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儿临床·

全程心理干预在高原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王蕊

【摘要】 目的 探讨全程心理干预在高原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收集本院住院分娩的妊高症患者296例,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各1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及分娩前的血压变化(收缩压、舒张压)及24 h尿蛋白量,治疗前及分娩后情绪状态及妊娠结局。 结果 干预组分娩前24 h尿蛋白量[(1.80±0.08)g]、收缩压[(126.38±3.05)mmHg]及舒张压[(82.47±1.43)mmHg]均低于同组治疗前[(3.31±0.15)g、(147.63±7.06)mmHg、(98.67±3.21)mmHg]及对照组分娩前[(2.13±0.10)g、(136.24±3.67)mmHg、(88.63±2.46)mmHg];分娩后SAS[(37.28±6.35)分]及SDS评分[(38.05±3.14)分]低于治疗前[(56.23±4.08)分、(59.34±5.26)分]及对照组分娩后[(45.29±5.03)分、(42.72±4.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干预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20.27%、2.03%、4.05%和5.41%)均低于对照组(37.84%、16.22%、18.92%和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原地区妊高症患者,采用全程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降低母婴不良结局。

【关键词】 全程心理干预; 高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症,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疾病,是临床母婴病死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妊高症发病率为9.4%~10.4%,其危害性已受到临床医师重视[1]。高原地区为低氧及低温环境,可诱使全身动脉及小动脉收缩或痉挛,使妊高症发病率明显增高[2]。本文分析全程心理干预对296例高原地区妊高症治疗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对象: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住院且分娩的妊高症患者296例,均为单胎妊娠,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48例。干预组年龄19~40岁,平均(25.76±2.31)岁;孕周24~41周,平均(35.24±3.97)周;初产妇116例,经产妇32例;轻妊高症度35例,中度110例,重度3例。对照组年龄19~41岁,平均(25.63±2.37)岁;孕周24~41周,平均(35.36±4.03)周;初产妇106例,经产妇42例;轻度40例,中度106例,重度2例。两组年龄、、孕周,产次及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限制运动、限制食盐摄入量、加强维生素及营养摄入量,给予硝苯地平降压、间断低流量吸氧、补充血容量等治疗,同时给予硫酸镁静脉滴注,先取5 g硫酸镁以5%葡萄糖稀释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毕,继以1~2 g/h速度维持,滴注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腱反射等,以防镁中毒,每日硫酸镁滴注量<21 g,7 d为1疗程。

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全程心理干预。(1)早期干预。从医务人员形象、言行、举止等方面却得患者信任。具体为衣容整洁,避免浓妆艳抹,认真倾听患者倾诉,交流过程中途插言或转开话题时,应适当运用语言艺术,避免强硬转变话题,引起患者或家属反感。确诊为妊高症后,以和蔼、亲切语言讲解妊高症发病原因、病程及目前治疗现状,避免患者及家属紧张。嘱咐患者应保持的正常心理,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爱护,增加对患者的关怀,多询问患者感受,每日陪伴孕妇进行适当运动,支持其任何预防及治疗妊娠高血压行为,监督并督促其用药。(2)入院后干预。加强入院后健康教育,使患者进一步妊高症基本知识及对母婴影响,明确告知患者妊娠高血压只是暂时的,多数不会造成分娩后高血压持续,合理应对也不会引起婴幼儿不良结局。但应积极配合医师治疗,提高疾病预防能力,平稳度过妊娠期。讲解疾病影响因素及预防重点,出示成功病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必要时留取双方联系方式,以供相互交流,以提高遵医行为依从性。其次,应嘱咐患者及家属,定期超声检查,定时胎心音检测,定时测量血压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血压下降状态,使患者担心自身健康及胎儿健康心情得以缓解,增强治疗信心。嘱咐患者及家属营养摄入重要性,对胎儿健康健康及分娩时体力均具有重要意义,以取得配合。(3)分娩前干预。告知患者此期为整个妊娠期的关键阶段,即将迎来新生儿的降生,是充满喜悦的时期,同时由于胎儿生长,子宫增大,对盆腔血管的压迫,导致下肢血液回流不畅,给妊娠高血压的治疗及预防提高了难度,需要密切配合医护人员,提高警惕性及积极性。此期患者多存在紧张、焦虑甚至抑郁心理。在预防及治疗的同时重在缓解患者精神压力,告知患者虽然此时属于高度紧张时期,但也是日渐接近分娩期的时期,意味着分娩结束后,血压会逐渐恢复正常。其次,应密切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如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采用前瞻性干预法,消除患者不良心理。(4)分娩后干预。分娩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新生儿发育正常,身体健康,产妇家属情绪、心理均得到改善,易忽视自身疾病状态。此时,医师应告知患者病理状态并未消除,应密切监测血压。对早产儿、剖宫产产妇,心理状态仍未恢复,应加以注意,及时告知伤口恢复情况及新生儿情况,以消除患者顾虑。

3.观察指标: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分娩前观察血压变化(收缩压、舒张压)及24 h尿蛋白量,于治疗前及分娩后观察患者情绪状态及妊娠结局。

4.评定标准:情绪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4]。两个量表均20个项目,每个项目4个选项,采用问卷方式一对一进行问答并计分,以总分判断情绪状态,得分越高,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反之则良好。SAS评分标准为低于50分为无焦虑,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以上;SDS评分标准为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以上。

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1.血压及尿蛋白变化:两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量、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娩前均低于治疗前,干预组分娩前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分娩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情绪状态评定:两组治疗前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干预组分娩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娩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妊娠结局比较:两组均未见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干预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及分娩前血压、24 h尿蛋白量比较

组别例数收缩压(mmHg)治疗前分娩前舒张压(mmHg)治疗前分娩前24h尿蛋白量(g)治疗前分娩前干预组148147.63±7.06126.38±3.05*98.67±3.2182.47±1.43*3.31±0.151.80±0.08*对照组148146.45±6.52136.24±3.67*#97.59±6.1288.63±2.46*#3.29±0.162.13±0.1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干预组分娩前比较,#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及分娩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组别例数SAS(分)治疗前分娩后SDS(分)治疗前分娩后干预组14856.23±4.0837.28±6.35*59.34±5.2638.05±3.14*对照组14855.84±4.6245.29±5.03*#58.79±5.6442.72±4.87*#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干预组分娩后比较,#P<0.05

表3  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比较[例(%)]

组别例数剖宫产*产后出血*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干预组14830(20.27)3(2.03)6(4.05)8(5.41)对照组14856(37.84)24(16.22)28(18.92)33(22.30)

注:两组比较,*P<0.05

讨论

妊高症是一种原因尚未明了的疾病,以往认为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分泌异常,促使儿茶酚胺分泌量增加,使机体微循环血管收缩引发。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认为本病与多因素有关,如免疫机制异常、遗传因素、营养素缺乏或缺失、血管内皮受损、情绪异常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 [5]。治疗当以稳定血压、预防并发症发生、避免母婴不良结局为主。

高原地区具有一定特殊性,具有昼夜温差大、氧气含量少、气候寒冷等特点。寒冷使血管收缩,血液循环缓慢,且高原地区含氧量少,使机体表现为长期缺氧状态[4]。相关文献显示,长期缺氧可诱使低氧诱导因子-1(HIF-1)表达增强,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合成酶、血红素加氧酶及促红细胞生成酶表达,达到扩张血管、增加红细胞携氧能力、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等作用[6]。孕妇需氧量明显高于常人,高原地区特定环境无疑使孕产妇缺氧状态加强,红细胞增多、扩张血管又与寒冷收缩血管形成对立,故高原地区妊高症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6]

本研究显示,干预组分娩前24 h尿蛋白量、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分娩前,分娩后SAS及SDS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分娩后,可见全程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高原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压、尿蛋白量,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分析原因可能为:(1)改善治疗依从性[2]。从衣着、举止及和蔼可亲的交流等,可使孕妇消除对医师抵触心理,缓和紧张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师遵医嘱行为,更好的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2)提高治疗信心,改善生存质量。受社会因素及家庭因素影响,过度关注婴儿已成为众多母亲唯一愿望。患病后,自身担忧,家属情绪紧张,无疑给患者带来巨大压力,影响睡眠、饮食等,减低患者生活质量,间接影响到血压[8]。血压增高又加重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治疗效果。反复健康教育、血压逐渐稳定及超声、胎心音测定等,使患者情绪稳定,家属紧张心情得以缓解,更加相信医生对疾病的治疗,消除恶性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3)降低患者应激伤害[9]。心理干预自始至终灌输妊高症发病原因、病机、并发症及治疗等,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可控性,掌握应激事件的应对方法,减低应激伤害。同时达到增强治疗信心,增强遵医嘱行为。(4)稳定血压。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促使交感神经兴奋,产生大量交感神经递质-儿茶酚胺,增加机体耗氧量,收缩外周血管[10]。全程心理干预针对不同时期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合理有效梳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减少交感递质产生,从而达到减少机体耗氧量、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等作用[11],提高胎盘及各脏器供血,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本研究干预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证明全程心理干预对患者血压、蛋白尿有改善作用,且可降低母婴不良结局。

综上所述,采用全程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避免母婴不良结局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瑞华,周小红,索朗,等.高原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39例临床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163-164.

2 闫素芹,拉见措.分娩球配合拉美兹呼吸法在高海拔地区临产孕妇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11,26: 1532-1533.

3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101.

4 汤铭,张丽荣,谢晓英.护理干预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影响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849-2850.

5 王小榕,范玲,德穷,等.高原地区孕妇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及妊娠结局关系研究.人民军医,2013,56: 1045-1047.

6 王立群,杨东红,李燕.高原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8例临床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11,9:187-189.

7 毛小琴,贾雄飞,周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心理干预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3,40: 1893-1894,1898.

8 游川,姜莹,曹连元.妊娠早期及中孕早期孕妇心理状态和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 439-442.

9 夏宏伟.557 名产妇产后 42 天应激障碍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 681-683.

10 吴建发,吴素勤.浦东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高危因素分析.天津医药,2014,42: 173-175.

11 孙桂君,刘小丽,赵磊,等.健康教育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干预治疗中的作用.中国药业,2014,23: 56-57.

作者单位: 810007 青海西宁,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收稿日期:2015-07-30)

(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