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关闭×
欢迎访问《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征稿启事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专刊专栏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投稿问答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ISSN 1671-878X CN11-4831/R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2025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5-11
封面文件
目录文件
全选
|
封面+目录
Select
第36卷第3期封面+目录
2025, 36(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著
Select
妊娠糖尿病对子代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及2'-岩藻糖基乳糖的干预效果研究
叶湾韵, 史涵旭, 周雅琳, 文彰, 彭译乐, 许雅君
2025, 36(3): 201-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妊娠糖尿病对大鼠子代空腹血糖的影响,探索2'-岩藻糖基乳糖(2'-FL)改善妊娠糖尿病子代空腹血糖受损的能力及适宜剂量。
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妊娠糖尿病(GDM)造模组。以高脂饮食配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GDM模型,GDM造模组产后随机分为对照组(GDM组)、GDM+2'-FL低剂量干预组(GLF组)、GDM+2'-FL中剂量干预组(GMF组)、GDM+2'-FL高剂量干预组(GHF组),每组8只孕鼠。于产后第3~21天对仔鼠进行灌胃,空白对照组与GDM组灌胃蒸馏水,GLF组、GMF组和GHF组分别给予0.2 g/kg、0.6 g/kg和1.8 g/kg的2'-FL灌胃。观察记录母鼠孕期、哺乳期空腹血糖和体重,无菌采集产后第3、11、21天乳汁分析2'-FL含量。记录仔鼠哺乳期体重,于产后第21天检测空腹血糖,产后第7、21天每窝处死雌雄各一只仔鼠,称取主要脏器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
结果
GDM组母鼠产后第3、21天乳汁中2'-FL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
P
<0.05),两组乳汁中2'-FL含量在哺乳期均随时间推移降低。GDM组雌、雄仔鼠产后第21天空腹血糖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5),GLF组的雌、雄仔鼠空腹血糖较GDM组显著降低(
P
<0.05),GMF组和GHF组与GDM组比较,仅雄性仔鼠空腹血糖显著降低(
P
<0.05)。产后第7天雌、雄仔鼠肝脏系数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05),GHF组雌鼠肝脏系数较GDM组显著升高(
P
<0.05)。产后第21天GDM组雄性仔鼠肝脏系数和雌性仔鼠肾脏系数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5),GHF组雌性仔鼠肾脏系数较GDM组显著降低(
P
<0.05)。
结论
受妊娠糖尿病影响的仔鼠空腹血糖受损,2'-FL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鼠空腹血糖受损。
Select
孕期抑郁症状的变化轨迹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从孕早期到孕中晚期的动态观察
于莹, 刘凯波, 杨惠娟
2025, 36(3): 208-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孕期抑郁症状的变化轨迹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揭示孕期抑郁症状与剖宫产之间的关系。
方法
在北京市领取母子健康手册的孕妇分别于孕早期和孕中晚期通过“北京妇幼健康服务”公众号使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进行心理健康评估,评估结果实时上传至北京市妇幼信息系统中。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妇幼信息系统中于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分娩的孕产妇。根据孕期抑郁症状(定义为PHQ-9总分≥5分且最后一项不为0被视为结果异常)的变化将孕产妇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正常组包括孕早期和孕中晚期评估结果均正常(全程正常组),或孕早期出现异常但孕中晚期恢复正常的孕产妇(转变为正常组);异常组包括孕早期心理健康评估结果正常但孕中晚期出现异常(转变为异常组),或孕早期和孕中晚期均出现异常者(全程异常组)。对孕期抑郁症状变化及其与分娩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纳入孕产妇100 258人,正常组84 386人(84.2%),异常组15 872(15.8%)人。正常组中全程正常组67 575人(80.1%)、转变为正常组16 811人(19.9%);异常组中全程异常组9 053人(57.0%)、转变为异常组6 819人(43.0%)。分娩方式比较结果显示,转变为异常组剖宫产率最高(43.0%)。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娩年龄、户籍、BMI、产次、剖宫产史、高血压以及前置胎盘与孕期抑郁症状变化显著相关,阴道分娩孕产妇中孕期抑郁症状变化异常比例(15.9%)略高于剖宫产孕产妇(15.2%)。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抑郁症状变化异常与选择剖宫产显著相关(
OR=1.06,95%CI:
1.01~1.11)。分层分析显示,在高学历、初产妇以及无剖宫产史、无前置胎盘和无胎盘早剥的孕妇中,关联更为显著。
结论
孕期抑郁症状的变化轨迹与分娩方式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孕期抑郁症状变化异常孕妇更倾向于选择剖宫产。提示在孕期保健工作中应关注孕妇心理健康。
Select
炎症蛋白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关联:一项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罗铮, 杜桥, 张彩荣
2025, 36(3): 214-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循环炎症蛋白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因果关系。
方法
基于全基因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进行分析,以炎症蛋白作为暴露因素,选择与炎症蛋白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POI作为结局因素。运用IVW、MR-Egger法、Simple Mode法、Weighted median法和Weighted Mode法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敏感性评估。
结果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OR
=1.558,95%
CI
:1.078~2.252)、白血病抑制因子(
OR
=1.580,95%
CI
:1.027~2.429)与POI的发生呈正相关,白介素10(
OR
=0.653,95%
CI
:0.462~0.922)与POI的发生呈负相关,敏感性评估显示结果均不存在水平多效性、异质性。
结论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是POI发生的危险因素,白介素10是POI发生的保护因素。
Select
SSBP1对卵巢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
苗丽, 王栋, 王颖, 马莉, 康安静
2025, 36(3): 220-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
SSBP1
基因对卵巢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细胞例,培养后分为39个样本,分为常规培养组、SSBP1抑制剂组、SSBP1 模拟物组,每组13例,观察各组细胞活力、细胞增殖率、细胞凋亡率、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CHOP、DCR、Caspase8蛋白相对表达。
结果
SSBP1抑制剂组细胞活力、细胞增殖率、LC3I、Bcl-2蛋白相对表达低于常规培养组,细胞凋亡率、p62、LC3II、Bax、CHOP、DCR、Caspase8、active-Caspase8、cleaved-Caspase8蛋白及SSBP1基因相对表达高于常规培养组,SSBP1 模拟物组细胞活力、细胞增殖率、LC3I、Bcl-2蛋白相对表达显高于常规培养组,细胞凋亡率、p62、LC3II、Bax、CHOP、DCR、Caspase8、active-Caspase8、cleaved-Caspase8蛋白及SSBP1基因相对表达低于常规培养组(
P
<0.05)。
结论
SSBP1基因能调节卵巢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其低表达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抑制卵巢癌细胞自噬、细胞活力,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HOP/DCR/Caspase8信号通路有关,其有望成为卵巢癌治疗新的药物靶点。
Select
机体免疫应答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HPV转归的关系
段小令, 陆琦
2025, 36(3): 226-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机体免疫应答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术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转归的关系。
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9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HSIL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8~63岁,平均年龄(39.0±4.8)岁,对比手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及术后12月HSIL患者各项血清免疫指标的变化。然后根据术后12月HSIL患者HPV转归情况分为转阴组(
n
=162)和未转阴组(
n
=51),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SIL患者HPV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比较各因素对HPV转归的预测效能,并分析各因素与HPV转归的关联性。
结果
HSIL患者术后12月复诊时CD3
+
细胞数、CD4
+
细胞数、Th/Ts、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显著升高,CD8
+
细胞数则显著降低(
P
均<0.05);未转阴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转阴组,且未转阴组患者有流产史的比例显著高于转阴组(
P
均<0.05);转阴组患者CD4
+
和Th/Ts水平显著高于未转阴组,且转阴组患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未转阴组,两组唾液酸苷酶(SIA)阳性、H
2
O
2
阳性及阴道清洁度(CLE)异常的患者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和TNF-α水平高是HSIL患者术后HPV未转阴的危险因素,CD4
+
细胞数多和Th/Ts水平高是HSIL患者术后HPV未转阴的保护因素(
P
<0.05),年龄+CD4
+
+Th/Ts+TNF-α联合检测HSIL患者术后HPV转归情况AUC为0.881,约登指数为0.695、准确性为0.848,均高于其他预测模型;将年龄、CD4
+
、Th/Ts及TNF-α水平逐层划分,建立Logistic模型逐步排除混杂因素后,年龄、CD4
+
、Th/Ts及TNF-α水平仍为HSIL患者术后HPV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年龄、TNF-α的升高,CD4
+
细胞数、Th/Ts水平的降低,其关联效应值也相应升高(
P
趋势
<0.05)。
结论
与术前相比,术后12月HSIL患者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均得到显著改善;年龄和TNF-α水平是HSIL患者术后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CD4
+
和Th/Ts是HSIL患者术后HPV持续感染的保护因素;年龄+CD4
+
+Th/Ts+TNF-α联合检测HSIL患者术后HPV转归情况,其预测性能较好;消除混杂因素后,随着年龄、TNF-α的升高,CD4
+
细胞数、Th/Ts水平的降低,与HPV转归的关联效应值也相应升高。
Select
310例卵巢癌BRCA1/2基因突变分析
韩江雪, 杨悦
2025, 36(3): 235-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国东部地区部分卵巢癌患者BRCA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与其他地区的差异。
方法
对310例卵巢癌患者行BRCA1/2基因检测,并收集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及术前肿瘤标记物CA125、HE4。同时,收集不同国家BRCA1/2基因在卵巢癌中的突变率和常见突变体。
结果
本研究310例非选择性卵巢癌患者中,有87例(28.1%)存在BRCA1/2基因突变,其中BRCA1突变64例(20.1%),BRCA2突变23例(8.0%)。BRCA1突变患者共有45个突变,其中c.5470-5477del和c.981-982del突变最为常见。BRCA2突变患者共发现22个突变,其中c.6373-6374insA突变最为常见。BRCA基因突变与年龄、病理类型、血清CA125、HE4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BRCA基因突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
Select
高校女性毕业生就业认知与生育观念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肖薇, 卢环环, 武悦杨, 李雪, 沈文彬, 胡文蕾, 黄芬, 张志华
2025, 36(3): 241-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文旨在了解就业认知和生育观念对安徽省高校女性毕业生生育意愿的影响,为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438名2022届高校女性毕业生的就业认知和生育观念进行调查,分析生育意愿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期望未来不生育、生育1个孩子、生育2个及以上孩子的占比分别是12.8%、16.6%、46.6%。分析结果显示因担忧职场歧视而不敢结婚生育的女性选择不生育的概率是生2个及以上孩子者的2.23倍(
OR
=2.23,
95%CI
:1.00~4.96);生育观现代化得分高的女性选择不生育(
OR
=4.18,
95%CI
:2.63~6.64)和生育1个孩子(
OR
=1.35,
95%CI
:1.00~1.80)的概率更大。
结论
安徽省女性毕业生的就业认知和生育观念已发生重要转变,而传统性别观念的淡化是导致生育意愿降低的潜在原因。以政策手段推动家庭和社会范围的性别平等,创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提高生育率。
Select
年龄、孕前体质指数分组匹配设计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林立群, 梁成强, 蔡雪萍, 王鸿, 王晓燕, 黄秀敏, 叶明珠
2025, 36(3): 247-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危险因素,以期对GDM高危孕妇早期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3年4月在本院建档并产检的孕妇,于建档时记录孕妇年龄、身高、孕前体重等信息,于孕早期采集孕妇静脉血,检测血脂血糖水平,记录孕早期体重,于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记录空腹体重,OGTT前孕中期每周体重增长为以上两个体重之差除以间隔孕周。采用巢式病例对照方法,以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为匹配因素进行1∶1配对选择对照组。分析GDM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DM组孕前BMI较高、糖尿病家族史比例较高、妊娠期糖尿病史比例较高、孕中期每周体重增长较多,孕早期TG、FPG水平较高,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
OR
=3.09)、GDM史(
OR
=3.58)、孕早期FBG升高(
OR
=3.00)、孕早期TG升高(
OR
=2.63)、孕中期每周体重增长过多(
OR
=1.85)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孕中期每周体重增长不足(
OR
=0.56)是GDM发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家族史、GDM史、孕早期FBG升高、孕早期TG升高为GDM发病的高危人群,应予早期管理,使孕中期每周体重增长在适宜范围内。
Select
无锡市2010—2021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江澜, 顾宇静
2025, 36(3): 251-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0—2021年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发生情况及潜在寿命损失,为意外死亡的防控工作和有限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无锡市2010—202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描述意外伤害死亡率及性别、年龄、季节分布特征,并计算意外死亡所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
结果
无锡市2010—2021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共682例(男童432例,女童250例),占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数的25.78%,年均意外死亡率为96.87/10万;男童占比高于女童。意外窒息是0岁~组意外死亡的首位死因占79.35%,其余各年龄组儿童意外死亡的首位死因均为溺水(溺水死亡占比在44.04%~64.29%),交通意外则分别为各年龄组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位死因。意外窒息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其他意外死亡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意外死亡导致儿童平均潜在寿命损失77.63年,平均潜在寿命损失率为15.08‰。
结论
意外伤害严重危害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生命健康,应采取措施对意外窒息、溺水、交通意外等意外伤害重点干预。
Select
接种EV71疫苗前后东城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对比分析
高洪, 王晓云
2025, 36(3): 255-2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比接种EV71手足口病疫苗前后的变化,分析东城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
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前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年龄、职业和病原学构成等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
2008—2022年东城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在4.11/10万~89.89/10万之间。2008—2016年疫苗接种前,东城区发病率为56.24/10万;2017—2022年疫苗接种后,东城区发病率为35.94/10万。疫苗接种前后东城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
P
<0.05)。疫苗接种前后,男性发病数都多于女性,与疫苗接种前相比,疫苗接种后男性构成比上升,女性构成比下降。疫苗接种前六岁以下儿童病例占总数的81.27%,疫苗接种后六岁以下儿童病例占总数的70.48%。与疫苗接种前相比,疫苗接种后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构成比下降,学生和其他人群构成比上升。东城区17个街道中,与疫苗接种前相比,10个街道疫苗接种后构成比下降,7个街道构成比上升。东城区肠道病毒EV71构成比逐年下降,而肠道病毒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逐年上升,三种病毒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东城区EV71疫苗接种率在0.13%~31.79%之间,七年平均接种率为16.90%。
结论
EV71疫苗在预防手足口病流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加大肠道病毒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等多价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将会进一步降低手足口病的感染风险。
Select
子痫前期发病严重程度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张楠, 杨海澜
2025, 36(3): 259-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严重程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母儿结局,探讨影响发病程度及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77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无严重表现子痫前期组(MPE组,228例)和伴严重表现子痫前期组(SPE组,547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妊娠并发症及母儿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
SPE组分娩中位孕周为35周,MPE组为3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PE组糖尿病、胰岛素释放延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钙血症等妊娠期并发症比例分别为38.2%、11%、12.4%、32.9%,显著高于MPE组(分别为26.8%、4.4%、4.8%、18.4%,
P
<0.01)。SPE组孕产妇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等母体不良妊娠结局比例分别为5.9%、25.4%、16.6%、13.3%、显著高于MPE组(分别为2.2%、6.6%、6.6%、1.8%,
P
<0.05)。SPE组围产儿新生儿窒息、死胎比例分别为4.9%、9.3%,高于MPE组(分别为0.4%、1.3%,
P
<0.01)。合并糖尿病、胰岛素释放延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钙血症以及孕期不规律产检是影响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风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
结论
合并有糖尿病、胰岛素释放延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钙血症以及孕期不规律产检的患者更易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且更易导致母体及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Select
孕妇易感高危HPV的分型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马纪红, 强克萍, 王艳华
2025, 36(3): 263-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孕妇中高危人类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进行诊疗的382例女性病例资料,共纳入191例孕妇和191例非孕妇。收集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R-HPV(AptimaE6,E7mRNA)和BD PrepstainTM细胞学检测,并对所有孕妇的阴道分泌物进行pH水平和常规病原微生物检测。比较病例资料并分析影响孕妇 HR- HPV 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不同年龄组间的孕妇HPV-16(+)阳性率和HPV-16/18/45(+)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第一孕期、第二孕期和第三孕期HR-HPV阳性率和非HPV-16/18/45阳性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阴道合并感染孕妇的HR-HPV阳性率、HPV-16阳性率、HPV-18/45阳性率和非HPV-16/18/45阳性率高于未发生合并感染的孕妇(
P
<0.05)。孕妇HR-HPV阳性率和HPV-16/18/45阳性率与细胞学检查结果显著相关(
P
<0.05)。
结论
孕妇的HR-HPV-16和HR-HPV-18/45的总体感染率高于非孕妇。妊娠期是女性HR-HPV的易感时期,建议在孕期进行HR-HPV筛查为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Select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血清中micRNA-145表达及与HPV的关系
郭宗梁, 师婕
2025, 36(3): 269-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子宫颈鳞癌中 miRNA-145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比较蒙古族与汉族女性子宫颈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及关联性。
方法
2013年6月—2021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妇科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癌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高CIN组)、低级别上皮内流变(低CIN组),以及因子宫肌瘤切除的正常宫颈(对照组)组织及血清标本各30例。应用荧光定量 RT-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miRNA-145 的表达情况,并对miRNA-145 与 HPV16,18型感染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蒙古族与汉族宫颈鳞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miR145相对表达量均呈正相关性。蒙古族与汉族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中的组织及血清中miR-145的表达均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正常宫颈的表达下调;且蒙汉两族无明显差异。正常宫颈组、低CIN组、高CIN Ⅲ组中的 miRNA-145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miRNA-145在蒙古族和汉族妇女子宫颈癌前病变以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并且与高危型 HPV16 感染相关联,但两民族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因此,血清中miRNA-145可被作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期筛查及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之一。
Select
婴幼儿不同年龄段唇系带形态的研究
程芸芸, 王佳, 宫尚红, 樊婷, 王泽楠, 张宏文
2025, 36(3): 273-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婴幼儿不同年龄段唇系带形态与上颌正中间隙的关系,为临床实践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选取 2022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常规体检的患者1 268 例(男 730例,女538例),根据年龄分三组(5~12月、13~24月、25~36月),比较每组唇系带形态。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评价。
结果
婴幼儿不同年龄段唇系带形态不同。随着年龄组增大,D型穿越牙龈乳头附着型的占比逐渐减小,A型粘膜附着型占比增加,年龄越小上颌正中间隙越大,有统计学差异(
P
<0.001)。唇系带形态与性别无关。
结论
对于婴幼儿家属的上颌正中间隙美学诉求,临床检查时应结合患儿年龄、唇系带形态综合考虑,避免误诊和不必要的治疗。
病例报告
Select
妊娠晚期脐血管血栓8例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朱夏琴, 林颖奇, 郝敏, 郑晓丹, 龙燕
2025, 36(3): 276-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例脐血管血栓患者资料及文献复习妊娠晚期分娩的98例脐血管血栓临床资料。本院8例脐血管血栓病例中孕妇年龄为(32.5±3.1)岁,脐静脉血栓2例,脐动脉血栓4例,脐血管混合血栓2例。超声产前诊断脐血管血栓6例。超声发现孕周(37.0±3.7)周,期待时间0~17 d,分娩孕周为(37.3±3.6)周。6例剖宫产,2例自然分娩。8例中胎儿生长受限2例(25%);围产儿死亡2例(25%),其中1例胎死宫内,1例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新生儿活产6例(75%),预后均良好。胎盘脐带病理:脐带螺旋过密3例,其中1例合并脐带扭转38周,表面华通胶缺失,并合并边缘性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98例文献资料中有脐动脉血栓91例(92.9%),脐静脉血栓5例(5.1%),混合血栓2例(2.0%)。胎儿生长受限22例(22.4%),胎死宫内9例(9.2%),死产1例(1.0%),重度窒息5例(5.1%),预后良好的活产71例(72.4%)。脐带异常(真结、脐带缠绕、扭转、过长、脐带脱垂)、产科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或免疫性疾病等是脐血管血栓的高危因素。产科超声提示脐动脉数量改变,脐带螺旋过密、脐动脉血流异常时应警惕脐血管栓塞。早期超声筛查,早期诊断,制定合适的分娩计划有可能获得较好的结局。分娩时机应综合患者孕周、胎动、胎心监护情况做出及时处理,若短时间内不能经阴道分娩或胎心监护异常,建议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
Select
HIV感染并乳酸酸中毒婴儿死亡病例报告1例
徐静, 朱书瑶, 熊复, 徐雪梅, 胡语航
2025, 36(3): 283-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伴症状性高乳酸血症的估计发病率为10.8‰~14.8‰,多数为慢性稳定性,少数患者为急性暴发性,死亡率极高。本文对1例以感染、精神症状起病的HIV感染伴乳酸酸中毒婴儿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死亡原因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症状性高乳酸血症的认识,早期监测及处理。
综述
Select
肌酸在胎儿脑发育和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王金敏, 吴天晨, 魏瑗
2025, 36(3): 286-2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早期不利的胎儿环境会显著干扰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并随后改变大脑成熟度,甚至造成胎儿脑损伤,依程度不同而造成各种远期发育障碍。肌酸是人体重要的能量代谢物质,由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旺盛,所以肌酸代谢障碍与多种脑损伤疾病有关,但目前相关的孕期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索肌酸在胎儿脑发育和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希望通过早期宫内干预来预防胎儿脑损伤的发生。
Select
胎儿酒精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梁小玲, 周亮
2025, 36(3): 290-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胎儿酒精综合征(FASD)是由于母亲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胎儿发育异常,包括产前与产后的发育迟缓,出生后特殊的面部形态特征,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缺乏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了解FASD的发病机制可以为将来预防、干预及治疗酒精引起的发育障碍提供依据,还可以识别该疾病的生物标记物。本综述对近年来该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行回顾,主要包括基因表达、表观遗传、酒精代谢产物、神经免疫等机制。
Select
孕期暴露于全麻药物对子代大脑发育影响的研究现状
孙哲, 李倩, 于志强
2025, 36(3): 293-2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孕期是胎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大脑最容易受到药物影响的时期。随着医学的进步,外科和麻醉技术水平的提高,孕期的非产科手术、宫内胎儿手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然而,孕期母体暴露于全麻药物对子代大脑发育影响的相关结论主要集中在动物实验,缺乏相关的临床资料,全麻药物对人类胎儿大脑发育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孕期非产科手术的全麻用药国内外缺乏一致性的意见或建议。
Select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代谢异常及干预策略
李文燕, 丁澍, 熊湘蕾, 甄秀梅, 齐新宇
2025, 36(3): 297-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是指卵巢内卵母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质量下降,同时伴有抗苗勒氏激素水平降低、窦卵泡计数减少、促卵泡激素水平升高。DOR患者常伴有月经不调、生育能力减退、骨质疏松、认知功能障碍等,还会伴随肥胖、肠道菌群失衡、免疫失调、血液与卵泡液中代谢物含量改变等代谢异常,其中卵泡液中氨基酸、蛋白质、脂质、酯类等代谢物的异常变化与卵泡细胞异常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缺失等可为DOR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辅酶Q10、烟酰胺单核苷酸、脱氢表雄酮、白藜芦醇、褪黑素、激素、中药、自噬激活剂、免疫调节剂等可从不同程度改善DOR患者的代谢异常及卵巢功能,同时也有一些新型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干细胞疗法、线粒体替代疗法、线粒体基因编辑技术等,未来,基于代谢靶点的开发可能为DOR患者带来福音。
新闻公告
更多
检索
年期检索
条件检索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更多...
更多...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数据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