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和比较不同类型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胎儿的围产期结果,本研究采用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的方法,检索了1990年1月—2022年9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发表的相关研究,采用DerSimonian-Laird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采用Meta回归和多因素线性回归进行混杂因素调整,研究方案已在PROSPERO(CRD42022358537)注册。本研究共纳入了25项研究共3 413名血流消失胎儿,结果显示,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胎儿与血流正常胎儿相比不良结果率更高,包括新生儿死亡(13.8%与2.5%),死产或胎死宫内(8.7%与2.4%),胎儿窘迫(51.7%与26.3%)和胎儿生长受限(68.4%与31.5%)等。持续血流消失胎儿与间断血流消失胎儿相比,分娩孕周更早,出生体重更低。因此,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是脐动脉多普勒筛查不良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而持续血流消失与更差的围产期结局相关。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可对母婴妊娠结局造成较大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基因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已经成为公认的第三代遗传标记,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诊断和遗传疾病等领域,大量PE易感基因及易感 SNP 位点被相继报道.基于PE的复杂性,进行多位点的SNP分析,对认识PE的发病机制并从遗传学角度预测PE的易感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就近年来所发现的PE相关基因SNP研究进行总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