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 第3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7-11
  

  • 全选
    |
    目录
  •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李媛, 陈俊熹, 王爱利, 安航, 韩卫玲, 黄俊花, 郑薇, 李智文, 黄成, 李光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01-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孕妇孕早期有机磷农药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市妇产医院募集孕早期孕妇,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孕妇的一般人口学信息,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孕妇孕早期尿液中有机磷农药的6种非特异性代谢产物二烷基磷酸酯类化合物(DAPs)的浓度。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32名孕早期孕妇,尿液中6种DAPs检出率范围为19.4%~95.3%,其中磷酸二乙酯(DEP)的检出率最高(95.3%),DEP和磷酸二甲酯(DMP)为尿液中OPs代谢产物的主要成分。经肌酐校正后,6种DAPs的几何均值浓度范围为0.07~17.28 ng/mg Cre,其中DEP和DMP的几何均值浓度分别为17.28 ng/mg Cre和6.46 ng/mg Cre。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 孕前BMI是孕妇孕早期有机磷暴露水平的影响因素,孕前BMI偏低的孕妇尿液中DAPs浓度较高。结论 北京地区孕早期妇女广泛存在有机磷农药暴露,其暴露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暴露水平与孕前BMI有关,需要关注孕期有机磷农药暴露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 林炜楠, 庄丽丽, 刘振腾, 张瀚, 兰场新, 任梦圆, 鹿群, 时晓, 王斌, 包洪初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07-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量化不同变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活产结局的贡献程度,并寻找关键变量的敏感区间,为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方法 本研究是建立在已有队列上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了前往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VF-ET治疗患者的5 859个新鲜治疗周期。综合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多因素分析、随机森林(RF)重要性系数分析三种方式,对变量进行初步筛选。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汇总,基于既往研究的关联性结果,对初步筛选的变量集进一步补充。随后,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纳入筛选后变量,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并计算变量的重要性系数。最后,绘制部分依赖曲线对关键变量进行定量分析,进而给出其敏感区间。结果 本研究纳入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活产率约为43%,共筛选出28个重要变量,发现影响胚胎移植活产结局的最重要变量为女方年龄和优质胚胎总数,活产成功率随女方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女方年龄 ≥37岁时,降低趋势更加急剧;当优质胚胎总数达到2个时,活产成功率增长达到顶峰并趋于平缓。结论 进行IVF-ET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在37岁之前接受IVF-ET新鲜周期移植治疗,优质胚胎总数≥2个的情况下,可提高活产率,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 张娅妮, 陈秀芬, 林冰, 黄金智, 罗添馨, 陈添良, 万崇华, 杨铮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13-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选出适合中国不孕症患者报告结局测定量表PROISCD-IN特异模块的条目,为研制完整量表打基础。方法 条目的筛选遵循结构化决策方式。首先成立议题小组与核心小组,并提出备选条目池,经过第一轮讨论后,形成初步量表进行预调查。选择2022年9—10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的妇科及生殖科就诊的不孕症患者和从事不孕症诊治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访谈。采用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克朗巴赫系数法、因子分析法、患者重要性评分及医护重要性评分6种方法,完成对条目的初步筛选,再结合专家、医护、患者讨论对条目进行修改与完善。结果 结合6种筛选方法及专家、医护、患者的意见,最终筛选出14个条目,形成了不孕症患者报告结局测定量表PROISCD-IN的特异模块。结论 不孕症患者报告结局测定量表PROISCD-IN特异模块条目的筛选严格遵守程序执行,形成的特异模块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为不孕症患者疗效评价体系中融入患者视角的证据提供科学的测量工具。
  • 王沛青, 徐志鹏, 史建彬, 高丽娜, 张宁媛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22-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时差成像培养系统对植入前胚胎体外发育过程的观测,分析授精方式对早期胚胎卵裂方式以及种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生殖医学科进入体外受精周期的患者,其中将胚胎在时差成像培养系统中培养至囊胚阶段,并行单囊胚移植的130例患者,按授精方式分为常规体外受精(IVF)组99例,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31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130例行单囊胚移植周期的患者共获得1 422枚胚胎,其中IVF组1 066枚,ICSI组356枚;将其中874枚2PN后培养至囊胚阶段的胚胎,按授精方式分为IVF组(n=641)和ICSI组(n=233),分析不同授精方式对卵裂方式和囊胚形成的影响,并追踪IVF组(n=99)和ICSI组(n=31)单囊胚移植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IVF组相比ICSI组,胚胎早期异常卵裂比例显著更低(P<0.01),胚胎发育速度以及卵裂同步性上均更好;囊胚形成率明显更高(P<0.05)。正常卵裂方式下,两种授精方式下胚胎发育速度相近,囊胚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卵裂方式的囊胚形成率均明显高于异常卵裂胚胎(P<0.01)。不同授精方式以及不同卵裂方式来源的囊胚,移植后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囊胚移植结局虽然不受授精方式的影响,但ICSI周期整体囊胚形成能力低于IVF周期,说明了授精方式对于胚胎利用仍有影响。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应审慎选用授精方式,严格把关ICSI适应证,遵守ICSI操作规范,尽可能减少对卵母细胞损伤,同时推广单囊胚移植,实现对胚胎的优选,以提高妊娠率并减少多胎妊娠。
  • 沙莎, 金妮, 谢心怡, 阮扬皓, 欧阳颖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28-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氧化应激反应相关基因与儿童1型糖尿病(T1DM)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氧化应激(OS)”相关基因,利用GEO数据集GSE33440,该数据集分析了16 名近期发作的 1 型糖尿病儿童(T1DM组)和 6 名成人健康对照者(健康受试者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表达,确定T1DM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探讨OS相关差异基因的分子功能和生物学通路;进一步结合单细胞转录组GSE141784数据集,探讨候选基因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细胞类型特异性及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结果 相较健康受试者组,T1DM组中250个基因表达升高,296 个基因表达降低。GO 和 KEGG 分析表明,OS-DEGs显著富集在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沙门氏菌感染通路和弓形虫病通路。结合PPI网络分析筛选得到10个核心差异基因,包括TLR4、PTGS2IKBKG等。单细胞数据分析发现,在T1DM发病过程中,TLR4IKBKG均匀高表达于各群细胞,而PTGS2主要高表达于经典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结论 TLR4PTGS2IKBKG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参与T1DM 发病过程, TLR4PTGS2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 尹力, 王雪, 高密密, 刘安娜, 李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34-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12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例,其中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 d 40例(短疗程组),使用5 d 40例(延长组),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通过两两比较患儿体温正常、咳嗽消失及啰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CRP及LDH改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体温正常、啰音消失、咳嗽消失的时间更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短疗程组与延长组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正常、啰音消失、咳嗽消失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炎症指标方面(CRP和LDH),两组患儿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两者比较,治疗前后CRP及LDH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中,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D4+及CD8+的改善更明显,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短疗程组与延长组比较,两组患儿CD4+及CD8+的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治疗儿童SMPP临床疗效显著,可以缩短患儿体温正常、咳嗽消失及啰音消失时间,还可以明显改善炎症指标(CRP及LDH)恢复情况,从而减少患儿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 刘晓红, 段华, 杨慕坤, 白文佩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39-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催眠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对绝经相关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于2019年5月—2022年2月选取有轻中度绝经相关症状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按1∶1比例随机分为催眠疗法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各35例。研究过程中因患者个人原因退出和失联,最终催眠疗法组32例入组,健康教育组34例入组。两组人员均给予围绝经期保健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催眠疗法组对患者进行催眠疗法,每周2次,连续4周,共8次;健康教育组接受健康教育后为自然状态。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催眠疗法组1个月后改良Kupperman评分中位数为12.0(10.2,15.2)分,健康教育组中位数为24.5(23.0,30.0)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个月,催眠疗法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中位数分别为46.0(40.5,50.0) 分、 41.5(37.2,43.0) 分和6.5(5.0,11.0)分,明显低于健康教育组51.0(48.0,52.5)分、50.0(45.7,52.0) 分和12.5(11.0,15.0)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催眠疗法联合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并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睡眠质量。
  • 程实, 夏世文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44-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亚低温(TH)治疗现状并探讨影响TH实施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诊断中重度HIE且符合TH纳入标准的新生儿,收集母婴资料、医疗组织转运及TH治疗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H使用的因素。结果 54.1% 中重度HIE患儿未进行TH治疗,主要原因为超过TH治疗时间窗(55.6%),其次分别是患儿胎龄较小(16.0%)、实验室指标未达治疗标准(8.3%)、存在TH治疗禁忌症(14.6%)、家属放弃治疗(5.5%)。多因素分析显示,35~36周、中度HIE、市外转运患儿TH使用率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41(0.17~0.96)、0.27(0.14~0.52)、0.28(0.13~0.57)。结论 本研究中重度HIE患儿TH使用率偏低。胎龄35周 ~ 36周、中度HIE、市外转运的患儿TH使用率较低,需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加强HIE诊断与评估,提高TH使用率。
  • 朱悦, 夏亚琼, 刘玲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49-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圆柱瘤蛋白(CYLD)介导TRAF6去泛素化调控NF-κB信号通路影响输卵管上皮细胞炎症水平的机制。方法 选取8~10周龄、性成熟但未交配生育的SPF级雌性SD大鼠,以大鼠输卵管上皮细胞为对象,采用LPS干预建立输卵管上皮细胞炎症模型。先设立免疫共沉淀组IP(si-NC组,si-CYLD组)、阳性对照组input(si-NC组,si-CYLD组)检测TRAF6、Ub(泛素分子)灰度;再分为oe-NC组,oe-CYLD组、oe-CYLD+oe-NC组、oe-CYLD+oe-TRAF6组。比较各组CYLD、TRAF6、NF-κBp65、p-p65、IkB-a、p-IkB-a表达、炎症因子含量及细胞活性。结果 oe-CYLD+oe-NC组的TRAF6灰度比oe-NC组浅;过表达各组均检测出NF-κBp65、p-p65、IkB-a、p-IkB-a与炎症因子,其中oe-NC组灰度最深、oe-CYLD组最浅、且oe-CYLD+oe-TRAF6组比oe-CYLD+oe-NC组灰度深;oe-CYLD组细胞活性最高,oe-NC组最低,oe-CYLD+oe-NC组细胞活性优于oe-CYLD+oe-TRAF6组。结论 CYLD高表达可减少TRAF6泛素化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降低输卵管炎症水平,改善输卵管炎性不孕。
  • 王鑫, 张晓冬, 王芬芬, 解磊, 李嘉冬, 谷小乐, 赵丽娟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55-3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不孕女性TORCH病原体感染对自然流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IVF/ICSI-ET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TORCH-免疫球蛋白M(IgM)和TORCH-免疫球蛋白G(IgG),随访患者自确立妊娠起至16个月记录妊娠结局,最终筛选出1 265名自然流产患者和4 562名正常分娩患者纳入研究,分析TORCH病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前,巨细胞病毒(CMV)-IgM、单纯疱疹病毒(HSV)-IgM、风疹病毒(RV)-IgM会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PSM后,CMV-IgM、HSV-IgM会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CMV-IgM、HSV-IgM是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MV感染、HSV感染与自然流产相关,应加强行IVF/ICSI-ET患者孕前的TORCH筛查并积极干预。
  • 李玉琴, 段志莉, 俄洛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60-3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脐带血源外泌体LRG1和ECM1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GDM孕妇15例,同期产检的健康孕妇(NGT)15例,收集两组脐带血,分离提取外泌体,利用免疫印迹和ELISA方法检测外泌体LRG1和ECM1含量。结果 GDM组脐带血源外泌体LRG1和ECM1水平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结论 脐带血源外泌体LRG1和ECM1可能与GDM发生发展有关,值得深入研究。
  • 董文佳, 汤海燕, 潘虹, 刘宁, 李嘉禾, 朱秀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63-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病例回顾研究,评估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关注其对光疗时间、峰值胆红素含量、住院时间及出院前24 h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回顾了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儿科住院的112例胎龄≥35周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其中50例接受了袋鼠式护理作为袋鼠式护理组,62例未接受该护理者作为对照组。以光疗时间、峰值胆红素含量、住院时间及出院前24 h纯母乳喂养率为结局指标。结果 袋鼠式护理组新生儿的平均光疗时间[(23.4±8.2)h]显著短于对照组[(35.5±13.5)h,P<0.001],新生儿的平均住院时间[(4.2±2.1)d]也明显短于对照组[(6.2±3.9)d,P<0.001],但两组胆红素峰值[(15.8±1.9) vs.(15.7±1.9)mg/dL]和出院前24 h纯母乳喂养率(64.0% vs.46.8%)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可以有效缩短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袋鼠式护理,以优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
  • 秦俊杰, 刘文萃, 姜芬芬, 胡小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67-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阴道微生态变化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诊断为LSIL患者60例作为LSIL组,同期6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慢性宫颈炎组及无宫颈病变的健康育龄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25(OH)D水平、阴道微生态指标,并行HPV-DNA载量及亚型检测,分析血清25(OH)D水平、阴道微生态与LSIL及HPV持续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慢性宫颈炎组、LSIL组血清25(OH)D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对照组、慢性宫颈炎组、LSIL组三组间菌群密度、菌群多样性、滴虫、乳酸杆菌、加德纳菌、pH值、孢子、唾液酸苷酶(SNA)阳性、白细胞酯酶(LE)阳性、阴道清洁度、Nugent评分、Donders评分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异常率呈上升趋势。对照组、慢性宫颈炎组、LSIL组HPV低危型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IL组HPV高危型HPV-16、18等11个亚型的感染率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具有(临界)统计学意义。根据HPV感染情况分为HPV阴性组和HPV阳性组,HPV阳性组慢性宫颈炎及LSIL患者较阴性组血清25(OH)D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SIL患者HPV阴性组和HPV阳性组菌群密度、菌群多样性、滴虫、乳酸杆菌、加德纳菌、pH值、孢子、唾液酸苷酶(SNA)阳性、白细胞酯酶(LE)阳性、阴道清洁度、Nugent评分、Donders评分异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阴道微生态异常、高危型HPV感染和25(OH)D降低为LSIL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25(OH)D降低、阴道微生态变化及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密切,并可能是LSIL患者HPV持续感染的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 病例报告
  • 吴梓琪, 夏世文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71-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生儿噬血细胞综合征(HLH)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目前针对新生儿HLH尚未建立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在新生儿中,埃可病毒11(Echo 11)相关性HLH较为罕见,本文报道的2例新生儿Echo 11相关性HLH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腹胀、肝脾大,全身水肿、淤斑、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心肌损伤及脑膜炎等。治疗上,早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可逆转部分新生儿病毒相关性HLH疾病进展,但对于胎龄较小且病情危重的患儿IVIG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化疗在新生儿HLH中仍然存在争议,化疗的获益情况值得进一步评估及研究。本文报道了2例新生儿Echo11相关性HLH,1例治疗成功,1例治疗失败。
  • 葛慧卿, 高芳琴, 马丽娟, 樊畇秀, 郭惠娟, 杨武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77-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宁夏地区1例川崎病合并面神经麻痹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患儿,女,5月,主因“发热1周,口角歪斜3 d”入院。患儿临床表现为中度稽留热,右侧面瘫,颈部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抗感染治疗无效,考虑川崎病并发面神经麻痹,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炎症指标下降至正常,面瘫消失。川崎病偶可并发面神经麻痹,原发病治疗好转后,面神经麻痹多可自愈,不需特殊治疗,预后较好。
  • 王润芳, 刘翠莲, 刘晓丹, 霍琰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79-3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石境懿, 王齐艳, 朱书瑶, 李薇, 罗泽民, 陈艾, 曾兰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82-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蔡雨晗, 韩钦, 江萍, 郭红燕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85-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移性宫颈癌预后差,复发率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能使部分患者获益,从而延长生存期。本例转移性宫颈癌在传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治疗后病灶基本消失,短期内未复发,治疗过程中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耐受较好。
  • 李少琼, 葛淑娴, 武海英, 高健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88-3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UBE3A基因突变导致Angelman综合征(AS)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UBE3A基因突变型变异少见,本文介绍了UBE3A基因两种新发突变,丰富了UBE3A基因突变谱,对于AS家系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综述
  • 马天福, 杜娟, 杨怡珂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92-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一种妊娠期女性特有的疾病,以高血压、蛋白尿、心肝肾功能损害,甚至发生母儿死亡为临床特点。HDP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危害不仅发生在妊娠时,与正常妊娠的女性相比,曾患有HDP的女性多年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产后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远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延迟发病时间。本综述总结目前慢性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方案和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的管理现状,并分析其优点及不足,为建立合理、全面的HDP自我管理方案,对患有HDP的女性产后进行健康指导及干预,改善远期健康提供支持帮助。
  • 罗婷, 李悦盈, 熊湘蕾, 李文燕, 齐新宇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4): 396-4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塑料因其轻便、耐用、防水防潮、易于加工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在现代社会被广泛使用。然而,这些优点也使塑料成为“隐形的杀手”。大量塑料分解产生数量更为庞大的微塑料,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结合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系统综述了微塑料的来源及分类、对雌性哺乳动物生殖功能毒性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