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4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4-15
  

  • 全选
    |
    妇幼保健
  • 何祥波, 张乐, 刘菊芬, 孟琴琴, 李智文, 任爱国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99-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测量直接照料者的生命质量,对神经管畸形的无形负担进行定量描述。 方法 对37例NTDs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EQ-5D生命质量量表,测量神经管畸形患者直接照料者的生命质量。 结果 37例神经管畸形患者直接照料者,在行动、自己照顾自己、日常活动3个方面均完全没有问题,62.2 %的直接照料者表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32.4 %的直接照料者表示有一些疼痛或不舒服。神经管畸形患者直接照料者健康指数均数为0.84、四分位数间距为0.28;EQ VAS健康分值均数为0.72、四分位数间距为0.15。未发现神经管畸形患者年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直接照料者的年龄及其健康状况对直接照料者生命质量产生影响。 结论 神经管畸形患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直接照料者的生命质量,反映了患者家庭所承担的无形负担。
  • 宋培歌, 庞汝彦, 潘迎, 武明辉, 安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04-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孕周别体重和体质指数(BMI)参考值范围,探讨其孕期变化规律。 方法 对2009年6月—2011年5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和顺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第1次产前检查(9周≤孕周<14周)的孕妇进行间隔为5(±1)周的定期随访至分娩,采用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法修匀其孕期体重和BMI百分位数,并探讨其每周环比增长规律。 结果 获得顺义区孕周别体重和BMI修匀百分位数,二者随孕周增加呈现直线增长的趋势,孕期体重和BMI每周环比增长曲线变化规律相似,均在13周时开始上升,24周后缓慢下降,32~38周平稳,体重每周环比增长曲线38周之后又缓慢升高,BMI则保持平坦。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北京市顺义区孕周别体重和BMI百分位数修匀曲线,可为该地区及其它类似地区的孕妇孕期增重和营养评价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张振, 谢旭, 周琳, 何雅青, 李媛, 路滟, 陈小珍, 程锦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09-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与重型手足口病对比,探讨深圳市危重型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以2012年1—8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治的38例危重型手足口病例作为危重型组,以同期该院的75例重型手足口病例为作为重型组,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居住在非住宅小区、未参加医疗保险、自然分娩、发病至诊断重症间隔2 d以上、曾去个体(民营)医院就诊和曾去社康中心就诊等为危重型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OR(95 %CI)分别为8.40(2.95~23.89);10.72(2.40~48.00),3.40(1.24~9.33),3.48(1.47~8.27),3.57(1.16~10.94)和4.50(1.06~19.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非住宅小区、未参加医疗保险为其危险因素。危重型组、重型组EV71检出率分别为87.9 %,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为减少危重型手足口病的发生,对社会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家庭的儿童和EV71感染者应给予密切关注。
  • 妇儿临床
  • 奥登, 王燕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14-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国内医院针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探讨降低标准阈值在临床中的价值,以及卫生部新诊断标准实施可能面临的问题。 方法 对北京、浙江和云南内,年分娩量不少于1 000的医院进行随机抽样,每省7个医院。研究各医院的诊断标准,分析各标准下的妊娠结局。 结果 各医院诊断标准不同,可分为6组,标准1组的阈值最低。各标准下GDM的发生率不同,标准1最高(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3治疗率最高(96.8 %),各标准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1下先兆子痫和巨大儿的发生率较其他标准的发生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GDM诊断标准阈值的降低可能会扩大孕妇治疗人群,可改善孕妇和胎儿的结局,但新标准的应用仍将面临很多挑战。
  • 张洁, 吴洁, 李冬华, 谭容容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18-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生物反馈在压力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旨在获得压力性尿失禁物理治疗的最佳方法。 方法 使用“biofeedback”及“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及相应中文名关键词检索Pub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所有文献,选取以生物反馈为对照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计18篇文献纳入研究。在压力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中,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与盆底肌锻炼对照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生物反馈+神经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对照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神经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对照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生物反馈在压力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中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郝艳丽, 张晶, 韩治宇, 马霞, 杨宇, 葛海龙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23-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PMA)治疗症状性无蒂浆膜下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研究37例症状性无蒂浆膜下肌瘤患者消融后肌瘤组织坏死情况、副作用及并发症,分析治疗后3、6及12个月肌瘤体积(FV)及子宫肌瘤症状及生活质量(UFS-QOL)评分变化。 结果 所有患者均1次消融成功,均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后3、6及12个月FV分别为(67.7±47.4)cm3、(40.3±25.8)cm3和(27.3±26.1)cm3,较治疗前(182.6±82.5)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缩小率分别是64.8 %,77.5 %,82.7 %。治疗后3、6、12个月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分别为(13.5±4.1)、(13.7±3.1)和(12.4±2.9),生活质量(HRQL)分别为(88.3±10.6)、(86.6±8.3)和(86.7±9.1),与治疗前[(36.9±4.7)、(46.8±9.3)]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HRQL与健康人水平(86.4±17.7)比较,治疗后6、12个月SSS、HRQL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治疗后6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引导PMA治疗无蒂浆膜下子宫肌瘤安全有效,为无蒂浆膜下肌瘤保留子宫治疗可供选择的方法。
  • 马俊如, 唐国珍, 樊元春, 张国宾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26-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83例宫颈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 prep cytology test, TCT)检查结果,行TBS细胞分类学诊断。以宫颈活检和术后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对照分析TCT检查结果的符合率。 结果 TCT阳性、阴性分别为39.4 %和59.6 %。TCT检查结果中,NILM、ASC-US、ASC、LSIL、HSIL、SCC和AC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5 %、73.1 %、62.5 %、37.5 %、92.3%、100.0 %和100.0 %。TCT的灵敏度为74.6 %,特异度为81.3 %,符合率为78.9 %,与组织病理学结果一致。 结论 液基细胞学检查在筛查宫颈高级别病变中有较高的符合率,联合阴道镜下组织活检和病理学检查能够更好地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 胡良英, 曾序春, 田聪贵, 谢家滨, 陈光元, 张玲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29-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孕期体质指数(BMI)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通过孕妇每次产检进行问卷跟踪调查,收集孕产妇的一般人口信息、孕产史、孕期体重(孕早、中、晚三个时期)、血糖值、血压值及分娩期情况,共622份,有效问卷553份,按GDM诊断标准分为正常组(193份)和GDM组(360份),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BMI及胎儿的影响。 结果 两组年龄、分娩次数和孕前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BMI分别为(22.97±2.29) kg/cm2、(26.27±2.63) kg/cm2、(28.99±3.12) kg/cm2,均高于正常组;两组剖宫产率和婴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妊娠糖尿病对孕期体重有影响,但未发现对妊娠结局有影响。
  • 生殖医学
  • 杨宇, 张晶, 韩治宇, 马霞, 周洪雨, 郝艳丽, 徐瑞芳, 许长涛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3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方法 87例症状性子宫腺肌病患者接受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比较消融前及消融后3、6、9、12个月患者血清雌二醇(E2)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记录月经、妊娠情况及有无更年期相关表现。 结果 全部患者消融前后E2及FSH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子宫性闭经,其余患者月经周期及经期持续时间基本正常。消融后共有5例患者6次自然妊娠,人工流产5次,待产1例。 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对患者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对于生育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大样本随访观察研究。
  • 冯贵雪, 张波, 周红, 汪彩珠, 舒金辉, 甘贤优, 陈焕华, 林若芸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36-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囊胚期胚胎移植和卵裂期胚胎移植单卵双胎的发生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患者的资料,根据移植胚胎的发育阶段,分为卵裂胚移植组和囊胚移植组。比较两组单卵双胎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结局。 结果 卵裂期胚胎移植组移植胚胎的数目多[(2.0±0.3)个],多胎率高(32.1 %),与囊胚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裂期胚胎移植组和囊胚移植组的单卵双胎率(2.6 %和3.6 %)、流产率(33.3 %和29.4 %)、活胎分娩率(66.7 %和70.6 %)、早产率(75.0 %和 66.7 %)及低体重儿出生率(50.0 %和78.3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囊胚移植不增加单卵双胎发生率的风险。
  • 妇幼保健
  • 韩煊, 刘筱娴, 李丽梅, 赵广英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39-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妇女家庭经济伤害发生的情况,为改善妇女生活状况提供思路。 方法 随机抽取1 607名16岁及以上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74例存在家庭经济伤害的问卷进行分析。 结果 家庭经济伤害的施暴者以伴侣最常见,达50.0 %,年发生频率在2~5次及6次及以上最多,均达29.7 %,施暴者以1个人最常见,达56.8 %,主要发生在双方共同的住所,达51.4 %,主要造成受害者精神损害,达98.7 %,妇女最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告知他人,占77.0 %,妇女最希望得到的处理是惩戒施暴者,达40.5 %。 结论 妇女家庭经济伤害的主要预防对象是伴侣,对其进行必要的宣教、行为制约,维护妇女经济地位,是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策略。
  • 武晋萍, 赵小净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42-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的职业心理状况,为制定改善儿科护士职业心理健康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基层同等级别3所公立医院的儿科护士62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成人)问卷、霍兰德气质类型问卷分别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人格特征评定、气质类型测试,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 儿科护士的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得分高于常模组,焦虑和抑郁得分高于在职护理人员,精神病性得分低于在职护理人员;精神质、外向性和神经质得分低于常模组,外向性得分亦低于在职护理人员;神经质与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偏执呈正相关;气质类型中以多血质和黏液质居多,抑郁质类型护士的抑郁和焦虑得分高于其他类型,黏液质类型护士的偏执得分高于其他类型。 结论 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于全国常模和在职护理人员的特点,有其特殊性,对儿科护士的职业心理健康可以采取一定程度上的干预措施。
  • 妇儿临床
  • 杜琨, 李杨方, 沈璟, 蔡芝兰, 刘玲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45-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治疗的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患儿44例,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并比较早期新生儿与晚期新生儿临床特点。 结果 早期和晚期新生儿分别占75.0 %和25.0 %;早期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最常见的病因是窒息和剖宫产,晚期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病因是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青紫和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治疗以呼吸机呼吸支持为主;早期和晚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8.2 %和45.5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 %和9.1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积极预防窒息、减少剖宫产可减少其发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提高成活率。
  • 章琴, 凌晟荣, 易村犍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48-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表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脂代谢差异。 方法 将2012年1—10月在本院妇产科就诊符合Rotterdam诊断标准的74例患者依据不同表型分为4组,选择同期就诊的诊断为单纯输卵管性不孕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空腹血脂4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酰化刺激蛋白(ASP)、游离脂肪酸(FFA)及血清脂联素(APN)浓度。 结果 不同表型各组TC水平虽高于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表型各组TG、HDL-C、LDL-C及FFA均高于对照组,APN、AS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PCOS有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不同表型PCOS血脂代谢情况相似。
  • 王薇, 皮洁, 廖彩容, 曹洁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50-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 方法 将126例IVF-ET的初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做定期检查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最终分娩方式选择。 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率分别为68.3 %和31.8 %,对照组分别为49.2 %和50.8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孕期健康教育对降低IVF-ET产妇剖宫产率有一定的意义。
  • 原培芳, 朱芳, 胡志鹏, 于红梅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52-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本院出生的足月窒息新生儿进行新生儿行为评定分析,探讨其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母孕期无明显异常的窒息和正常足月新生儿各65例和58例,分别于出生后2~3、7和28 d进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测试(NBNA)。 结果 2~3 d新生儿行为评定评分,正常组、轻度和重度窒息组分别为(38.3±4.2)、(32.9±3.7)和(25.0±2.8)分;窒息时间<5、5~、10~13min评分分别为(34.3±3.2)、(28.3±2.0)、(23.8±2.7)分。不同窒息程度,不同窒息时间,新生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生儿行为评定对窒息新生儿的评估有重要意义,对于窒息新生儿预后有早期预测作用。
  • 黄丽华, 郑月媚, 朱建英, 苏丽珍, 张宏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54-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直立体位用力与手膝俯卧位两种自由式体位接产的应用效果。 方法 比较136例自由体位分娩者和136例仰卧位接产者第二、三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会阴裂伤、会阴侧切、宫颈裂伤、疼痛指数。 结果 自由体位组和仰卧体位组产妇产痛程度[(5.7±0.9)、(7.9±0.7)]、会阴1度裂伤率(40.4 %、25.0 %)、会阴侧切率(10.3 %、30.9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体重、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顺产率、会阴完整率、会阴Ⅱ度裂伤率和宫颈裂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仰卧体位组产钳助产和中转剖宫产术分别占1.5 %和 1.5 %。 结论 第二产程直立体位用力与手膝俯卧位接产能明显减轻产妇疼痛,降低会阴侧切率,增加会阴1度裂伤率,不增加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应用。
  • 夏崇文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57-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孕产妇和围生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重庆市合川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的ICP妊娠期女性50例为ICP组,抽取50例同期正常妊娠期女性作为正常组,根据胆汁酸水平将ICP组孕产妇分为胆汁酸水平<20、20~、30~45 μmol/L组,分析胆汁酸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 ICP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0.0 %和16.0 %;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及围生儿羊水污染分别为22.0 %、16.0 %、30.0 %、14.0 %、24.0 %,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胆汁酸水平的升高,妊娠患者发生围生期并发症、早产发生率明显增高,产后出血率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和孕产妇的危害很大,同正常孕妇比较,ICP发生早产、胎儿窘迫、围生儿死亡、产妇产后出血等风险增加。对于本病患者,应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改善妊娠结局。
  • 杨艳华, 黄惠娟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59-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孕产史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痫组)及同期204例入院待产的健康产妇(健康组)的临床资料。 结果 孕次、产次、自然流产史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呈正相关;校正年龄、高血压史、肾病史等因素后,孕次、产次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无相关性,而自然流产仍为高危因素(OR=3.42,95 % CI=1.27~9.26)。结论自然流产史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而人工流产史、孕次、产次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无相关性。
  • 甘冰, 杨燕嫣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62-164.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脐动脉血流S/D值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脐动脉血流S/D值异常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 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仪对11 138例孕龄≥37周的单胎孕产妇进行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按S/D < 3.0、S/D 3.0~4.0、S/D>4.0、舒张期血流返流或缺失(AEDV)分组,分析脐动脉S/D值异常的相关因素,比较各组围生儿结局。 结果 脐动脉S/D值异常的原因主要有脐带异常、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胎儿生长受限(FGR)、羊水过少等,其中脐带异常、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分别占41.3 %、32.0 %。随着脐动脉S/D升高,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和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S/D>4.0、舒张期血流返流或缺失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脐动脉血流S/D值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呈负相关。 结论 脐动脉S/D值异常与脐带异常、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FGR、羊水过少等因素有关,如能及时发现脐动脉S/D值异常并找到其相关因素,及时予以正确处理,可改善不良围生儿结局。
  • 李春英, 冯凤英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65-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两次剖宫产指征,寻找可控制的剖宫产因素,探讨其控制措施,以降低两次剖宫产率。 方法 选择来本所围生保健门诊建册,两次剖宫产产妇356例,把剖宫产指征分为有明显指征、相对指征、无指征。比较两次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及各因素的发生情况,寻找可控制的剖宫产因素。 结果 初次剖宫产中明显剖宫产指征、相对剖宫产指征、无剖宫产指征者分别为41.0 %、28.7 %、30.3 %;再次剖宫产分别为26.7 %、38.8 %、34.5 %。与初次剖宫产相比,再次剖宫产明显指征增多、相对指征减少;明显指征中的妊娠并发症、头盆不称减少,巨大儿增加;相对指征中的臀位减少,巨大儿增加。临产前头盆不称、臀位等是初次剖宫产可控制的因素。胎儿体重、两次剖宫产的间隔时间等是再次剖宫产可控制的因素。 结论 若孕期控制体重、适时纠正臀位,对产妇要求、临产前头盆不称的产妇充分试产,可降低产妇的初次剖宫产率;若孕期控制体重、两次剖宫产间隔延长到≥24月,对胎儿体重2 500~3 500 g且无头盆不称的产妇适当试产,可降低产妇的再次剖宫产率。
  • 李静文, 左慧萍, 杨晓红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68-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分析宫内节育器嵌顿取出困难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因并总结其治疗经验。 方法 对本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28例宫内节育器嵌顿取出困难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嵌顿的节育器类型主要为爱母环和金属圆环分别占39.3 %和53.6 %;上环年数较短的育龄期妇女主要嵌顿的是爱母环,上环年数较长的妇女主要嵌顿的是金属圆环;部分嵌顿和完全嵌顿为67.9 %和32.1 %,均成功取出。 结论 爱母环的放置需定期复查,围绝经期妇女适时取环,阴道彩超、宫腔镜及腹腔镜手术是诊治节育器嵌顿的有效方法。
  • 裴建伟, 管莉文, 刘新荣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70-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心理疏导配合音乐疗法对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应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心理疏导配合音乐疗法,观察疼痛相关指标。 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术后6、12、24 h疼痛程度轻,且自然睡眠时间长[(7.3±1.5)h],自我评定睡眠质量高[(2.3±1.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心理疏导配合音乐疗法可以缓解剖宫产术后产妇的疼痛。
  • 计划生育
  • 何春妮, 黄润瀚, 王凤玫, 何晓宇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72-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取器失败在宫腔镜指导下取器的临床效果。 方法 30例在本院门诊及外院行IUD取器失败的妇女,宫腔镜定位及直视下取出节育器。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 宫腔镜观察宫内IUD位置,诊断IUD环嵌入子宫肌层、环黏连、环断裂、环断裂部分残留分别占53.3 %、20.0 %、16.7 %、10.0 %。在宫腔镜下30例全部顺利取出。取器术中及术后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适。 结论 IUD嵌顿患者应用宫腔镜指导下取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生殖医学
  • 陶淑贞, 张燕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73-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开放式心理访谈法,对在本院接受lVF-ET妊娠发生先兆流产的95例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情况。 结果 难免流产6.3 %,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手术24.2 %,保胎成功69.5 %,治愈出院;患者干预后紧张、焦虑和恐惧,压抑和悲观,依赖性增强的发生率分别为27.4 %、15.8 %、8.4 %,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接受生殖辅助技术妊娠妇女存在不同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妇女的个性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孕期指导,帮助其创造积极平稳的内环境,安全渡过妊娠期及分娩期。
  • 刘强, 刘华倩, 孙雪冰, 秦海霞, 王惠娟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75-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女性不孕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价值。 方法 通过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4 11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病因诊断,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原发不孕、继发不孕分别为31.1 %和68.9 %;原发不孕组既往曾有各种盆腹腔手术史、诊断为多囊卵巢或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宫颈病变、内生殖器官发育畸形和输卵管单侧阻塞的发生率分别为16.4 %、10.2 %、20.9 %、18.6 %、10.1 %和15.7 %,继发不孕组分别为40.8 %、5.8 %、11.1 %、8.0 %、4.5 %和27.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盆腔炎及EMT是女性不孕的两大主要病因,输卵管阻塞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是不孕症理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 遗传与出生缺陷
  • 韩慧, 李菱, 李钊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79-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西长安街社区2009—2012年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状况,探讨社区干预措施。 方法 以人群出生缺陷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 结果 2009—2012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9.0 ‰,前5位的出生缺陷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多(并)指/趾、外耳畸形、隐睾和内脏畸形,发生率分别为13.7 ‰、3.8 ‰、3.4 ‰、1.9 ‰和1.5 ‰;占总出生缺陷的构成比为84.2 %。流动人口高于常住人口,高龄或低龄产妇高于适龄产妇,母亲其他民族高于汉族,第二季度分娩高于其他季度。分娩季度可能是出生缺陷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 西长安街社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全国水平,先天性心脏病是主要的缺陷类型。应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完善流动孕产妇孕期保健管理,重视产前检查。
  • 妇儿临床
  • 许佳, 朱玉莲, 顾逢春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82-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25岁,孕00,因“孕41+1周,门诊B超发现羊水过少,羊水指数3.5”入院待产。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一女婴,体重2 750 g,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术中见子宫右侧圆韧带浆膜层下方竖行埋藏一黑褐色长约4 cm,直径约1 mm的缝针,质硬,以血管钳挟持缝衣针针尾部,使尾部刺破浆膜层,露出于腹腔,取出缝针。缝针呈黑色,锈蚀。产妇既往体健,月经正常,无痛经,无慢性盆腔疼痛。追问病史,患者5岁时误吞服史。
  • 综述
  • 甄志平, 杨秋颖, 李晗冉, 付丽敏, 崔景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83-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以中国学术期刊(CNKI)和 Springer online journals为资料库,对近5年370篇国内外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文献资料进行探讨分析,了解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流行现状及研究进展。研究发现,中国近年来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激素替代疗法、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中医药辩证论治,而运动锻炼或运动结合其他疗法防预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以及对农村更年期妇女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颇显空白,应将其列为体育、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 赵金琦, 沈洁, 潘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86-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环境因素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环境有害因素对自然流产影响的研究进展。PM2.5因其化学成分复杂且缺乏充分研究数据,对自然流产的影响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 张宏玉, 张惠欣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89-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复习有关正常分娩的研究,发现有关产程时限性研究存有较大争议,临产的起点判断比较困难,而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的时限,各种文献资料中相差很大,各国的管理原则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临床延用的以Friedman研究为基础的产程管理,时限可能过于严格,并且没有证据表明这种严格的时限性管理对母儿结局有益。我国常规的平卧位分娩、指导下的用力方式,不利于自然分娩;临床中产程管理原则存在过于求快的现象。时代在变化,人群的特征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有可能影响产程的进展。因此,认为有必要开展自然产程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重新界定产程的生理特征,重视临产的管理和产程延长的判断,鼓励产妇自由体位分娩,促进自然分娩。如果产程在进展,母子情况良好,不应单纯因时限原因而决定剖宫产或阴道助产。
  • 林若芸, 冯贵雪, 张波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25(2): 193-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类胚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早期胚胎的正常发育必须依赖于源自生殖道上皮细胞的信号,而且提供某些生长因子或清除微环境中有害物质等都将有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胚胎体外培养是模拟体内的发育过程,众多因素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胚胎的发育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