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乙肝感染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相关性

董青青 祝新红 王雄虎 李兵 张畅斌 梁志江 武丽 李诗韵 吴云涛 赵庆国

【摘要】 目的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关系。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8 225例孕妇病历资料,比较HBV感染的阳性组与阴性组ICP的患病情况及HBV感染对ICP孕妇肝功能的影响。 结果 孕妇HBV阳性组的ICP患病率(3.2%)高于HBV阴性组(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HBV感染组分为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和其他感染组,各组ICP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三阳组的ICP患病率(5.8%)高于HBV阴性组(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三阳组(2.0%)和其他感染者组的ICP患病率(1.9%)与HBV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三阳合并ICP孕妇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82.3±237.5)U/L]、谷草转氨酶[AST(75.6±160.0)U/L]、总胆红素[TBIL(18.4±16.2)μmol/L]水平明显高于单纯ICP孕妇组[依次为(41.4±104.7)U/L]、[(41.8±61.7)U/L]、[(10.1±4.4)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三阳与孕妇ICP的患病密切相关,可能是孕产妇ICP的危险因素,极易造成孕妇肝功能损害,不良母婴结局的风险升高。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孕产妇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1],约有1 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全国人口的7.18%,2010年对我国31个省的160个国家疾病监测点的育龄期妇女进行乙肝流行病学调查发现HBV阳性率达到6.61%[2]。母亲感染HBV增加了新生儿感染该病毒的几率,研究显示约30%以上的新生儿HBV 感染来自于母婴垂直传播[3]。HBV是嗜肝病毒,而妊娠使肝脏负担加重,增加了肝功能受损程度,导致更多母婴并发症的发生[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以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黄疸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2%~5%[5],总胆汁酸及肝酶指标上升可作为ICP诊断的敏感指标[6]。ICP 的病因复杂,合并HBV 感染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高[7]。本文拟探讨HBV感染与孕妇ICP的关系以及HBV感染对ICP孕妇肝功能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通过医院HIS系统收集2011年12月-2015年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8 225例孕妇病历资料,根据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否阳性分为HBV感染组1015例(其中大三阳组309例,小三阳组602例,其他HBV感染者104例),HBV阴性孕妇7 210例。HBV感染组孕妇年龄(28.9±5.3)岁,HBV阴性组年龄(28.6±5.4)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感染组与HBV阴性组孕产次(中位数都为孕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临床指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包括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本院使用中山生物公司生产的试剂盒,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乙肝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大于阴性标志物×2.1即为阳性;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BsAb;竞争抑制法检测HBeAb和HBcAb。HBsAg阳性即为HBV感染;HBsAg+、HBeAg+、HBcAb+即为大三阳;HBsAg+、HBeAb+、HBcAb+即为小三阳。肝功能生化指标采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采用氧化酶法检测总胆红素(TBIL)水平。ICP 诊断标准依据谢幸主编的第八版《妇产科学》[8]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多重比较校正检验水准按公式α’=α/n计算,n为比较次数。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HBV阳性组与阴性组的ICP患病率比较:8 225例孕妇中ICP患病率为1.4%。HBV阳性组中ICP 患病率为3.2%,HBV阴性组中ICP患病率为1.2%,两组ICP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HBV阳性组与阴性组的ICP患病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ICP*非ICPHBV阳性101532(3.2)983(96.8)HBV阴性721085(1.2)7125(98.8)合计8225117(1.4)8108(98.6)

注:*P<0.01

2.HBV感染组与HBV阴性组ICP患病率的比较:将HBV感染组分为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和其他感染组,三组 ICP患病率与HBV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三阳组的ICP患病率高于HB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三阳组和其他感染者组的ICP患病率与HBV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HBV感染组与HBV阴性组ICP患病率的比较

组别ICP(例)非ICP(例)合计(例)合并ICP患病率*(%)HBV阳性3298310153.2*大三阳182913095.8#小三阳125906022.0其他HBV感染21021041.9HBV阴性85712572101.2合计117810882251.4

注:HBV阳性与HBV阴性组比较,*P<0.01;大三阳组与HBV阴性组比较,#P<0.01

3.HBV感染对ICP孕妇肝功能影响:大三阳合并ICP孕妇组的ALT、AST、TBIL水平明显高于单纯ICP孕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HBV感染对ICP孕妇肝功能影响

分组例数ALT(U/L)*AST(U/L)*TBIL(μmol/L)*ICP+大三阳1882.3±237.575.6±160.018.4±16.2ICP8541.4±104.741.8±61.710.1±4.4

注:*P<0.05

讨论

ICP是妊娠期常见的肝病,ICP病因尚不甚清楚,可能与女性雌激素代谢、基因、免疫及环境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是由于孕妇肝脏对妊娠增高的雌激素产生异常代谢,进而导致胆汁酸淤积所致[9]。本研究结果显示HBV 感染的孕妇组ICP患病率明显高于无HB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HBV感染的肝细胞存在一定程度的灶性炎症、非特异炎性反应及纤维化改变,肝细胞的这些病理性改变为ICP发病提供了基础。另外妊娠本身增加了肝脏负担产生的大量性激素,均通过肝脏代谢和灭活;胎儿的生理代谢及排毒也主要通过母体肝脏来完成[10]。虽然有研究认为无症状肝炎病毒感染并不增加产科并发症[11],但本研究与张凤等[1]发现一致,认为即使临床上无明显消化道症状,HBV 感染也会导致妊娠期ICP。张凤等[1]仅是对HBV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了分析,而本研究进一步对HBV阳性进行分组分析,发现HBV感染特别是大三阳感染的孕妇其ICP患病率明显高于HBV阴性组,其ALT、AST、TBIL值也均高于单纯ICP孕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小三阳组和其他感染者组的ICP患病率与HBV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本研究推断HBV感染可能主要是大三阳感染对ICP肝功能有较大损害,因为大三阳感染,HBeAg检测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有较强的感染复制能力,对肝功能影响较大。肝功能受损,胆汁排泄障碍,胆汁淤积严重,为ICP 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反之胆汁淤积又增加了肝脏负担,激发了病毒复制活性,乙型肝炎症状严重[12]。HBV感染和ICP 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和危胁着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7]

妊娠期ICP可致胎儿早产、宫内窘迫,增加孕妇产后出血的风险;而HBV感染特别是大三阳的孕妇其早产、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大于阴性者[13],如果肝功能指标ALT 及 AST 为中重度水平则新生儿窒息、羊水胎粪污染率及剖宫产率也显著升高[14]。另外国内有些学者认为,较单纯的ICP孕妇,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ICP发病时间与分娩时间明显提前,其早产率、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的比率明显升高[15]。更有研究认为,ICP发生时间早的孕妇其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早产、围生儿死亡、低体重儿的几率显著高于晚发组[16]。因此,对于HBV感染合并ICP的孕妇,特别是存在大三阳感染的孕妇,即使临床无消化道症状,肝功能检测正常,也应严密监测其围生期状况,关注其肝功能相关指标,及早发现ICP,预防母婴围产期并发症。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孕产妇乙肝感染状态的ICP患病情况以及乙肝感染是否合并ICP与肝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认为HBV感染与ICP患病相关,但有研究认为ICP 家族史、高雌激素水平、机体免疫失调、低硒摄入量是ICP 的危险因素[16-17]。因为条件限制,本研究不能收集完整的病史资料,仅分析了年龄和孕产次这两个混杂因素,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后的研究拟在收集相关资料做进一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凤,范波.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肝内胆汁淤积对妊娠的影响.华夏医学,2015,28:60-63.

2 郑徽,崔富强,龚晓红,等.我国育龄期妇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及e 抗原流行现状分析.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496-499.

3 程小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酸、肝酶指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2013,20:55-56.

4 伊诺,姜秀娟,梁东竹,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9:93-96.

5 冯元玲,陈香军,包晓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影响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223-3224.

6 李蕾,赵新颜,欧晓娟,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295-298.

7 周明芳,李晔,王伊龙.妊娠期ICP患者合并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762-1764.

8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75.

9 贺丽,王莲莲,施展,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妇女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表达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834-835.

10 吴曼鹏,李卓华,凌华,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围生儿的影响.广东医学,2013,34:1695-1697.

11 Paternoster DM,Santarossa C,Stella A,et al.Pregnancy in womeninfected with the hepatitis C virus.Acta Biomed Ateneo Parnense,2000,71:553-557.

12 Medina Lomelí JM,Jáuregui Meléndrez RA,Medina Castro N,et al.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review.Ginecol Obstet Mex,2012,80:285-294.

13 Sirilert S,Traisrisilp K,Sirivatanapa P,et al.Pregnancy outcomes among chronic carriers of hepatitis B virus.Int J Gynecol Obstet,2014,126:106-110.

14 马红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胆汁酸及肝酶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49-50.

15 张盛燕,金丽桂,陈青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影响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25-4726.

16 向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致病因素对照研究与不同发病时间结局分析.大家健康,2014,8:211-212.

17 杨敏,许航.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危险因素分析.西南国防医药,2013,23:163-164.

基金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C2013007)

作者单位: 511400 广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儿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保健部

通讯作者: 赵庆国 (zqgfrost@126.com)

(收稿日期:2015-12-22)

(编辑:方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