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产儿发生率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不断升高,尤其是2015年二胎政策放开后,高龄孕妇、经产妇、多胎妊娠孕妇比例的增加使早产率进一步增加。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有1500万名早产儿,中国每年大概有120万名早产儿[1],这给临床早产儿的护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多数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立即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此时早产儿父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社会冲击和经济负担[2],易产生悲伤、抑郁、焦虑、担心、自卑、内疚等负面情绪[3]。梅菁[4]的研究表明护士对患者家属需求的积极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家属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对入住新生儿监护室的早产儿父母需求与满足情况以及医护人员对此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找到医护人员与早产儿父母在需求和满足情况的认知差异,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改善提供指导。
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7年9月—2018年4月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儿童医院四所三甲医院的86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为88.4%(76/86)。医护人员纳入标准:①在NICU工作;②了解问卷内容且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实习期间、新入职、进修、规培轮转的医护人员。同时,对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妇产医院的NICU住院的38名早产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2份,有效回收率为84.2%(32/38)。早产儿父母纳入标准:①患儿为早产儿;②无认知及语言交流障碍;③了解问卷内容且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早产儿处于病危状态。②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
2. 方法
(1)研究工具:采用问卷调查法。①一般资料收集包括NICU医护人员的一般资料及早产儿父母的一般资料。NICU医护人员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在NICU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职称。早产儿父母的一般资料包括早产儿父母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有无照顾新生儿的经历等。②早产儿父母需求及满足情况由研究团队成员自行设计的“早产儿父母需求及满足情况调查表”收集。该调查表参考中文版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ritical care family needs inventory,CCFNI)自行设计。CCFNI量表是研究重危患者家属需求的常用工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自设问卷内容涵盖原问卷的5个维度,共计26 个条目:包括增强信心和减轻焦虑的需求(4条)、得到支持的需求(8条)、舒适的需求(3条)、信息的需求(6条)、接近病儿的需求(5条)。
本项目旨在比较医护人员和早产儿父母对其需求和满足情况的认知差异,因此医护人员和早产儿父母采用相同的问卷调查。两者所用的问卷条目是一致的,但是研究者给出的引导语不同,并在发放问卷时对研究目的进行仔细的解释。医护人员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判断早产儿父母对某种需求的重要程度,根据自己工作病房目前的环境、设施、管理制度及工作人员的行为等评价早产儿父母各项需求的满足情况,早产儿父母则是根据自身情况和NICU 能提供的条件评价其需求和满足情况,两者的评价角度不一样。
问卷分别测量需求和满足程度两个指标。其中采用Linkert四分法测需求的重要程度(1=不重要,2=有点重要,3=重要,4=非常重要),需求的重要程度总分=各条目得分之和/条目数,分值越高,表示需求的重要程度越高。每条需求内容后附加需求是否满足(1=未被满足,2=部分满足,3=已被满足),需求的满足情况总分=各条目得分之和/条目数,分值越高,表示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自设问卷经护理专家审阅反复修改而成,经预实验分析,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早产儿父母中,“早产儿父母需求及满足情况调查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934;在医护人员中,“早产儿父母需求及满足情况调查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930。
(2)调查方法:研究团队成员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发放问卷。①对医护人员的调查方式:先向护士长说明本研究调查的目的、意义、问卷的用途,由护士长以“问卷星”的形式在微信群里向科室医护人员发放电子问卷。②对早产儿父母的调查方式:先让早产儿父母了解研究调查的目的、意义、讲解问卷的用途,所得资料仅用于研究,保证受试利益不受侵犯。采取自愿的原则,并保证其有中途退出的权利。将问卷发给入院第3天的早产儿父母,使其按导语完成填写,问卷填写完成后立即收回,对于存在多选或漏选的选项,请早产儿父母确认或补填,保证问卷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统计学分析:将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由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研究对象一般特征
(1)医护人员中女性94.7%(72/76),男性5.3%(4/76);平均年龄(30.6±7.1)岁;平均工作年限(9.2±7.7)年;在NICU工作年限(4.9±4.3)年。具体结果见表1。
(2)早产儿父母中父亲65.6%(21/32),母亲34.4%(11/32);父亲平均年龄(33.7±4.9)岁,母亲平均年龄(32.2±3.7)岁。具体结果见表2。
表1 医护人员的一般资料(n=76)
特征调查人数构成比(%)性别 男45.3 女7294.7年龄(岁) <304255.3 30~2634.2 40~67.9 >5022.6工作年限(年) <104863.2 10~2127.6 >2079.2在NICU工作年限(年) <54052.6 5~2431.6 >101215.8受教育程度 大专3850.0 本科3140.8 硕士56.6 博士及以上22.6职称 医师33.9 主治医师67.9 护士3444.7 护师2431.6 主管护师911.9
表2 早产儿父母的一般资料(n=32)
特征调查人数构成比(%)父母 父亲2165.6 母亲1134.4受教育程度 初中及以下515.6 高中或中专26.3 本科或大专1650.0 研究生及以上928.1家庭人均月收入(元) <5 0001134.4 5 000~721.9 >10 0001443.7照顾新生儿经历 有721.9 无2578.1
2.医护人员和早产儿父母对需求的认知情况
早产儿父母各项需求均在3分以上,达到“重要”的程度,医护人员也认为各项需求均很重要,医护人员和早产儿父母在得到支持的需求和信息的需求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需求和其余维度需求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医护人员和早产儿父母对需求的满足情况的认知比较
医护人员和早产儿父母在总体需求的满足情况及各维度的满足情况的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的判断得分高于早产儿父母实际认为的满足情况。见表4。
4.早产儿父母对需求的满足情况得分最低的条目
对早产儿父母对需求的满足情况问卷26个条目得分进行排序,得分最低位于前五项的条目见表5。
表3 医护人员和早产儿父母对需求的认知情况
维度早产儿父母(n=32)医护人员(n=76)增强信心和减轻焦虑的需求3.6±0.53.7±0.5得到支持的需求3.2±0.63.5±0.5∗舒适的需求3.1±0.83.2±0.7信息的需求3.6±0.53.4±0.6∗接近病儿的需求3.6±0.43.4±0.6总体需求3.4±0.63.4±0.5
注:与早产儿父母比较,*P<0.05
表4 医护人员和早产儿父母对需求的满足情况的认知情况
维度早产儿父母(n=32)医护人员(n=76)增强信心和减轻焦虑的需求的满足情况2.2±0.72.8±0.3∗得到支持的需求的满足情况2.1±0.52.6±0.4∗舒适的需求的满足情况2.0±0.52.3±0.6∗信息的需求的满足情况2.1±0.52.6±0.4∗接近病儿的需求的满足情况2.2±0.52.5±0.4∗总体需求的满足情况2.1±0.62.6±0.3∗
注:与早产儿父母比较,*P<0.05
表5 早产儿父母对需求的满足情况得分最低的五个条目
维度 条目早产儿父母(n=32)得到支持的需求的满足情况希望能够开设针对新生儿科宝宝特殊护理的课程。1.8±0.8希望能够参与宝宝的护理计划的制定。1.9±0.8希望得到照顾病儿的相关指导(针对性的信息支持或宣传手册)。1.9±0.7舒适的需求的满足情况希望新生儿科设有专门的、装备舒适休息设施的等候室。1.8±0.6在病儿附近设置休息室。2.0±0.7
1.医护人员和早产儿父母对需求的认知基本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对早产儿父母需求非常重视,各维度需求的平均分为(3.4±0.5)分,甚至高于早产儿父母的需求得分,说明医护人员已能够清楚的认识并理解到早产儿父母的需求。刘辉等[5]的研究也表明医护人员对重危患者家属需求的认知和重危患者家属需求现状大致相同,说明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的关注点已由患儿本身逐渐转变为关注整个家庭,对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有充足的了解和认识。
差异在于医护人员对“得到支持的需求”的重要程度排序高于早产儿父母,这与李春玲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此时早产儿父母极为担心、关注自己的孩子,而忽略了自身得到支持的需求。迟俊涛等[7]的研究也认为病人家属最不重视的需求多是与其自身身心相关的需求,但实际上这些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早产儿父母主观上并没有重视自身得到支持的需求。章历红[8]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产妇产后抑郁呈负相关。若早产儿父母得到支持的需求得到满足,会减轻早产儿父母的各种负面情绪,提升家庭应对方式。因此,应提示早产儿父母重视“得到支持的需求” 。
2.医护人员和早产儿父母对需求的满足情况的认知存在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对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满足情况的认知的各维度平均分为(2.6±0.3)分,显著高于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满足情况的各维度平均分。这与陈潇[9]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医护人员对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满足情况的认知还有待加强。本研究中多家医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满足早产儿家长的需求,例如定时开放病房,允许早产儿父母探视;提供各种宣教材料进行健康教育;医生会隔天打电话告知早产儿父母早产儿的情况;在NICU外边设有等候室等。因此本研究中医护人员认为已经基本满足了早产儿家长的各项需求。但由于NICU病房医护人员专注于对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与病人家属接触时间较短,且医护人员和早产儿父母从不同方面考虑问题,这就造成了两者对需求的满足情况的认知差异。
3.对改善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满足情况的建议
本研究中早产儿父母对需求的满足情况最差的5个条目得分均低于2分即均未达到“部分满足”的水平,分别归属于“得到支持的需求的满足情况”和“舒适的需求的满足情况”维度,这些条目提示医护人员在满足早产儿父母需求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因此,本研究对改善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满足情况提供以下建议:
(1)加强针对早产儿父母的健康教育,满足其得到支持的需求。蒙婷婷等[10]认为医院应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给予针对性强、形式丰富的延续性护理,使早产儿从医院顺利过渡到家庭。医院可以通过发放宣教材料、出版刊物、网络平台相关知识普及和答疑、播放宣教视频、建立示教室等措施加强对早产儿父母的健康教育;开设针对早产儿特殊护理课程,教授早产儿父母相关的护理技能;安排专人向早产儿父母介绍早产儿病情进展和治疗的相关信息;在NICU中实行家庭参与式护理,让早产儿父母适当参与早产儿的护理。早产儿父母在参与早产儿的护理工作时,既能与早产儿建立情感联系,又能得到自身角色功能的满足[11]。张小曼等[12]的研究表明鼓励父母早期参与早产儿的发展性照顾对于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及促进早产儿父母积极情绪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2)改善病房等候区环境,重视早产儿父母的舒适需求。卢敬梅[13]认为医院管理部门应重视医疗环境的改善,配备充足的人力和物力,提供更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早产儿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后,尽管此时早产儿父母关注的重点为早产儿,暂时忽视了自身的舒适的需求,但出于人性化角度考虑,作为医护人员仍要尽量满足早产儿父母舒适的需求,可在NICU设立专门的等候室和休息室,在等候室和休息室里设置饮水机、电视机、沙发椅等较为舒适的设施,从身体方面减轻早产儿父母的疲惫和精力不济,也有利于缓解家长心理上的压力。
综上,医护人员对早产儿父母需求有充足的认知,对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满足情况的认知还有待加强。医护人员应加强针对早产儿父母的健康教育,改善病房等候区环境。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早产儿父母样本量过少,且造成医护人员和早产儿父母对需求及满足情况的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也有待研究,以便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有利的依据和更完善的指导。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reterm birth,2018. (2018-02-19)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reterm-birth.
2 钱小芳,刘桂华,欧萍,等.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家长院外育儿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5,30:4146-4148.
3 李成,于秀荣.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产后抑郁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513-2516.
4 梅菁.NCU护士进行患者家属需求干预对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临床检验杂志,2017,6:343-344.
5 刘辉,王丽姿.重危患者家属需求与护士对家属需求认知的差异.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2-65.
6 李春玲,陈淑珍,董秋林,等.基于EICU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护患认知差异分析.临床护理杂志,2013,12:2-4.
7 迟俊涛,于鲁欣,娄凤兰.不同阶段ICU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6,21:63-64.
8 章历红.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7-158.
9 陈潇.儿科ICU护士对患儿父母支持状况与其需求满足程度的相关性研究.长春:吉林大学,2017.
10 蒙婷婷,李亚玲.早产儿父母延续性护理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257-260.
11 Johnson AN.Thematernal experience of kangaroo holding.J 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2010,36:568-573.
12 张小曼,王洪侠,史德丽,等.父母早期参与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0-42.
13 卢敬梅.急诊危重患者家属需求现状调查分析.长沙:中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