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论著·

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检测的相关性分析

王迎 孔凡雪 游珂 郭艳利 耿力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之间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20年9月—2021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同时实施HPV和阴道微生态检测的5 159例患者资料,患者年龄20~65岁。按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分组,高危型HPV阳性组953例,HPV阴性组4 206例,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环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高危型HPV感染率18.5%,感染者阴道微生态失衡中细菌性阴道病(BV)168例(17.5%)、滴虫性阴道炎(TV)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8例(2.9%)、需氧菌性阴道炎(AV)83例(8.7%)、混合性阴道炎16例(1.7%)、清洁度异常193例(20.3%)。混合性阴道炎以BV与VVC混合感染为主、其次为BV+TV混合感染。与HPV阴性组比较,BV、VVC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V、AV、混合性阴道炎、清洁度异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女性下生殖道感染中,混合性阴道炎以BV与VVC混合感染为主、其次为BV+TV混合感染;BV阳性为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因素,VVC阳性为保护因素。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阴道微生态;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1]。目前已公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持续感染是CIN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2]。而阴道微生态环境为HPV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阴道微生物可执行生理功能、抑制潜在病原菌,若阴道菌群结构失衡,可增加个体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3]。本文旨在探讨高危型HPV 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环境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就诊于本院妇科同时实施HPV和阴道微生态检测的5 15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龄20~65岁,平均(38.8±10.2)岁,已婚或有性生活者,排除月经期、妊娠期、以及24 h内阴道用药和性生活者。按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分成两组,其中高危型HPV阳性组953例,平均年龄(38.9±10.9)岁;HPV阴性组4 206例,平均年龄(38.8±10.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

2.检测方法:

(1)HPV分型检查。使用一次性宫颈采样试子置于宫颈口,并以宫颈外口为圆心,旋转数圈刷取宫颈细胞洗脱于样本保存液中送检,采用cobas 4800(罗氏公司,US)HPV全自动样品制备与PCR扩增检测14种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和其他12种高危型HPV亚型(31,33,35,39,45,51,52,56,58,59,66,68)。当任意一型阳性时,均判断为高危型HPV阳性。

(2)阴道微生态检测。用无菌棉拭子转取阴道1/3处侧壁上分泌物送检,采用阴道炎自动检测工作站(BPR-2014A,中国江苏硕世公司)及阴道炎联合检测试剂盒(干化学酶法)检测。方法涂片后Gram染色显微镜油镜下观察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乳杆菌分级、Nugengt评分、AV评分、病原微生物(白细胞、滴虫、孢子、芽生孢子、菌丝)、综合评估阴道分泌物清洁度。余下标本稀释后试剂盒行功能检测试验6项,即氧化氢酶、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葡萄糖醛酸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PH值。评估结果包括①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Nugent评分 ≥ 7 分;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镜下可见芽生孢子和或假菌丝诊断;③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itis,TV):镜下可见阴道毛滴虫诊断;④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AV评分 ≥ 3分;⑤混合性阴道炎:同时存在 ≥ 2种以上阴道炎;⑥清洁度异常:清洁度≥Ⅲ°。各类炎症、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乳杆菌分级和功能测定任意一项异常时,均判断为阴道微生态失衡。

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进行比较;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高危型HPV阳性组和阴性组阴道炎检出率比较:阴道微生态异常中,高危型HPV阳性组 BV阳性率高于HPV阴性组,VVC阳性率低于HPV阴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TV、AV、混合性阴道炎、清洁度异常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此外,混合性阴道炎以BV与VVC混合感染为主、其次为BV+TV混合感染。

表1 高危型阳性组和 HPV阴性组各种阴道炎异常率比较

组别例数BV(n=637)例数检出率(%)TV(n=6)例数检出率(%)VVC(n=240)例数检出率(%)AV(n=433)例数检出率(%)混合型阴道炎(n=74)例数检出率(%)清洁度异常(n=1 091)例数检出率(%)高危型HPV阳性组95316817.5*00282.9*838.7161.719320.3HPV阴性组4 20646911.260.12125.03508.3581.489821.4

与HPV阴性组比较,*P<0.05

2.阴道微生态失衡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V阳性为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因素,VVC阳性为保护因素。见表2。

表2 阴道微生态失衡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因素B值WaldOR值95%CIBV0.5329.591.711.41~2.07TV-19.72000VVC-0.567.550.570.38~0.85AV0.500.151.050.82~1.35混合性阴道炎0.200.491.220.70~2.13清洁度异常-0.070.560.940.79~1.11

讨论

阴道微生态是由女性下生殖道特有的解剖结构、局部免疫、微生态菌群及雌孕激素调节组成,其中微生态菌群是阴道微生态的核心[4]。健康状态下,乳酸杆菌为阴道菌群中的优势菌,对于阴道微生态的平衡维持发挥着重要作用,起着抵抗外部病原菌侵袭的作用[1]。此平衡一旦被打破,将会增加罹患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多种下生殖道感染的风险;且宫颈位于阴道深部,当阴道内微生态失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则会造成宫颈病变[5]

BV 是以阴道乳酸杆菌减少或消失,厌氧菌增多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6]。发生时会导致阴道的免疫力下降,病毒清除能力下降[7]。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危型HPV组中BV阳性率高于HP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BV阳性为增加高危型HPV 感染的危险因素,这与罗秀清等[8]研究结果一致。高危型HPV 的感染原因可能与阴道乳杆菌数量减少、阴道微生态平衡被破坏有关,如阴道过度冲洗、生育年龄的女性及无保护性生活等 [9]。阴道菌群平衡失调可增强HPV病毒的表达,从而诱发宫颈病变[10]

此外,TV、VVC、AV、混合性阴道炎、清洁度异常是否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现仍存在争议。近几年,有大量基于门诊病例的研究报道了各类微生态异常与高危型HPV相关性,其中有研究认为[11],VVC、清洁度异常、BV与高危型HPV有相关性,TV与高危型HPV无相关性;有研究认为[12],BV、TV与高危型HPV有相关性,VVC与高危型HPV无相关性;也有研究认为[13],混合性阴道炎与高危型HPV有相关性且高于单纯的BV和AV的风险程度。而本研究发现,TV、AV、混合性阴道炎、清洁度异常均与高危型HPV感染无关,VVC阳性可能为高危型HPV感染的保护因素,原因可能是VVC感染会导致阴道环境偏酸,而酸性环境不利于某些病原菌生长,从而难以感染高危型HPV[14]

综上所述,阴道微生态失衡中BV可增加高危型HPV感染的风险,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避免乳杆菌减少或消失可有效减少BV,从而降低高危型HPV的感染机会;VVC可能为高危型HPV感染的保护因素。不足之处是样本中阴道炎阳性病历偏少,而且国内外研究显示,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未明确,结论仍需将来大量临床数据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陈锐,冯岩岩,吕涛,等.HR 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现代妇科进展,2020,29:360-362.

2 丁璐,程忠平.HPV致宫颈癌机制研究进展.同济大学学报,2020,41:388-393.

3 张朋云,王东红,张振东,等.阴道微生态和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3305-3307.

4 李健芳,许莹莹,袁卫艳,等.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癌前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肿瘤药学,2021,11:140-145.

5 武亚丽,黄怡,刘转子,等.育龄期女性阴道微生态失调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海南医学,2021,2:2088-2090.

6 廖秦平.女性阴道微生物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3-86.

7 何丽,黄琳娟,徐冬梅.妊娠期阴道微生态与阴道感染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3838-3840.

8 罗秀清,任保辉,谢芸.阴道微生态检测与高危型HPV感染的710例临床报告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8,19:441-442.

9 李东燕,廖秦平.女性阴道微生态平衡与计划生育的相关性.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4,6:29-32.

10 马秀丽,薛晓鸥,徐垲,等.宫颈高危型HPV 感染的症状体征特点和中医证型分布.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284-285.

11 徐金焕.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分析.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21,5:129-131.

12 李东燕,郝敏.阴道生态平衡与高危型HPV感染分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594- 597.

13 章涤,陈海江,冯春阳.新疆地区女性人群阴道微生态系统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1299-1304.

14 Silva C,Almeida EC,Cobo EC,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of low-grade and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evolution,associated factors and cytohistological correlation.Sao Paulo Med J,2014,132:92-96.

作者单位:100191 北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通信作者:耿力(gengli57@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71

(收稿日期: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