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子宫颈癌新发病例与筛查工作关系的初步分析

韩历丽 赵同香 邓小虹

【摘要】 目的根据北京市新发子宫颈癌病例临床分期情况分析,了解子宫颈癌筛查工作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北京户籍具有准确临床分期的新发子宫颈癌患者1 582例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子宫颈癌筛查工作效果。结果(1)2007—2010年年轻患者(≤35岁)占子宫颈癌患者的比例分别为16.7%、14.9%、8.7%、9.4%,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 582例患者中,Ⅰ期955例、Ⅱ期421例、Ⅲ期155例、Ⅳ期51例;(3)不同年度北京市子宫颈癌临床早诊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2009年子宫颈癌临床早诊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010年有所下降,2009年临床早诊率高于2007年和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不同年龄宫颈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颈癌患者临床早诊率呈下降趋势,晚期癌逐渐上升,12~35岁患者的早期癌比例(81.5%)明显高于61岁及以上患者(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颈癌筛查工作可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减少晚期癌,必须持之以恒;筛查中应注意加强对老年妇女参加子宫颈癌筛查的动员。

【关键词】子宫颈癌; 临床分期; 筛查; 北京

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展中国家子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占全球子宫颈癌发病总人数的85%以上[1]。随着子宫颈癌筛查工作的开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子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子宫颈癌的死亡率下降了63.6%[3]。为进一步保障妇女健康,有效预防子宫颈癌,2009年,中国政府将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列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4]。北京市2008年在朝阳、西城、怀柔三个区启动子宫颈癌筛查试点工作,2009年在全市推开,2010年筛查工作暂停1年,2011年将其列入每2年一个周期的长效机制。本文拟根据北京市新发子宫颈癌病例临床分期情况分析,了解子宫颈癌筛查工作效果。

对象与方法

1.对象: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提供2007年1月—2010年12月北京户籍2 092例新发子宫颈病变患者住院病历资料。2007年为开展筛查工作前的数据,2008—2009年数据为筛查期间资料,2010年为筛查暂停期内资料。如果患者在多个医院就诊,将首次确诊为子宫颈癌且病历资料最全的医院作为患者首诊记录。

2.调查方法:回顾性调查2 092例子宫颈病变患者住院病历资料,获得临床分期基础信息;分期不明确者由临床专家依据病历进一步明确其临床分期,病理专家明确病理分期。组织病理确诊为子宫颈癌、且有明确临床分期者1 582例(75.6%),明确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81例(3.9%),余407例(19.5%)病历相关内容记录不详细或查不到相关住院患者病历,无法获得具体临床分期被剔除。

3.调查内容:(1)一般情况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2)概念界定。早期子宫颈癌为子宫颈癌Ⅰ~Ⅱa期;晚期子宫颈癌为子宫颈癌Ⅱb~Ⅳ期;子宫颈癌临床早诊率指早期子宫颈癌在癌中占的比例[5]。FIGO临床分期(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由于本研究的部分住院病历资料来源于2009年之前,本研究中的FIGO临床分期按照1994年标准分期。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情况:具有明确临床分期的1 582例子宫颈癌患者住院病例中,患者年龄12~93岁,平均(46.6±10.5)岁。2007—2010年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6.6±10.5)岁、(46.3±11.4)岁、(47.0±9.8)岁、(47.3±10.1)岁,不同年份患者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7-2010年年轻患者(≤35岁)占子宫颈癌患者的比例分别为16.7%(63/377)、14.9%(59/396)、8.7%(38/435)、9.4%(35/374),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子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布:Ⅰ期955例(60.4%)、Ⅱ期421例(26.6%)、Ⅲ期155例(9.8%)、Ⅳ期51例(3.2%);2007—2010年北京市子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布见表1。

表12007—2010年子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布[例(%)]

年份例数Ⅰ期ⅠaⅠbⅡ期ⅡaⅡbⅢ期ⅢaⅢbⅣ期200737766(17.5)135(35.8)55(14.6)65(17.2)12(3.2)30(8.0)14(3.7)200839692(23.2)157(39.6)45(11.4)56(14.1)5(1.3)31(7.8)10(2.5)2009435101(23.2)185(42.5)45(10.3)56(12.9)8(1.8)27(6.2)13(3.0)201037482(21.9)137(36.6)40(10.7)59(15.8)4(1.1)38(10.1)14(3.7)合计1582341(21.5)614(38.8)185(11.7)236(14.9)29(1.8)126(8.0)51(3.2)

3.不同年度子宫颈癌分布:不同年度北京市子宫颈癌临床早诊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2009年子宫颈癌临床早诊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010年有所下降,2009年临床早诊率高于2007年和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2007—2010年子宫颈癌分布[例(%)]

年份例数早期癌晚期癌临床早诊率2007377256(67.9)121(32.1)256(67.9)*2008396294(74.2)102(25.8)254(74.2)2009435331(76.1)104(23.9)331(76.1)2010374259(69.3)115(30.7)259(69.3)*合计15821140(72.1)442(27.9)1140(72.1)

注:与2009年比较,*P<0.05

4.不同年龄子宫颈癌分布:不同年龄宫颈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颈癌患者临床早诊率呈下降趋势,晚期癌逐渐上升,见表3。12~35岁患者的早期癌比例明显高于61岁及以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不同年龄子宫颈癌分布[例(%)]

年龄(岁)例数早期癌晚期癌临床早诊率12~35195159(81.5)36(18.5)159(81.5)*~40249199(79.9)50(20.1)199(79.9)~45339267(78.8)72(21.2)267(78.8)~50313226(72.2)87(27.8)226(72.2)~55234148(63.2)86(36.8)148(63.2)~6010971(65.1)38(34.9)71(65.1)~9314370(49.0)73(51.0)70(49.0)合计15821140(72.1)442(27.9)1140(72.1)

注:与60岁以上比较,*P<0.05

讨论

北京地区50年代子宫颈癌的患病率为646/10万,经过近30年的普查普治,80年代子宫颈癌患病率下降到2.54/10万[6]。北京市肿瘤登记处提供的子宫颈癌上报资料显示,北京市子宫颈癌新发病例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发病率由2000年的2.28/10万上升为2010年的8.08/10万。

本研究覆盖了北京市子宫颈癌筛查年龄段的大部分宫颈癌患者,不同年度子宫颈癌临床早诊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2009年子宫颈癌临床早诊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010年有所下降。2008年北京市宫颈癌筛查在朝阳、西城、怀柔试点,2009年在除以上三试点区外全市推广,2010年北京市因为财政资金问题,筛查暂停1年,仅有部分2009年没有完成全部筛查工作的地区进行补充筛查。说明筛查工作可以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减少晚期癌,必须持之以恒。

国内外大多数研究指出,年轻子宫颈癌与中老年子宫颈癌比较,具有临床分期早、细胞分化好等临床特点[7]。本研究显示,北京市年轻患者(≤35岁)占子宫颈癌患者总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35岁以下的年轻人多为早期癌患者,晚期癌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随着年龄的升高,各年龄段早期癌比例下降,晚期癌比例升高。因此,在今后的筛查中应注意加强对老年妇女参加子宫颈癌筛查的动员,减少晚期癌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

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报告,70年代以前美国75%~80%的初诊子宫颈癌患者为浸润癌,而90年代78%为原位癌,这归功于美国完善的筛查体制,促使美国子宫颈浸润癌的发生率、死亡率下降了近40%[8]。筛查是降低子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北京市居民对子宫颈癌筛查整体认知水平不高[9],筛查还存在覆盖率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防癌意识,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将北京市子宫颈癌筛查工作长期坚持下去,真正做到防癌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Ferlay J,Shin HR,Bray F,et al.Estimates of 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in 2008:GLOBOCAN 2008.Int J Cancer,2010,127:2893-2917.

2 Arbyn M,Antoine J,Valerianova Z,et al.Trends in cervic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Bulgaria,Estonia,Latvia,Lithuania and Romania.Tumori,2010,96:517-523.

3 杨玲,皇甫小梅,张思维,等.中国20世纪70年代与90年代子子宫颈癌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386-390.

4 董志伟,乔友林.癌症早诊早治工作评价指标的探讨.中国肿瘤,2010,19:633-638.

5 董志伟,乔友林,王贵齐,等.癌症早诊早治的评价.中华肿瘤杂志,2012,34:637-639.

6 严仁英,华嘉增,张佩珠,等.妇女保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89-90.

7 陆晓梅,李晶,刘畅浩,等.年轻子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10-13.

8 Miller BA,Kolonel LN,Bemstein L,et al.Racial/ethnic patterns of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1988-1992.Bethesda: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1996:36-39.

9 王春芳,赵丽君,祁文娟,等.妇科门诊患者子宫颈癌认知度和筛查状况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112-114.

作者单位:100026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保健部(韩历丽);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赵同香);北京市卫生局(邓小虹)

通讯作者:邓小虹(dengxh@bjhb.gov.cn)

(收稿日期:2014-01-15)

(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