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儿临床·

44例新生儿急性肺损伤临床分析

杜琨 李杨方 沈璟 蔡芝兰 刘玲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治疗的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患儿44例,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并比较早期新生儿与晚期新生儿临床特点。 结果 早期和晚期新生儿分别占75.0 %和25.0 %;早期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最常见的病因是窒息和剖宫产,晚期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病因是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青紫和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治疗以呼吸机呼吸支持为主;早期和晚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8.2 %和45.5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 %和9.1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积极预防窒息、减少剖宫产可减少其发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提高成活率。

【关键词】 新生儿; 肺损伤; 临床

急性肺损伤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肺损害,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肺部的表现。新生儿由于肺脏发育不完善,更易引起肺损伤。急性肺损伤常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便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2006年1月—2008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患儿44例。所有患儿均有青紫和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给予头罩吸氧(氧浓度50 %)青紫不缓解,同时伴或不伴缺氧缺血性脑病。其中男63.6 %(28/44),女36.4 %(16/44);日龄1 h~22 d,其中早期(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和晚期(出生后第2周~4周末的新生儿)新生儿分别占75.0 %(33/44)和25.0 %(11/44),其中日龄1 h~3 d者30例,4~7 d者3例;孕龄35~43周,平均(38.3±2.1)周,出生体重1.8~4.0 kg,平均(2.7±0.5)kg;剖宫产和顺产分别占 22.7 %(10/44)和77.3 %(34/44)。

2. 诊断标准:诊断均符合1994年美国和欧洲新生儿急性肺损伤评审会议标准,(1)急性起病;(2)胸片提示双肺有弥漫性浸润影;(3)无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损伤的证据;(4)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200 mmHg(1 mmHg=0.133 kPa)。

3. 胸片改变分类标准[1]:Ⅰ级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可见弥漫小片状浸润影伴代偿性肺气肿,为最早表现;Ⅱ级为双肺野大片状、不对称,边缘模糊的浸润影,以肺门部最为浓密;Ⅲ级为双肺透亮度普遍降低,呈毛玻璃样,伴支气管充气征;Ⅳ级为双肺野普遍密度增高,心影不清,呈“白肺”,为最重表现。

4. PaO2和FiO2检测:PaO2测量以动脉血用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气分析仪为丹麦雷度ABL-800型血气分析仪),FiO2为呼吸机(呼吸机为美国产Bird)调节的吸氧浓度。

5.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不同时期新生儿临床表现、治疗及并发症比较:所有患儿均出现青紫及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中以三凹征、呻吟、呼吸急促为主;肺部体征中以呼吸音减低为主;胸片表现中,以Ⅲ级为主;PaO2/FiO2<200 mmHg者多见;早期、晚期新生儿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治疗方法:患儿以呼吸机呼吸支持为主,44例患儿均使用了呼吸机[呼吸机为美国产Bird,通气模式为辅助/控制通气(A/C)及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吸机参数初调值吸气时间(Ti)为0.45~0.6 s,FiO2为0.35~1.0,吸气峰压(PIP)为18~22 cmH2O(1 cmH2O = 0.098 kPa),呼气末正压(PEEP)为4~6 cmH2O,呼吸频率(RR)为40~50次/分],呼吸机参数的调节根据患儿病情调节,配合控制补液,抗感染,改善循环,免疫支持等综合治疗,其中有4例早期新生儿使用了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PS使用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的固尔苏(Curosurf)]。呼吸机使用时间1~9 d,平均(3.4±1.7)d;住院天数4~21 d,平均(12.3±5.0)d。根据患儿日龄补液量为60~150 ml/(kg·d);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治疗早期以经验性用药,有病原学依据的根据病原学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患儿加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成都容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行免疫支持治疗。

3.不同病因、不同期新生儿的转归:早期主要病因为新生儿以窒息、剖宫产、大量乳汁吸入及不明原因,治愈率为81.8 %(27/33),死亡率为18.2 %(6/33);晚期新生儿主要病因为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治愈率为54.5 %(6/11),死亡率为45.5 %(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不同时期新生儿临床表现、治疗及并发症比较[例(%)]

临床表现早期新生儿(n=33)晚期新生儿(n=11)合计(n=44)青紫33(100.0)11(100.0)44(100.0)呼吸困难 呼吸急促25(75.8)8(72.7)33(75.0) 三凹征30(90.1)9(81.2)39(88.6) 呻吟30(90.1)8(72.7)38(86.4) 呼吸减慢6(18.2)3(27.3)9(20.5)肺部体征 呼吸音减低28(84.8)4(36.4)32(72.7) 湿啰音4(12.1)4(36.4)8(18.2)胸片表现 Ⅰ级1(3.0)1(9.1)2(4.5) Ⅱ级3(9.1)3(27.3)6(13.6) Ⅲ级25(75.8)4(36.4)30(68.2) Ⅳ级4(12.1)1(9.1)6(13.6)PaO2/FiO2(mmHg) <20029(87.9)9(81.8)38(86.4) 200~3004(12.1)2(18.2)6(13.6)治疗 呼吸机治疗33(100.0)11(100.0)44(100.0) 呼吸机+肺表面  活性物质治疗4(12.1)04(9.1)并发症6(18.2)1(9.1)7(15.9) PPHN3(9.1)0(0.0)3(6.8) 气胸3(9.1)1(9.1)4(9.1)

注:PPHN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讨论

急性肺损伤是多种致病因素引发的肺部炎症反应,以青紫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过程复杂,目前认为,各种致病因素可触发肺部的炎症连锁反应。本组资料显示,早期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病因中,窒息占45.5 %,剖宫产占30.3 %,而晚期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病因是感染,其中新生儿肺炎占54.5 %,与相关报道一致[1]。窒息时胎粪及羊水吸入,胎粪可通过激活肺巨噬细胞,使超氧阴离子增加,直接导致肺损伤[2]。肺泡上皮细胞内的阿米洛利-敏感的Na通道是清除肺液的主要途径,剖宫产患儿此通道破坏可造成肺泡内液体潴留,引起低通气[3];剖宫产的患儿未经产道挤压,肺液清除少,肺液过多导致PS水平降低,且宫缩未发动的剖宫产患儿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水平低影响PS的合成[4],PS的不足造成肺萎陷,引起肺损伤[5]。感染因素包括肺部感染和全身感染。急性肺损伤不仅仅是肺部疾病,也是全身炎症反应在肺部的突出表现,炎症反应和炎症反应调节失控,导致炎性介质的激活,炎症反应放大,导致肺损伤恶化[6]

本研究资料显示,早期新生儿与晚期新生儿急性肺损伤虽然主要病因不同,但均为急性起病,临床以青紫和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肺部体征有呼吸音减低,部分可闻及湿啰音,胸片主要表现为双肺透亮度普遍降低,有支气管充气征。死亡率早期新生儿(18.2 %)低于晚期新生儿(45.5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新生儿肺结构和功能不成熟,储备功能不足,极易引起肺损伤。引起急性肺损伤的因素较多,且可能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病情进展迅速,可发生气胸及PPHN等并发症[3],死亡率高,治疗有一定困难。机械通气是急性肺损伤的主要治疗手段[7],对有呼吸困难和青紫,有诱因或原发病的患儿应考虑可能存在急性肺损伤,应及早使用机械通气。本研究中,患儿均使用了呼吸机治疗,其中4例患儿使用了PS治疗。对于剖宫产及有窒息的患儿产后应严格监护生命体征,如出现青紫呼吸急促等情况应早期转诊至有条件的医院,及早呼吸机支持治疗,早期有效的治疗预后较好。新生儿发生急性肺损伤后病情较为严重,且进展迅速,如无及时治疗,容易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国内外相关报道中,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为缺氧,其次为吸入性肺炎。本研究中占前几位的病因依次为窒息、剖宫产、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与国内外相关结论类似。

表2 不同病因早、晚期新生儿转归[例(%)]

病因早期新生儿(n=33)治愈死亡合计晚期新生儿(n=11)治愈死亡合计窒息12(36.4)3(9.1)15(45.5)000剖宫产10(30.3)010(30.3)000新生儿肺炎01(3.0)1(3.0)4(36.3)2(18.2)6(54.5)败血症1(3.0)01(3.0)1(9.1)2(18.2)3(27.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3.0)01(3.0)1(9.1)01(9.1)感染性休克00001(9.1)1(9.1)大量乳汁吸入01(3.0)1(3.0)000不明原因3(9.1)1(3.0)4(12.1)000合计27(81.8)6(18.2)33(100.0)6(54.5)5(45.5)11(100.0)

注:不明原因的4例新生儿入院日龄≤1 d,均为顺产,出生后6 h内出现呼吸困难和青紫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蔡栩栩.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和临床诊断.小儿急救医学杂志,2004,11:62-63.

2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5-401.

3 陈安,施丽萍,郑季彦,等.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54-657.

4 杨娜,刘敬,何平平,等.胎膜早破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604-606.

5 何勇.急性肺损伤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142-143.

6 常立文,李文彬.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84-86.

7 周晓光.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策略.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69-172.

作者单位: 650034 云南,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收入稿日期:2013-04-07)

(编辑:李继翔)

更正说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年第25卷第1期发表的文章《人胎盘叶酸受体蛋白的提取、纯化及鉴定》基金项目中原“教育部基金资助项目(20100001120132)”更正为“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00001120132)”。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年第25卷第1期发表的文章《汉阳区2010—2011年儿童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结果分析》第一作者单位更正为: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