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期刊检索
下载专区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6年 27卷 5期
刊出日期:2016-10-10

妇幼保健
妇儿临床
生殖医学
遗传与出生缺陷
实验研究
综述
卫生事业管理
   
生殖医学
401 杨艳, 夏天, 张靖靖, 马瑞红, 王宝娟
p53基因Arg72Pro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地评价p53基因Arg72Pro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hochrane、Medline、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关于p53基因Arg72Pro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12月3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病例组991例,对照组91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53基因Arg72Pro多态性与增加患复发性流产的风险相关(Pro/Pro与Arg/Pro+Arg/Arg的OR=2.22,95% CI为1.27~3.89;Pro/Pro与Arg/Arg的OR=2.23,95% CI为1.05~4.73;Pro/Pro与Arg/Pro的OR=1.89,95% CI为1.36~2.64)。结论 p53基因Arg72Pro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发病风险增高相关。
2016 Vol. 27 (5): 401-407 [摘要] ( 169 ) [HTML 42KB] [PDF 2779KB] ( 326 )
468 张佳楠, 李萌, 汤小晗, 邓锁, 卢美松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其手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其手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38例IVF治疗的新鲜周期患者,分为非手术组、手术组、输卵管因素不孕组。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基础卵巢内分泌状态、Gn天数及用量、获卵数、MII卵数、受精数、2PN、hCG日激素、优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 手术组月经第3天基础激素FSH水平明显高于输卵管组和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组与输卵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Gn天数、Gn用量、hCG日激素、移植日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组及手术组的获卵数、MII卵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低于输卵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卵管组婴儿安全出生比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卵管组临床妊娠比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组单侧巧克力囊肿患者54例,非巧克力囊肿侧的平均获卵数(4.1±2.8),明显高于巧克力囊肿侧(3.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单侧巧克力囊肿剥除手术患者28例,非手术侧的平均获卵数(5.1±4.0),明显高于手术侧(3.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本身影响IVF过程和结局。手术剥除囊肿不能改善IVF的治疗结局。
2016 Vol. 27 (5): 468-471 [摘要] ( 211 ) [HTML 27KB] [PDF 745KB] ( 409 )
妇幼保健
408 梁文英, 安勇博, 丁瞳, 徐新杰, 吕玲, 魏青云, 李黎, 张嵘
孤独症与正常儿童幼儿期亲子间分离事件和亲密行为与儿童玩耍方式的差异研究
目的 探索孤独症与正常儿童幼儿期经历亲子分离事件和亲密行为及儿童玩耍方式的差异。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的116例孤独症儿童为孤独症组,92例性别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为正常组。采用自编儿童幼儿期成长环境调查表,对两组儿童入3岁前的成长环境与玩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孤独症组在“亲子长期分离”(18.1%)、“不与陌生儿童玩耍”(91.4%)、“偏好与异性玩耍”(20.7%)方面均高于正常组(6.5%、32.6%、6.5%),在“亲子间亲密动作”(21.8%)方面低于正常组(47.8%)。孤独症女童幼儿期经历“亲子长期分离”(36.8%)多于孤独症男童(14.4%)。结论 孤独症儿童家庭幼儿期经历亲子分离事件更多,并呈现更少亲子间亲密行为,且孤独症女孩家庭更为明显。孤独症儿童与陌生儿童玩耍异常,尤其表现为同性交往下降。
2016 Vol. 27 (5): 408-411 [摘要] ( 164 ) [HTML 33KB] [PDF 730KB] ( 539 )
412 曾梦歆, 张波, 陈娟
产妇0~6个月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0~6个月产妇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的情况,探讨影响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在全国的东、中、西部分别抽取一个省(市);在每个省(市)分城乡两层,全国共抽取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个乡镇卫生院。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召集所有其辖区范围内或曾在该医院分娩的0~6个月产妇,由调查员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使用“母乳喂养的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产妇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0~6个月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为34.5%,65.5%产妇未能坚持纯母乳喂养,主要原因为产妇自觉“乳汁分泌不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汉族、教育水平不高、无业、剖宫产、县级以上医院分娩以及分娩后1 h以上开奶是影响0~6个月产妇进行纯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 结论为保证0~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持续稳步提升,应针对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因素,采取特殊时点强力干预、特殊人群个性指导、县级机构加强管理、认知误区及时纠正等应对措施。
2016 Vol. 27 (5): 412-416 [摘要] ( 192 ) [HTML 35KB] [PDF 727KB] ( 498 )
424 张丽, 董彦会, 马军
试管婴儿双胎的母儿围生期情况
目的 探讨试管妊娠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母儿一般临床特征及试管妊娠双胎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北京某医院分娩的172对试管妊娠双胎(试管妊娠组)和476对自然妊娠双胎(自然妊娠组)。比较两组母亲生育时年龄、妊娠时间、分娩方式、妊娠期合并症及两组新生儿的情况。结果 试管妊娠组母亲生育时平均年龄高于自然妊娠组,平均妊娠时间低于自然妊娠组,母亲为高龄产妇、剖宫产、先兆流产史、胎盘前置、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管妊娠组新生儿双胎体质量差异率≥25%的比率(7.0%)高于自然妊娠组(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试管双胎妊娠孕妇的产前检查和胎儿的监护,预防妊娠并发症,防止母婴不良结局。
2016 Vol. 27 (5): 424-426 [摘要] ( 149 ) [HTML 26KB] [PDF 715KB] ( 313 )
427 白承续, 郭欣, 徐文婕, 刘峥, 花晨曦, 刘亨辉
北京市中小学校食堂及学生午餐供餐状况
目的 研究北京市中小学校食堂及学生午餐供餐状况,为学校食堂标准体系建设和学生营养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教委所属全部1 332所公立中小学校午餐供餐情况和学校食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3.8%的学校有食堂(包括自办食堂和托管食堂,下同),68.9%的学生在校吃午餐。457所学校自办食堂中有36.1%配备营养师。供餐单位提前公布带量食谱的为58.7%,按年龄制定食谱和为肥胖或营养不良学生提供食谱的分别为10.7%和8.2%。结论 学校应完善食堂建设,加强营养师队伍建设,开展学生营养健康教育,使我市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真正得到改善。
2016 Vol. 27 (5): 427-431 [摘要] ( 264 ) [HTML 34KB] [PDF 786KB] ( 667 )
432 马春华, 吐尔逊阿衣·买买提明, 王琳, 朱开春, 玛依努尔·尼牙孜
高危型HPV基因型检测在新疆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高危型HPV基因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8月于新疆地区行宫颈癌筛查女性564例,应用第二代反向点杂交捕获法(HC2)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TCT)进行HPV基因型定性检测及细胞分类学诊断,对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定性诊断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COBAS HPV)对剩余宫颈剩余脱落细胞进行高危型HPV(HR-HPV)基因型检测。结果 高危型HPV基因型检测在诊断CIN2+病变时优于HC2、TCT检测,不同液基细胞学分级及组织病理分级中HR-HPV感染率不同,随细胞学及病理学诊断级别升高,HR-HPV感染率上升,HPV-16型感染率上升。各级别宫颈病变以HPV-16及合并HPV-16型感染为主,HPV-16型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分布无差异。高危型HPV基因型检测对ASCUS分流优于HC2。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宫颈各级别病变中以HPV-16型及合并HPV-16型感染为主;随细胞学及病理学诊断级别升高,HR-HPV感染率上升;HR-HPV基因型检测优于HC2、TCT检测,在新疆地区宫颈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 Vol. 27 (5): 432-437 [摘要] ( 234 ) [HTML 44KB] [PDF 754KB] ( 528 )
438 孙艳, 蔡雁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妊娠期糖尿病及巨大儿的关系
目的 探讨孕妇胎盘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及巨大儿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生产巨大儿(新生儿体重≥4 000 g,12例,GDM巨大儿组)和正常体重儿(2 500 g≤新生儿体重<4 000 g,12例,GDM正常儿组)及正常产妇生产巨大儿(12例,巨大儿组)和正常体重儿(12例,正常儿组)胎盘中bFGF的含量,比较4组差异。结果 以正常儿组为阴性对照,GDM正常儿组和正常儿组的bFGF相对表达量为(4.47±3.73)和(1.64±1.20),GDM正常儿组bFGF的表达量升高;以巨大儿组为阴性对照,GDM巨大儿组和巨大儿组bFGF相对表达量为(1.73±1.61)和(1.11±0.64),GDM巨大儿组bFGF表达量升高;以GDM正常儿组为阴性对照,GDM正常儿组和GDM巨大儿组bFGF相对表达量为(1.36±1.14)和(1.23±1.23),GDM巨大儿组bFGF表达量降低;以正常儿组为阴性对照,正常儿组和巨大儿组bFGF表达量为(1.64±1.20)和(1.53±1.60),巨大儿bFGF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总体正常儿组为阴性对照,总体正常儿组和合并巨大儿组bFGF相对表达量为(1.68±1.67)和(1.51±1.71),合并巨大儿组bFGF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胎盘中bFGF表达量增加;巨大儿时胎盘中bFGF表达降低。
2016 Vol. 27 (5): 438-440 [摘要] ( 226 ) [HTML 24KB] [PDF 722KB] ( 305 )
441 赵冰, 张文静*, 蒋风萍, 崔惠景, 屈飞飞
不同年龄高校女教工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北京高校不同年龄女教工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整群抽取3 436名进行健康体检的35~70岁女教工,进行人体体质测量、各项生化指标检测,以调查问卷形式采集一般信息。结果 女教工整体MS的患病率为19.9%。随着年龄的增长,MS的患病率逐渐升高,45岁后MS的患病率为28.8%,较45岁前9.0%明显增高。45岁后腰围、血清葡萄糖、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45岁前水平。结论 高校女教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整体较社会人群低,但45岁后MS患病率显著增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应加强宣传教育,及早采取预防及干预措施,减少MS的患病率。
2016 Vol. 27 (5): 441-443 [摘要] ( 84 ) [HTML 22KB] [PDF 814KB] ( 377 )
444 易烈致, 陈雷平, 杨志芹, 高武红, 谢雨芳, 刘序华, 陈维清
深圳市南山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与营养状况的队列研究
目的 通过队列研究探讨深圳市南山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的关系及其生长发育规律。方法 纳入南山区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本院出生且在本院儿保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婴儿362例,按出生情况划分为足月适于胎龄儿组(n=185)、足月小于胎龄儿组(n=58)、早产适于胎龄儿组(n=55)、早产小于胎龄儿组(n=64),随访婴幼儿至3岁,各组按受孕开始计算并调整月龄,记录其各个时段体格发育状况。结果 4组生长发育模式相似;早产适于胎龄儿组在13~14个月、16~17个月、19~20个月、22个月、28个月体重及身长增长值均明显高于足月小于胎龄儿组及足月适于胎龄儿组;足月小于胎龄儿组在各时点体重、身长均明显低于足月适于胎龄儿组,早产小于胎龄儿组在各时点体重、身长均明显低于早产适于胎龄儿组。结论 小于胎龄儿体格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适于胎龄儿;但其生长发育模式表现出追赶现象。
2016 Vol. 27 (5): 444-446 [摘要] ( 118 ) [HTML 23KB] [PDF 729KB] ( 389 )
妇儿临床
417 张丽娜, , 吴青青, 姚苓, 马玉庆, 王莉, 张铁娟, 韩吉晶, 孙丽娟, 李晓菲
胎儿期卵圆孔、卵圆瓣异常的超声表现及预后
目的 探讨胎儿期卵圆孔、卵圆瓣异常的超声表现及预后分析。方法 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卵圆孔偏大、偏小、近闭合、闭合,卵圆瓣冗长、膨出瘤时,测量卵圆孔内径,观察卵圆瓣形态及活动幅度,卵圆瓣呈弧形膨出时,测量其顶点至卵圆孔内径的距离;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卵圆孔处血流方向,血流频谱形态及流速;所有胎儿均随访至出生后12个月。结果 产前超声发现卵圆孔、卵圆瓣异常共25例;1例急诊剖宫产分娩,2例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分娩;生后随访发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2例。结论 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卵圆孔、卵圆瓣异常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超声随访观察其孕期变化及生后情况,对产前分娩方式时机的选择及临床预后的咨询提供重要依据。
2016 Vol. 27 (5): 417-419 [摘要] ( 232 ) [HTML 27KB] [PDF 716KB] ( 2087 )
447 戴宇, 金平, 彭艳
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二者相关性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和18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OPN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OPN和MMP-9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OPN和MMP-9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有关,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和是否淋巴转移无关。二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P <0.05)。结论 OPN和MMP-9表达升高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分化、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OPN和MMP-9有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靶点。
2016 Vol. 27 (5): 447-449 [摘要] ( 174 ) [HTML 20KB] [PDF 856KB] ( 311 )
450 陆敏华, 赵华, 赵敏, 印永祥, 张金秋, 梁洁
成功妊娠伴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病理分析
本文对1例成功妊娠伴有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肿瘤位于子宫左侧宫角部,切面灰白暗红色,略呈编织状;组织学见肿瘤细胞丰富,呈编织状、索状排列,细胞梭形,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部分细胞轻—中度异型,伴坏死、淋巴细胞、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肿瘤内分布螺旋状小动脉,常见瘤细胞围绕其周围呈漩涡状分布。核分裂4~10个/10HPF,局部见浸润性边界;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10、CD99,Ki-67增殖指数为20%。成功妊娠伴有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2016 Vol. 27 (5): 450-452 [摘要] ( 98 ) [HTML 22KB] [PDF 934KB] ( 529 )
453 赵江红, 余艳萍, 谭琴, 梁丽霞
196例孕妇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带菌与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了解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带菌情况及GBS带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核酸检测法对196例晚期妊娠孕妇进行GBS检测,比较孕30~34周(实验组A)与孕35~37周(实验组B)带菌情况及妊娠结局。两次检测均阳性的16例为实验组C,其余不限孕周GBS筛查两次均阴性的孕妇15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孕30~34周GBS阳性检出率为14.8%,孕35~37周GBS阳性检出率为12.8%,实验组C的概率8.2%;实验组C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50.0%、37.5%和37.5%,对照组分别为24.1%、12.0%和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孕30~34周、孕35~37周与对照组相比,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持续GBS带菌明显增加了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和胎儿窘迫的发生风险,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的影响,应对妊娠晚期孕妇常规行GBS筛检,并注意防治持续的GBS带菌状态。
2016 Vol. 27 (5): 453-454 [摘要] ( 97 ) [HTML 18KB] [PDF 672KB] ( 529 )
455 张俊荣, 王少为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产妇24例,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17例非活动期产妇获得新生儿16例,分娩方式自娩4例,产钳1例,剖腹产11例,孕产妇死亡1例;7例活动期产妇获得新生儿2例,均为剖腹产,中期引产5例。结论 对SLE患者行合理宣教,选择合适的妊娠时机,加强母婴监护,合理用药,可明显改善母婴结局。
2016 Vol. 27 (5): 455-456 [摘要] ( 114 ) [HTML 16KB] [PDF 787KB] ( 960 )
457 刘建丽, 厉红, 王兰英
儿童1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情况的分析
目的 了解1型糖尿病儿童低血糖的发生率、诱因、发生时间及低血糖表现。方法 2008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儿共14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42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20例,每日2次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常规治疗组)86例。请患儿及其家长坚持一日测血糖8次,共同观察、记录3个月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分析所测可能的原因、发生时间及低血糖表现。比较3组不同检查时间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148例患儿共完成血糖监测106 209例次,漏测351例次,漏测率0.3%。共发生低血糖625例次,其中无症状低血糖255例次,症状性低血糖370例次,严重低血糖27例次。平均低血糖发生1.41次/(人·月),重度低血糖0.73次/(人·年)。常见临床表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乏力(11.2%)、饥饿感(10.9%)、震颤(7.5%)、恶心(6.1%)及困倦(5.4%)。3组早餐后2小时、午餐前、晚餐前、凌晨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泵组早餐后2小时和凌晨、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午餐前、常规治疗组晚餐前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其他组高。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和胰岛素泵组午餐后2小时的低血糖的发生率最高,常规治疗组午餐前低血糖的发生率最高,高于同组其他时间。常见的低血糖发生原因前3位为运动量相对增加(35.1%)、糖尿病饮食食谱发生变化(29.9%)、由心理因素导致进餐少(18.2%)。结论 低血糖在1型糖尿病儿童中常见。低血糖的表现以乏力、饥饿感、震颤最常见。低血糖的发生时间多为午餐后及晚餐前。
2016 Vol. 27 (5): 457-459 [摘要] ( 103 ) [HTML 28KB] [PDF 713KB] ( 341 )
460 毛邱娴, 林岱华, 李力衡, 周敬珍
血管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无效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失败的原因。方法 分析本院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病例资料,总结失败原因及对策。结果 两组DIC、休克、剖宫产、阴道产、胎盘植入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血供存在特殊解剖学特点是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可能失败的原因。
2016 Vol. 27 (5): 460-462 [摘要] ( 169 ) [HTML 19KB] [PDF 678KB] ( 501 )
463 刘银凤
太原市某医院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动态变化
目的 分析本院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动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5月本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4 206例(阴道分娩2 342例,剖宫产1 864例)分析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2010—2014年的剖宫产率有所下降,但平均剖宫产率仍为44.3%。2010—2014年,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从13.5%上升至26.6%;瘢痕子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从12.9%上升至17.7%;以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从29.2%下降到18.3%,以难产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从29.8%下降到22.4%;而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及其他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恰当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等导致的不必要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2016 Vol. 27 (5): 463-465 [摘要] ( 139 ) [HTML 23KB] [PDF 672KB] ( 282 )
466 刘丽群
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多导睡眠监测中有效的护理方法
目的 探讨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和在多导睡眠监测中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睡眠障碍患儿80例,分析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将患儿分为综合性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0例。综合性护理组分别在多导监测前、中和后行密切观察和个体化护理;常规组在多导睡眠监测行密切观察,比较两组护理的优缺点。结果 多导睡眠监测成功共73例,占91.3%(73/80)。多导睡眠监测反映影响儿童睡眠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为睡眠呼吸障碍,占75.3%。综合护理组多导睡眠监测成功率为97.5%,高于常规护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睡眠呼吸障碍是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应在多导睡眠监测前、中和后行个体化的综合护理。
2016 Vol. 27 (5): 466-467 [摘要] ( 108 ) [HTML 20KB] [PDF 687KB] ( 490 )
483 王昊珏, 陆显义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致肾缩小1例
2016 Vol. 27 (5): 483-484 [摘要] ( 86 ) [HTML 11KB] [PDF 654KB] ( 459 )
遗传与出生缺陷
420 魏倩, 梁芳, 黄奎奎, 杨言军, 李芝兰
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及死亡率变化趋势
目的 分析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兰州市2009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所有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围产儿的资料。采用年估计百分比变化法(EAPC)评价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高于农村,全市和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有上升趋势,其EAPC值分别为11.9%、14.1%;围产儿死亡病例以死胎为主,7天内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EAPC值为-15.9%。结论 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城镇高于农村;围产儿死亡病例以死胎为主,7天内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
2016 Vol. 27 (5): 420-423 [摘要] ( 208 ) [HTML 30KB] [PDF 723KB] ( 429 )
472 郝建珍, 耿红, 栾艳秋, 陈燕杰
北京市东城区1995—2014年主要出生缺陷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北京市东城区1995—2014年主要出生缺陷变化趋势,研究其发生规律,了解产前筛查和不同形式的产前诊断对减少出生缺陷的贡献。方法 利用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及产科质量数据系统,总结北京市东城区从1995年初—2014年底出生缺陷及围产相关数据。结果 北京市东城区1995—2014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波动于9.4‰~39.2‰,中位发生率为19.9‰。选取最优回归方程为幂函数拟合,y=9.501X0.334,调整后R2=0.614,P<0.001,残差平方和=0.804,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围产出生缺陷率无明显上升趋势。前8名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以较为稳定的发生率始终居于出生缺陷顺位第一;多/并指/趾、唇腭裂、脑积水、唐氏综合征、肢体短缩、外耳畸形、尿道下裂也是较为常见的出生缺陷。脑积水的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线性回归R2=0.96,P=0.02)。男胎总体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女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道下裂发病均为男胎;多/并指/趾、唇腭裂、外耳畸形男胎的发病率高于女胎;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积水、唐氏综合征、肢体短缩的男、女发病率无差异。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1995—201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波动于9.4‰~39.2‰,中位发生率为19.9‰,呈现缓慢上升趋势。随着产前诊断率逐年稳步提高,围产出生缺陷率较总体出生缺陷率无上升趋势。
2016 Vol. 27 (5): 472-474 [摘要] ( 207 ) [HTML 23KB] [PDF 794KB] ( 396 )
实验研究
475 高莹, 刘怡璘, 徐向平
β-catenin和GSK-3β在红藻氨酸点燃动物模型颞叶癫痫形成中的变化
目的 探讨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分子β-catenin、GSK-3β mRNA在红藻氨酸(KA)致痫大鼠颞叶癫痫形成中的时间变化过程及丙戊酸钠(VPA)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生后30天的雄性SD大鼠,经皮下注射KA制成颞叶癫痫动物模型后,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KA后不同时期大鼠海马组织中Wnt信号通路分子β-catenin和GSK-3β mRNA的表达,并观察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KA致痫后在颞叶癫痫形成过程中,KA组急性期β-catenin mRNA的表达(0.76±0.06)较对照组(1.00±0.00)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癫痫形成初期的表达(1.00±0.07)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期的表达(1.33±0.2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组动物海马组织急性期GSK-3βmRNA的表达(0.72±0.12)较对照组(1.00±0.00)显著下降,癫痫形成初期(0.41±0.12)较对照组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慢性期(0.82±0.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红藻氨酸+丙戊酸钠组大鼠海马组织GSK-3β和β-catenin mRNA的表达,在颞叶癫痫形成的不同阶段与对照组比较,与KA组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nt5a可能通过经典的Wnt信号通路调控KA点燃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发生参与颞叶癫痫的产生。丙戊酸钠的抗痫作用机制与大鼠海马β-catenin、GSK-3β信号分子无关。
2016 Vol. 27 (5): 475-479 [摘要] ( 153 ) [HTML 34KB] [PDF 755KB] ( 335 )
卫生事业管理
480 刘延锦, 蔡立柏, 董悦芝
生殖中心中专护生带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护生的带教情况,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在生殖中心开展规范化培训和带教,培训内容为生殖基础知识、临床实践以及专科护理能力,并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结果 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高达95%以上,经过系统带教后,护生对于生殖中心有较为系统的了解,丰富了专科理论知识,增强了护理操作技能及生殖专科护理能力。结论 在生殖中心开展系统化的护理临床带教,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生的专科护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操作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生对整体带教的满意度,对护生的日后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2016 Vol. 27 (5): 480-482 [摘要] ( 80 ) [HTML 23KB] [PDF 668KB] ( 315 )
综述
485 刘梅梅, 丁慧, 尹晓静, 王珊, 李肖肖, 于彩虹
PCOS卵巢血流灌注特点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生殖内分泌疾病,是引起生育期女性生育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PCOS患者卵巢血流灌注较正常卵巢丰富。卵巢的血流状况在卵泡的正常发育、排卵及卵巢激素的分泌上起着关键作用,卵巢血流灌注的异常可能导致了PCOS的发生与发展。本文主要对PCOS患者的卵巢血流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探讨,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2016 Vol. 27 (5): 485-487 [摘要] ( 190 ) [HTML 28KB] [PDF 675KB] ( 437 )
488 王萌璐, 陈倩
子宫动脉血流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复发性流产患者中,仍有半数以上原因不明。随着彩色多普勒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子宫动脉血流是影响胚胎种植发育的重要因素,无法解释的复发性流产与子宫动脉血流密切相关。而在治疗方面,可以通过改善子宫动脉的血流灌注来降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丢失率。   
2016 Vol. 27 (5): 488-490 [摘要] ( 174 ) [HTML 29KB] [PDF 734KB] ( 939 )
491 张新艳, 姚元庆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子代安全性研究进展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子代人数的增加和生存时间的延长,人们对其围生期结局、出生缺陷、基因印迹改变和远期发育等方面的健康风险有了较以往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亲代的不孕背景及胚胎操作导致的子代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可能是导致ART子代健康风险增加的基础。全面的评估尚需要大样本、高质量、前瞻性的对照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有利于今后对ART方案进行针对性地改善和优化,降低子代风险。   
2016 Vol. 27 (5): 491-493 [摘要] ( 166 ) [HTML 29KB] [PDF 677KB] ( 684 )
494 林琳, 张广美
Eph蛋白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Eph蛋白是酪氨酸激酶受体中最大的受体家族,能够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互作用、调控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移的发生等方式,影响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和侵袭转移。国内外研究发现,在卵巢癌组织中存在多种Eph蛋白的表达异常。随着进一步研究,将Eph蛋白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目标,改变肿瘤中Eph蛋白的表达可能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新方法。   
2016 Vol. 27 (5): 494-496 [摘要] ( 151 ) [HTML 26KB] [PDF 671KB] ( 344 )
497 黄映琴, 张波
行全胚冷冻预防OHSS的研究新进展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目前辅助生殖技术中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如何有效地预防OHSS的发生以提高助孕安全性及获得理想的临床结局一直是生殖医学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目前研究认为选择性全胚冷冻是预防OHSS的一项有效的举措,本文通过探索OHSS风险患者行选择性全胚冷冻的参考指标、全胚冷冻的时机、临床结局、安全性及其利弊等方面,以期得出选择性全胚冷冻的临床策略,为提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效率及安全性提供依据。   
2016 Vol. 27 (5): 497-500 [摘要] ( 112 ) [HTML 38KB] [PDF 689KB] ( 378 )
编辑部公告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中心楼107 
邮政编码:100191  电话&传真:010-8280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