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1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11
  

  • 全选
    |
    封面+目录
  •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妇幼保健
  • 孟莹, 唐友池, 程志浩, 李宏田, 周玉博, 刘建蒙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描述12~36月龄幼儿胃肠道功能情况,探讨潜在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1月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12~36月龄幼儿385名,收集幼儿及母亲基本信息,采用简版《婴幼儿胃肠道症状问卷》评估幼儿胃肠道功能。问卷共10个问题,反映幼儿胃肠道症状(6个问题)和相关行为(4个问题)。胃肠道功能总评分为10~60分,其中胃肠道症状6~36分、胃肠道相关行为4~24分,评分越高提示胃肠功能越弱;将总评分等于或高于第二个三分位数(17分)定义为轻度胃肠不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幼儿轻度胃肠不适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幼儿胃肠道功能总评分、症状评分和相关行为评分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3.0(11.0~19.0)分、6.0(6.0~10.0)分和6.0(5.0~8.0)分。小月龄(12~17月龄14.5分,18~23月龄13.0分)比大月龄(24~29月龄12.0分,30~36月龄12.5分)、母亲为初产妇(14.0分)比经产妇(12.0分)的幼儿中位胃肠道功能总评分高(P<0.05)。轻度胃肠不适幼儿124名(32.2%),母亲为初产妇(36.8%)比母亲为经产妇(21.8%)的幼儿轻度胃肠不适发生率显著升高(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2~17月龄幼儿与30~36月龄幼儿相比(调整OR,2.32; 95% CI, 1.14~4.71)、母亲为初产妇的幼儿与经产妇的幼儿相比(调整OR,2.05; 95% CI, 1.19~3.52),轻度胃肠不适风险显著升高。幼儿性别、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时长和母亲分娩年龄对轻度胃肠不适发生风险无显著影响。结论 幼儿胃肠道功能整体较好,幼儿月龄及母亲产次影响幼儿胃肠功能,小月龄及母亲为初产妇的幼儿易发生轻度胃肠不适。
  • 杨菁菁, 赵寓藏, 李晶晶, 杨淼, 马军, 李榴柏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夜间睡眠时间现状,分析夜间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儿童超重、肥胖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样本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和宁夏银川市抽取6所小学,对年龄为6~10岁的1 308名儿童进行体检,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控制了性别、年龄、地区、城乡、是否吃早餐、健康饮食得分等变量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夜间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学生一周日平均睡眠时长为(9.5±0.6)h ;工作日平均睡眠时长为(9.4±0.6)h;休息日平均睡眠时长为(9.9±0.8)h。工作日较长的睡眠时长是预防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 0.794,95%CI=0.636~0.991,P=0.042)。结论 睡眠时长不足可能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 妇儿临床
  • 佟彤, 阴赪宏, 刘瑞霞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617例,分析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和血小板降低的不同程度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主要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先兆子痫(PE)、HELLP综合征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按照上述五种病因分为五组患者,其年龄、住院天数、分娩孕周、孕次、产次及孕前BMI、血小板最低值、首次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孕周及血小板最低值出现孕周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者的早产率、胎死宫内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出生5分钟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等妊娠结局存在组间差异(P<0.05)。依血小板降低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随血小板减少程度的增加,三组间剖宫产率、早产率、死产率、产后出血率、贫血率、输血小板治疗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比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其余病理性血小板减少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母婴的安全,尤其HELLP综合征及DIC。血小板计数<50×109/L对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 汲广锟, 马惠静, 杨海澜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1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响产科预存式自体输血回输率的因素,为施行预存式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及预存自体血量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施行预存式自体输血的16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应用χ2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预存自体血回输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预存自体血的总回输率为60.9%,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稀有血型、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瘢痕部位附着、可疑胎盘植入(盆腔核磁提示胎盘植入可能)是预存自体血回输率的相关影响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可疑胎盘植入是预存自体血回输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中央性前置胎盘和可疑胎盘植入是影响预存式自体输血回输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增加此类孕产妇预存血量,减少单纯稀有血型孕产妇的预存血量,可减少血液浪费,提高预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益。
  • 许梦莹, 张广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2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途径探究卵巢癌关键预后基因,有助于了解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卵巢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浆液性卵巢癌上皮细胞和正常卵巢上皮细胞芯片数据GSE14407、GSE18520、GSE54388和GSE66957,用R语言软件筛选差异基因并得到共同差异基因。应用clusterProfiler软件对共同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TRING建立蛋白互作用网络并使用cytoscape选出关键基因。采用survival包、survimner包对关键基因进行预后生存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得到305个共同差异基因,其中250个基因表达上调,55个基因表达下调。共同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染色体分离、细胞周期G1/S转变、细胞黏附、细胞间连接、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细胞增殖调控和粘附斑激酶信号通路等。蛋白互作用网络筛选得到14个关键基因,生存分析显示UBE2C基因的高表达导致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降低。结论 UBE2C基因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提高卵巢癌患者预后的新的生物学靶点。
  • 王莉云, 马荣花, 白雪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2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采用长方案行超排卵后全胚冷冻,首次冻融胚胎移植时机。方法 选择青海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171例IVF-ET患者,均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行控制性超排卵,取卵后行全胚冷冻,根据胚胎冷冻日到冻融胚胎移植日的间隔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间隔短(≤69 d)组80例,间隔长(>69 d)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获胚胎数、优胚率、ET优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基础内分泌、不孕原因、不孕年限、BMI、子宫内膜准备方案、胚胎种类及获卵数均无明显差异。间隔短(≤69 d)组患者HCG日雌二醇(E2)水平低于间隔长(>69 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隔短(≤69 d)组患者卵裂率、优胚数、临床妊娠率均高于间隔长(>69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患者,首次行经后即可复诊行冻融胚胎移植准备。
  • 妇幼保健
  • 谢桂兰, 齐晓静, 乔路, 张世芳, 张敬旭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女大学生对宫颈癌及HPV疫苗的认知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宫颈癌及HPV相关健康教育、HPV疫苗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方便取样,应用自设问卷对北京市高校的1 267名全日制本科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听说过宫颈癌的比例为94.2%,宫颈癌认知足够的比例为52.4%;听说过HPV疫苗的比例为88.7%,HPV疫苗认知足够的比例为5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年级、非医学类是女大学生对宫颈癌认知不足的影响因素,低年级、非医学类、父母受教育程度低是女大学生对HPV疫苗认知不足的影响因素。结论 女大学生知晓宫颈癌及HPV疫苗的比例较高但认知不足;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宫颈癌及HPV疫苗的认知存在差异;女大学生对HPV疫苗的接种意愿较强但期望价格较低。建议在非医学高校开展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宫颈癌及HPV疫苗相关知识讲座,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宣传,以提高女大学生对宫颈癌及HPV疫苗的认知。
  • 白昕雨, 林梅, 张光贵, 杨丹阳, 古仕明, 于晓斌, 林波, 张静, 陈爱娣, 刘晨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生殖健康服务企业专业人才需求、主要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等情况,为教学标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访谈、现场调查和文献调研。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国中部、东部、西部开展调查,现场调查在山东、湖南、四川省进行,共调查企业34家。结果 从事生殖健康服务和产品销售的企业工作岗位主要包括优生优育服务、生殖健康服务、母婴保健、计划生育指导、产后康复和相关产品推广及销售等;94.1%的企业在未来3年内有生殖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招聘计划;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学历要求以大学本科和专科毕业生为主,所有的企业都要求从业人员应有对应的职(执)业资格证;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主要是责任心、职业态度、专业核心知识水平、医学理论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习提高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结论 企业对生殖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应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 妇儿临床
  • 代晨阳, 王静云, 刘嘉, 朱峰城, 李瑞满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促性腺激素诱发排卵治疗中所导致的医源性并发症,无超促排卵史的OHSS在临床上比较罕见,其发病机制仍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一例先天性子宫畸形,自然受孕并在孕中期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孕妇进行病例报道和讨论。
  • 郗晓丽, 王玉贤, 刘建华, 赵惠玲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不同程度胎儿侧脑室增宽(ventriculomegaly,VM)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2013年4月到2018年11月常规产前超声筛查胎儿VM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单胎孕妇病例资料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超声检查测量的结果分为:轻度组(10~11.9 mm)、中度组(12~14.9 mm)、重度组(≥15 mm)。根据是否合并VM以外其他颅内外结构异常或畸形,将病例分为孤立性VM(isolate ventriculomegaly,IVM)和非孤立性VM(non-isolate ventriculomegaly,NIVM)。分析不同程度VM病例在产妇年龄、不良孕产史、妊娠期间特殊用药、超声检查特点、宫内转归情况、妊娠结局及随访结局的差异。结果 (1) 轻度组33例、中度组26例、重度组45例,NIVM 72例。(2) NIVM病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发生率最高,轻、中、重度组分别占52.5%、66.7%、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P<0.05)。(3)104例病例引产率74.0%(77/104),轻、中、重度组引产率分别为60.6%、69.2%、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P<0.05)。3组间正常分娩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差异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值=5.59,P<0.05)。结论 不同程度胎儿VM病例在超声特点、宫内转归、妊娠结局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VM的疾病诊断、病情随访、预后分析及临床决策指导方面有重要意义。
  • 武丽琼, 冀云鹏, 周雪原, 郭志远, 王杰, 李灵, 侯丽青, 侯东霞, 王晓华, 冀小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呼和浩特地区儿童肠道病毒感染情况,指导临床疾病预防和控制。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内蒙古妇幼保健院719例具有肠道病毒(EV)感染指征的患儿临床资料及粪便标本,标本经前处理后提取RNA,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方法检测常见肠道病毒,结合患儿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7年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儿童粪便标本EV阳性率为7.8%(56/719),其中致肠病变人孤儿病毒(简称埃可病毒)30型感染15例(26.8%),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12例(21.4%),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16型(CA16)感染9例(16%),其他类型共20例(35.7%); EV感染的发病高峰时间为8~10月份;男女之比为133:100;不满1岁患儿12例(21.4%),1≤年龄<3岁患儿7例(12.5%),3≤年龄<5岁患儿11例(19.6%),5≤年龄<7岁患儿22例(占39.2%),7≤年龄≤9岁患儿4例(7.1%),发病高峰年龄为5≤年龄<7岁;患儿临床症状发热32例(57.1%),腹泻30例(53.6%),呕吐33例(58.9),皮疹5例(8.9%),心肌损害12例(21.4%),神经系统并发症12例(21.4%),呼吸系统并发症14(25%)。结论 儿童肠道病毒感染具有明显季节性(8~10月份),存在高发年龄段(5≤年龄<7岁),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皮疹、心肌损害等。
  • 卢颖, 罗喜平, 李屹, 刘婷艳, 江雪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电环形切除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宫颈LEEP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旨在防止对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漏诊。方法 收集2013年07月至2016年12月1 588例在本院宫颈疾病中心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并行宫颈LEE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LEEP术后病理相比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升级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结果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总符合率为58.1%(923/1 588),术后诊断降级431例(27.1%),术后诊断升级234例(14.7%),诊断升级中有宫颈癌59例(3.7%)。宫颈LEEP术后病理升级与患者年龄、宫颈液基细胞学(TCT)结果有关(P<0.05),与是否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无关(P>0.05)。结论 阴道镜检查是辅助诊断CIN的有效方法,但单独的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CIN的准确性尚不够理想,LEEP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局限性,但临床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LEEP术结合应用于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TCT检测的结果和年龄,在提高诊断的前提下避免过度诊疗。
  • 马贺迪, 戴姝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生殖道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 对本院2011年10月—2018年8月通过超声及核磁共振(MRI)辅助检查进行诊断,联合宫腹腔镜或开腹治疗,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畸形的11例青春期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为青春期女性,因下腹痛进行性加重入院,均为先天性子宫畸形,其中残角子宫5例,双子宫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均符合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其中9例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为主,1例为残角子宫侧子宫腺肌症,1例为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同时合并泌尿系畸形。手术方式以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纠正子宫畸形为主,必要时行卵巢囊肿核除术。结论 超声及MRI是诊断子宫畸形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畸形,对青春期女性意义尤为重大。
  • 曾根, 李兆萍, 王韫琪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后应用健膜汤预防子宫内膜息肉(EP)复发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4月,92例EP患者随机分为健膜汤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健膜汤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膜汤,比较两组的EP复发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健膜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中医证候积分、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健膜汤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对降低EP复发具有良好效果,对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调节可能是其起效途径之一。
  • 王丽丽, 许彬, 崔艳莉, 刘银凤, 孙有存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影响更年期妇女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44例更年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代谢正常的对照组(n=66)和代谢综合征组(n=78)。以问卷调查形式询问受试者一般情况等。抽取空腹血液检测指标包括性系列五项(雌二醇E2、孕激素P、睾酮T、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甲功三项(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的甲状腺激素FT4)、尿酸(uric acid,UA)、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结果有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1)更年期妇女代谢综合征发生比例为54.2% (78/144)。(2)两组患者的年龄、初潮及绝经年龄、孕产次及KMI(更年期症状评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指标LH、P、F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2、T、FSH、FT3、BMD、UA、PLT、AU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法筛选变量,AUB(OR=3.22;95%CI:1.38-6.54;P=0.016)及UA水平增高(OR=2.105;95%CI:1.32-3.45,P<0.05)是代谢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4)结论 AUB及UA可能是绝经前后女性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 奚敏, 张路, 朱双燕, 戍俊陶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6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新生儿期 Prader-Willi 综合征(PWS)的典型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 9 月至 2019 年 3月期间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确诊为 PWS 的 3 例患儿,从临床表现到检查资料,并完成全外显子基因分析和甲基化检测。结果 3例患儿均在新生儿期即有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外生殖器发育不全、皮肤色素减退的典型临床表现。3例患儿均行头颅 MRI 检查、振幅整合脑电图、心脏彩超、血培养、甲状腺功能、血 / 尿遗传代谢筛查结果均阴性。3例患儿甲基化检测结果均显示 15q11-13 区域基因杂合缺失。1例患儿全外显子基因分析提示15号染色体23605847-28544704区域疑似杂合缺失,1例患儿全外显子基因分析提示15号染色体23810909-28544682区域杂合缺失,1例患儿因经济原因未做全外显子基因分析。结论 新生儿期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生殖器发育不全、皮肤色素减退的患儿,临床上应高度警惕本病,早期进行基因分析对该病的诊断以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 王旭荣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最佳浓度、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例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例入组的时间顺序随机入选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每组42例。所有患儿纳入研究后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采取浓度为1 μg/(Kg·次)和2 μg/(Kg·次)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儿治疗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患儿和高剂量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相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三组患儿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雾化吸入低剂量和高剂量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好,两组无差异,故推荐低剂量治疗更具意义。
  • 综述
  • 于飞飞, 赵小萱, 冯晓玲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代谢综合征导致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机制,胰岛素抵抗、肥胖和血栓前状态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也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因素。其治疗以预防为主,同时根据上述不同的机制通路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另外,祖国中医药学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去认识和关注。
  • 娄泽如, 吴轲, 彭珊珊, 易欣璇, 王筱笛, 蔡美琴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生命早期维生素E尤其是α-生育酚的摄入至关重要,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母体的维生素E摄入也对子代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对以α-生育酚为代表的维生素E抗氧化、抗炎症和免疫调节功能及其与生命早期生长发育和疾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黄凌佳, 杨舒奇, 孙欣, 黄明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胚胎停育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在临床上没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严重影响了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胚胎停育的发病机制除了已知的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异常、感染因素之外,仍有50%左右的不可知因素。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探究胚胎停育的发病机制,国内外诸多研究尝试从分子水平探究胚胎停育的可能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本综述搜索了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胚胎停育发病机制的各种分子标记物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希望在胚胎停育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思路。
  • 程丛丛, 李云秀, 袁海涛, 武金玉, 尤琪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8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卵巢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它通过通路中的多种蛋白成分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恶性转化,由此介导肿瘤的发生和发展。TCF4与Axin(轴蛋白)均是Wnt信号通路中的重要效应因子,在调节干细胞自我更新、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参与胚胎发育、组织稳态及细胞癌变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被认为在多种组织的发展和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Axin蛋白、TCF4的作用与卵巢癌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许莹莹, 刘萍, 冯勤梅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其发病机制仍不太明确,目前更多研究认为宿主遗传免疫因素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应的微生态制剂和疫苗也在研发应用中。
  • 袁艳, 王宇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8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及影像判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胎儿先天性发育异常被发现。目前B型超声已成为孕期筛查胎儿消化道发育异常的主要手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胎儿消化道畸形超声诊断及新生儿预后相关进展,总结了胎儿小肠狭窄或闭锁的超声下表现、合并其他器官畸形或超声软指标异常、孕期临床表现以及新生儿预后,以期为超声诊断胎儿小肠狭窄或闭锁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覃颖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9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氧化应激导致女性卵巢内卵泡的损伤和凋亡,加速始基卵泡的活化和丢失,从而加速女性卵巢功能的衰竭。抗氧化剂作为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卵巢功能,本研究将分别阐述目前在研究上取得明显进展的抗氧化剂有褪黑素、1-磷酸神经鞘氨醇(S1P)、三氯合碲酸铵(AS101)、辅酶Q10和其他抗氧化剂等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
  • 刘瑞婷, 郝艳秋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9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偏头痛是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不详,临床表现多样,其中难治性偏头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影响患者生活及学习。目前,关于偏头痛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但并未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新药治疗该病。本文回顾性分析国内外使用左乙拉西坦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文献,为偏头痛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临床思路。
  • 刘亮, 田执梁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 32(1): 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川崎病是一种以亚裔低龄儿童多发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冠状动脉损伤是其主要并发症,目前该病已经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川崎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其发病与感染、免疫损伤及遗传易感性等相关。研究发现免疫活化、细胞因子分泌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病。遗传变异常影响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化可能导致相应细胞因子的功能改变,因此检测川崎病患儿相关基因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该基因的变化与川崎病的发病及其冠脉损伤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