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两次剖宫产指征,寻找可控制的剖宫产因素,探讨其控制措施,以降低两次剖宫产率。 方法 选择来本所围生保健门诊建册,两次剖宫产产妇356例,把剖宫产指征分为有明显指征、相对指征、无指征。比较两次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及各因素的发生情况,寻找可控制的剖宫产因素。 结果 初次剖宫产中明显剖宫产指征、相对剖宫产指征、无剖宫产指征者分别为41.0 %、28.7 %、30.3 %;再次剖宫产分别为26.7 %、38.8 %、34.5 %。与初次剖宫产相比,再次剖宫产明显指征增多、相对指征减少;明显指征中的妊娠并发症、头盆不称减少,巨大儿增加;相对指征中的臀位减少,巨大儿增加。临产前头盆不称、臀位等是初次剖宫产可控制的因素。胎儿体重、两次剖宫产的间隔时间等是再次剖宫产可控制的因素。 结论 若孕期控制体重、适时纠正臀位,对产妇要求、临产前头盆不称的产妇充分试产,可降低产妇的初次剖宫产率;若孕期控制体重、两次剖宫产间隔延长到≥24月,对胎儿体重2 500~3 500 g且无头盆不称的产妇适当试产,可降低产妇的再次剖宫产率。
关键词
剖宫产指征 /
可控制因素 /
剖宫产率
{{custom_keyword}} /
李春英, 冯凤英.
两次剖宫产的可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65-167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content}}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5-209.
2 蒋学风,罗新.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前置胎盘的风险.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586-587.
3 董晓霞,林晓华,王佐.5年剖宫产术指征变化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247.
{{custom_fnGroup.title_cn}}
脚注
{{custom_fn.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