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3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5-11
  

  • 全选
    |
    封面+目录
  •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长篇论著
  • 黄琬桐, 庞梓溪, 金蕾, 张杰, 孟文颖, 靳蕾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01-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与胎儿腹壁缺陷(包括腹裂、脐膨出)风险的关系,评价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对先天性腹壁畸形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北京市通州区孕期保健系统和出生缺陷系统2013—2018年63 715例单胎妊娠的母子对的信息为基础,用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调整不同对比组间的人群特征差异后,以泊松对数线性模型分析母亲围受孕期叶酸补充剂服用情况与胎儿腹壁缺陷的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腹裂、脐膨出的总患病率分别为3.5/万和2.8/万,与母亲围受孕期未服用叶酸组相比,母亲服用单纯叶酸片或含叶酸的复方营养素组、低频或高频服用叶酸组胎儿的腹壁缺陷总体风险分别下降了82%、88%和74%。对于单发型腹壁缺陷,母亲服用叶酸组、低频或高频服用叶酸或含叶酸的复方营养素组胎儿的患病风险也低于不服用组,调整风险比aRR(95%置信区间,95% CI)分别为0.15(95% CI:0.09~0.24),0.10(95% CI:0.04~0.20)和0.25(95% CI:0.14~0.41)。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单纯叶酸片与服用含叶酸的复方营养素组相比,胎儿腹壁缺陷总患病率和单发缺陷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RR分别为0.81(95% CI:0.47~1.39)和0.56(95% CI:0.28~1.08)。结论 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可有效降低胎儿腹壁缺陷的发生风险,单纯叶酸片预防效果与含叶酸复方营养素效果类似。“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有效降低了人群的腹壁缺陷的风险。
  • 李玉欢, 安航, 陈俊熹, 张乐, 王斌, 李智文, 刘晓红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07-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SGA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年10月起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前瞻性孕产妇队列,募集时发放问卷收集孕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定期通过医院数据管理部门调取孕妇分娩记录完成随访。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截至2019年11月,本研究共纳入3 174名娩出单胎活产儿的孕妇,计算SGA的发生率并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资料分析,获得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北京市海淀区SGA发生率为5.3%(169/3 174),其中足月SGA发生率为4.73%(150/3 022),早产SGA发生率为0.60%(19/152)。卡方检验发现SGA的发生与孕妇孕前BMI、产次、瘢痕子宫、胎盘粘连、子痫前期和贫血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前BMI<18.5 kg/m2(OR=1.74,95%CI:1.13~2.66, P=0.011)和子痫前期(OR=5.14,95%CI:2.75~9.60, P<0.001)是SGA发生的危险因素;妊娠期贫血(OR=0.66,95%CI:0.46~0.96, P=0.023)是SGA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人群SGA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SGA发生率受多因素影响,应及时评估孕妇情况,做好孕期营养指导和临床干预,采取综合措施以降低SGA发生率。
  • 徐韵涵, 安琳, 朱思雨, 叶欣欣, 奕倩, 冯燕, 周一敏, 张丹, 宋培歌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12-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析全球健康和疾病的发育起源(DOHaD)理论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为推动该领域研究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5—2020年间Web of Science收录的DOHaD理论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以Citespace软件为可视化工具,通过对国家、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分析以及突现词探测技术探索DOHaD理论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结果 最终纳入1 008篇有效文献。近年来,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持续上升,英、美两国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当前研究的热点主题集中于生命早期营养不良相关健康结局、生物学机制以及胎儿期暴露。体外受精、氧化应激及内分泌干扰物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结论 全球DOHaD理论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健康结局、生物学机制、胎儿期暴露、体外受精、氧化应激以及内分泌干扰物是全球DOHaD领域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 李一辰, 杨晓尘, 云青萍, 何辉, 常春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18-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05年到2014年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变化,探索其在不同性别及地区的差异。方法 基于2005年和2014年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分别抽取6 406名和6 196名3~6岁儿童测量身高、体重,依据《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计算生长发育指标,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广义线性模型进行统计推断。结果 2014年男、女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均低于2005年(P<0.05),超重率均高于2005年(P<0.05)。2005年农村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发生率高于城市(P<0.05),但2014年农村和城市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发生率无显著差异。2005年城市儿童超重率比农村儿童高4.5%(P<0.01),2014年农村儿童超重率比城市高2.2%(P<0.05),交互作用检验表明2014年相较于2005年,农村儿童超重风险是城市儿童的1.59倍(95% CI:1.40~1.81)。结论 2005—2014年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率显著降低,但儿童生长发育趋势呈现城乡差异,农村儿童超重风险高于城市,应采取有效干预策略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 刘娜, 王绪东, 罗璨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23-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江苏省宫颈癌检查项目的成本效果,为项目持续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9—2019 年各市上报的宫颈癌检查项目季度统计表,采用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宫颈癌检出率和早期发现成本系数等指标来评价项目效果。结果 2009—2019年间,每年参加宫颈癌检查的人数逐年增多,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早期发现成本系数也逐年下降,由2009年的25.7降至2019年的3.6。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宫颈癌检出率和早期发现成本系数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结论 江苏省的宫颈癌检查项目取得较好的成本效果,今后应通过完善信息化建设开展更为详尽的分析,以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检查策略,从而使更多的人群受益。
  • 张璐, 杨惠娟, 刘凯波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28-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子代不良结局发生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中登记的2 872例双胎妊娠孕妇及其子代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进行了早孕期绒毛膜性超声确认,并有明确妊娠结局。根据超声提示的双胎绒毛膜性将孕妇分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组(单绒组,n=642)和双绒毛膜双胎妊娠组(双绒组,n=2 230)。比较单绒组和双绒组子代不良结局(<28周流产、围产期死亡、双胎均死亡和出生缺陷等)的差异,对影响单绒组和双绒组子代不良结局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绒组和双绒组子代发生<28周流产率(分别为15.0%、9.0%,OR=1.85,95%CI:1.50~2.27)、围产期死亡率(分别为1.0%、0.4%,OR=3.22,95% CI:1.45~7.12)和双胎均死亡率(分别为12.0%、4.6%,OR=2.71,95% CI:1.91~3.83)的风险高于双绒组子代;子代不同孕周死亡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孕14~27周、孕14周前、孕28~33周和孕≥34周,单绒组子代死亡风险均高于双绒组。单绒组子代出生缺陷发生风险高于双绒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比6.7%,OR=1.04,95% CI:0.80~1.35)。结论 单绒双胎妊娠在子代流产、围产期死亡和双胎均死亡的风险均高于双绒双胎妊娠,早孕期开始超声筛查确定绒毛膜性、中孕期加强定期检查和胎儿畸形筛查、晚孕期持续加强对每一个胎儿的关注并适时终止妊娠,对于改善双胎子代结局有积极意义。
  • 周虹雨, 谢宝国, 吴亚妹, 冯玉莹, 卢伟英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34-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生长激素添加对于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首次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从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进行IVF-ET患者的资料,纳入研究对象236人并同时满足高龄(35岁≤~<40岁)和DOR的诊断标准。按照促排卵过程中是否添加生长激素(GH)将患者分为两组:118例单用促性腺激素(Gn)为对照组,118例为Gn+GH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等相关妊娠结局数据并对其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病人年龄、不孕时间、体质指数(BMI)、窦卵泡数(AFC)、性激素程度、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值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研究对象Gn总使用计量、使用时间、扳机日P水平、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2PN受精率、平均移植胚胎数、周期取消率等指标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Gn+GH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Gn+GH组着床率以及妊娠率大于对照组,但经过统计学分析后无差异性(P>0.05)。结论 针对高龄(35岁≤~<40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在促排卵过程中使用生长激素能够增加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以及提高优质胚胎率。
  • 陈诗琪, 帅志容, 赵梓伶, 彭鸣明, 陈燕彬, 李彦霖, 何琳坤, 周天津, 刘伟信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39-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四川省三州地区助产机构产科用血的空间可及性。方法 采用空间分析法,利用地区机构活产数、设有输血科和常规备血的机构占比、机构到供血点往返驾车时长和供血半径作为评价指标,分别从供应与需求角度对三州地区产科用血的现况和可及性进行分析。结果 三州地区产妇分布不均且较为分散;助产机构设置输血科和进行常规备血的比例低,占比分别为59.3%和29.1%;供血点仅有5家且空间分布不合理,供血点平均供血半径为131公里,助产机构往返供血点的平均驾车时长为5.6 h,助产机构产科用血的空间可及性较差。结论 为有效保障母婴安全建议四川省三州地区根据其服务人口的分布特点加设储血点。
  • 肖静, 李莉, 邹锋, 陈宇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43-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除HPV16/18外的HPV拓展分型检测对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就诊的1 200名HPV分型检测阳性的女性,并对同期因各种指征转诊阴道镜且行活组织病理检查的868例妇女,按照是否发生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不同年龄段、以及各亚型HPV感染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TCT和高危亚型HPV及各亚型组合对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预测效能。结果 (1)1 200名HPV感染的女性中,感染率前三位的亚型依次为HPV52、HPV16、HPV58,60岁以上女性多重感染率更高(χ2=5.56,P=0.022);(2)HPV16、HPV31、HPV33亚型感染与HSIL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这三种亚型感染均是独立危险因素;(3)60岁及以上的患者HSIL和宫颈癌的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2,P=0.004);(4)预测HSIL和宫颈癌的因子中,HPV16/31/33对HSIL和宫颈癌的预测约登指数最高。结论 本地区除HPV16/18亚型,对其他高危亚型如HPV31、HPV33、HPV52、HPV58等亚型的拓展分型检测有助于避免HSIL和宫颈癌的漏诊;各年龄段的妇女对大多数高危亚型HPV的易感性无明显差异,应加强本地区60岁以上妇女的宫颈癌筛查及随访,提倡个体化筛查和随访方案。
  • 高素红, 安航, 王斌, 王硕, 薛涛, 刘晓红, 李智文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48-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生活环境的改变对孕妇及新生儿健康的影响,从而揭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孕妇分娩结局的间接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9月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单胎、活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17年、2018年、2019年1月至9月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单胎、活产的孕妇,对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20年1—3月份剖宫产率较疫情前升高,4—6月、7—9月剖宫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无痛分娩的孕妇在2020年1—3月、4—6月、7—9月均比疫情前同期增加。2020年4—6月、7—9月与疫情前三年同期相比,新生儿的出生体重降低,疫情前后1—3月新生儿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疫情前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生活环境的改变,对非感染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有限,除了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剖宫产率的上升。
  • 闫盼盼, 孙琛, 刘晓宇, 徐继红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54-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产妇坐月子地点的现状及其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2019年10月至11月,采用自编产妇基本情况与坐月子情况调查问卷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以纸质版与电子版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收回735份有效问卷,并采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妇在自家坐月子的比例高于在婆家和娘家坐月子的比例,且坐月子地点在不同的年龄、地区、户口、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胎次、分娩方式等变量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后抑郁的多因素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影响后,坐月子地点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仍然最大。相对于在自家坐月子,在婆家坐月子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OR=2.30,95%CI:1.51~3.48)。结论 当前产妇主要在自家坐月子,在婆家坐月子是产后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
  • 桂俊豪, 杨楠, 常艳艳, 苏雪梅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61-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新建胚胎实验室培养环境及培养体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方法 将体重25~35 g成年昆明雌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体内受精组与体外受精组,两组均采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HCG 10 IU/只为腹腔内满程进针注射促排卵。体内受精组:将注射HCG后的雌鼠与体重42~50 g成年雄鼠按1:1比例合笼后处死母鼠,收集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体外受精组:分别取卵、取精后开展常规体外受精,于受精后20 h 观察2-细胞,30~40 h 观察4-细胞,60~70 h观察8-细胞及桑葚胚,90 h后观察囊胚的数量。比较体内受精组和体外受精组内、组间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结果 共培养观察7个批次,两组各20个周期,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组分别获得受精卵752和805个;两组的卵裂率分别为94.1%和89.4%;囊胚形成率分别为92.1%和90.3%。体内受精组的卵裂率高于体外受精组(P<0.05),两组的囊胚形成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显著性。结论 该新建辅助生殖实验室体外受精胚胎培养体系的囊胚形成率符合质量要求,实验室的胚胎培养技术达到了质控标准。
  • 短篇论著
  • 韩玉, 王娜, 王超, 杨海澜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65-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行阴道宫颈环扎术患者及经IVF-ET受孕的环扎患者的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2013年7月—2020年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09例环扎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9例患者中,足月产率为71.8%(150/209),早产率为19.6%(41/209),流产率为8.1%(17/209),引产率为0.5%(1/209)。所有获得活婴的患者中,总顺产率为64.8%(125/193),剖宫产率为35.2%(68/193)。可获得数据的自然分娩患者中,总宫颈裂伤率为27.7%(31/112),总产钳助产率为6.3%(7/112)。于36~37周择期拆除环扎线后自然分娩的患者共有96例,从拆线到自发分娩的平均时间间隔为15天(2.2±1.2周)。仅有5.2%(5/96)的患者在拆线后48h内自发分娩。14.4%的(30/209)患者经IVF-ET受孕,手术时平均孕周(14.2±2.4)周,分娩时平均孕周(35.5±3.5)周。结论 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是预防流产及早产的有效手术方法。仅有少部分患者在拆线后48h内自然分娩。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中IVF-ET、宫颈裂伤率较高,其关系需进一步探究。
  • 郭丽媛, 黎青, 王晓蔓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70-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不育男性的年龄对其精子运动力及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不孕不育专科门诊就诊的400例不明原因不育患者,按年龄分为二组:<35岁组和≥35岁组,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检测获得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总活力和精子运动参数(VAP、VSL、VCL、ALH、STR、LIN、BCF);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法(SCD)评估精子DNA损伤程度,结果以DNA碎片指数(DFI)报告。结果 不明原因不育患者年龄与PR%、总活力、VAP、VSL和VCL呈负相关(r分别为-0.142、-0.125、-0.142、-0.114和-0.161,P均<0.05),而与精子DFI呈正相关(r = 0.161,P<0.05);≥35岁组的PR%、VAP和VCL均明显低于< 35岁组(P均<0.05),而≥35岁组的DFI水平及DFI异常率均高于<35岁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35岁组的精子DNA损伤率风险是<35岁组的两倍多。结论 在不明原因不育男性中,年龄越大的患者其精子运动参数可能越低,DNA损伤率及风险则增高。
  • 赵毅斌, 刘芸, 许榛, 邹卓, 张林, 黄高贵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74-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危儿父亲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于2017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就诊的418名高危儿父亲作为研究对象,出生后至3月龄的高危儿父亲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调查,并分析高危儿父亲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418名高危儿父亲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为11.5%;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孕周、出生体重、高危因素、NICU、发育商与抑郁症状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1.5~2.49Kg(OR=3.745,95%CI:1.090~12.859)、出生体重<1.5Kg(OR=15.247,95%CI:3.685~63.095)、发育商40~54(OR=6.508,95%CI:1.492~28.385)及发育商<40(OR=7.227,95%CI:1.709~30.565)是高危儿父亲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危儿出生体重<2.5Kg、发育商<55的高危儿父亲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性大,提示需对这类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识别及预防、诊断和治疗。
  • 病例报告
  • 樊帆, 何小静, 李晓冬, 张媛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79-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功能性促性腺激素腺瘤(FGAs)是一种罕见的垂体良性肿瘤,分泌一种或两种促性腺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由于FGAs的发病十分罕见,而且存在非特异性的体征或症状,其流行病学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回顾性分析三例FGA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保护患者生育力。
  • 杨盛英, 洪新如, 刘理娜, 洪凰凤, 何春妮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83-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袁平, 郑莎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86-2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回顾性分析1例7岁女童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Alport综合征(AS)被误诊为IgA肾病的临床资料。患儿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后肉眼血尿伴少量蛋白尿,肾脏病理符合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M1E0S0T0),经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2年余后无明显效果,进一步行眼底检查示双眼视网膜颞侧变薄,耳纯音测听未见异常,基因检测结果回报COL4A4基因2个复合杂合变异(c.5044C>G,父源;c.871-1G>A,母源),明确诊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AS。IgA肾病和AS临床表现均以血尿、蛋白尿为主,二者也可以合并发生,临床中需注意鉴别,特别是治疗效果欠佳的IgA肾病需进一步完善基因检查除外AS的可能。
  • 综述
  • 任普佳, 陈秀娟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90-2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促性腺激素拮抗剂方案由于不需要对垂体进行降调节,促排卵时间短,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及对超促排卵药物的反应不同,性激素预处理在不同的卵巢反应人群的侧重点不同。高反应人群和正常反应人群通过拮抗剂方案能够很有效地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风险,性激素预处理对于高反应人群是基于改善异常的性激素指标,提高卵子及胚胎的质量;正常反应人群和低反应人群性激素预处理是基于卵泡发育的均一性、增加获得卵子和胚胎的数量和质量;另外就是临床工作时间的安排等,性激素预处理应用的必要性和方法在临床上不统一。
  • 段子博, 张可心, 李博, 代亚利, 林晓华, 边文会, 李艳青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94-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肿瘤细胞表现出高水平的有氧糖酵解产生大量的乳酸,研究证实乳酸在肿瘤侵袭、转移和生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胚胎植入及发育与肿瘤发展中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在胚胎植入过程中同样可以发现大量的乳酸积累,但乳酸在其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对乳酸及其代谢在生殖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了解、治疗和预防生殖疾病提供参考。
  • 林幼云, 刘芸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3): 299-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宫腔镜检查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中,以期能提高助孕治疗的妊娠率。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纵隔等子宫腔疾病经过宫腔镜手术治疗后,能提高患者的妊娠结局被大家广泛认可,但宫腔镜手术运用于首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反复种植失败类型患者能否提高其妊娠率仍有较大争议。本文对不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人群行宫腔镜检查后的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