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和覆盖率。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论,能通过提高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知,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因,从而提高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即“感知到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为行动提供了动力”。有研究发现,通过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区干预,可以提高家长对疾病的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家长对儿童疫苗及时接种的依从性[16-17],甚至可以降低预防接种中的不良反应[18]。
本研究采用依据健康信念模式设计的问卷,对该社区适龄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发现,该社区家长对于疫苗基本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对于疫苗相关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认识较充分、对于疫苗接种益处认可度较高。但是,该社区家长对于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接种效果等存在一定的担忧,并且在提示因素中很多家长认为接种疫苗主要是出于入园入学政策的考虑,对于疫苗预防疾病和减少医疗支出的意识明显不足。进一步分析影响相关认知行为和态度的人口学因素发现,不同年龄段父亲对疫苗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和疫苗接种益处和障碍在意程度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大于37岁的父亲对疫苗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较差、对于疫苗益处和障碍的在意程度较高,由于不了解带来的误解或者担忧是该年龄段父亲的主要问题,这也将直接影响孩子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在本研究中,还发现父母亲月收入与其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知有关,父母亲收入较高者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知情况较好,推测可能是由于高收入人群更容易接触到关于医疗健康方面的科普知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疾病的预防、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等,从而在对儿童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方面有更高的认知水平,这与其他研究[7]中的结论相似。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高知人群有关疫苗接种迟疑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高知家长对于计划免疫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带来的担忧和迟疑往往会影响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的及时率,但未影响合格率。开展更加深入、全面、个体化的疫苗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会降低疫苗接种迟疑、提高预防接种的及时性。
1 靳妍,陈怡平,王连华,等.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疾病监测,2014,29:105-111.
2 McClure CC,Cataldi JR,O’Leary ST.Vaccine Hesitancy: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are going.Clin Ther,2017,39:1550-1562.
3 Jacobson RM,St Sauver JL,Finney Rutten LJ.Vaccine Hesitancy.Mayo Clinic Proc,2015,90:1562-1568.
4 Schuster M,Eskola J,Duclos P,et al.Review of vaccine hesitancy:Rationale,remit and methods.Vaccine,2015,33:4157-4160.
5 Eskola J,Duclos P,Schuster M,et al.How to deal with vaccine hesitancy? Vaccine,2015,33:4215-4217.
6 庞星火,卢莉.北京市预防接种工作技术规范.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7 叶丽红,钱雨,陈政通,等.山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况调查.预防医学,2017,29:660-664.
8 纪文艳,虞睿,刘维祥,等.北京市2004-2011年常住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794-2796.
9 常捷,侯志远,岳大海,等.0~3岁儿童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中国公共卫生,2014,30:579-582.
10 蒋莹,尹慧,袁雁飞,等.重庆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及适龄接种率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770-773.
11 蒋静,严毅,田滔滔,等.宜昌市城区1-3岁儿童十年间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调查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760-762.
12 Wakefield AJ,Murch SH,Anthony A,et al.Ilea-lymphoid -nodular hyperplasia,non-specific colitis,and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in children.Lancet,1998,351:637-641.
13 Brown KF,Long SJ,Ramsay M,et al.UK parents’ decision-making about measles- mumps-rubella (MMR) vaccine 10 years after the MMR-autism controversy:A qualitative analysis.Vaccine,2012,30:1855-1864.
14 Hutchins SS,Baughman AL,Orr M,et al.Vaccination levels associated with lack of measles transmission among preschool-aged popu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1989-1991.J Infect Dis,2004,189 Suppl1:S108-S115.
15 Gust DA,Darling N,Kennedy A,et al.Parents with doubts about vaccines:which vaccines and reasons why.Pediatrics,2008,122:718-725.
16 马国珍,姜鹏君,邓军妹,等.健康信念模式在社区儿童疫苗及时接种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74-977.
17 温晓群,朱奇,范从娟.监护人疫苗接种知识态度和儿童疫苗接种及时率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1527:318-319.
18 马国珍,莫蓓蓉,姜鹏君,等.健康信念模式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护理学报,2015,22: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