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2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7-11
  

  • 全选
    |
    封面+目录
  •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00-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长篇论著
  • 黄锦, 加加林, 党玉姣, 乔杰, 刘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01-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利用囊胚培养液中游离DNA检测胚胎整倍性的样品留取优化方案。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39枚囊胚,所有的囊胚均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中心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整倍体检测技术(PGT-A)周期。纳入患者的PGT-A指征为女方高龄(>38岁)、复发性流产、反复着床失败。胚胎在D3天更换囊胚培养液,并采取单胚胎单独培养,收集可以PGT-A活检囊胚的培养液。收集方法根据是否胚胎打孔以及胚胎培养时长分为三个阶段。PGT-A囊胚活检的滋养层细胞采用SNP芯片检测整倍性;培养液游离DNA采用二代测序方法(NGS)进行无创胚胎染色体整倍性筛查(NiPGT-A);背靠背比较两者的结果,分析NiPGT-A方法的检出率、NiPGT-A结果与PGT-A结果倍性一致性、整倍体符合率、非整倍体符合率、颗粒细胞污染率等。共有56枚PGT-A整倍性胚胎移植,分析对应胚胎的NiPGT-A结果,统计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239枚囊胚中209枚囊胚有NiPGT-A结果,检出率为87.5%。随着采样方法的改进,NiPGT-A结果与PGT-A结果倍性一致性、整倍体符合率逐渐提高;颗粒细胞污染率逐渐降低。239枚胚胎中有56枚PGT-A整倍体的胚胎移植,23枚胚胎的结局为活产/持续妊娠。NiPGT-A没有结果的胚胎妊娠率较高(71.4%),高于NiPGT-A为整倍体或者非整倍体胚胎的临床妊娠结局(33.3%,40.9%)。结论 囊胚培养液的样品留取方法对于NiPGT-A检测至关重要,推荐D3天再次去除颗粒细胞、采集D4-D5/6天囊胚培养液,而且不要针对胚胎进行打孔处理。
  • 李欣, 谢奇君, 赵纯, 凌秀凤, 苏雁, 季晓媛, 丁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05-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时自然周期(NC)、激素替代周期(HRT)及降调节+HRT三种内膜准备方案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8年08月至2019年0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FET的患者,选取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小于8 m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年龄23~45岁,不孕年限1~17年。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NC组、HRT组及降调节+HRT组,比较三组的基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三组患者的年龄、不孕时间、体重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基础黄体生成素(LH)水平、基础雌二醇(E2)水平、移植胚胎数、囊胚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生化妊娠率、流产率及宫外孕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C组临床妊娠率(56.9%)及胚胎种植率(40.0%)略高于HRT组(分别为44.7%,32.7%)及降调节+HRT组(分别为50.5%,35.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NC组获得临床妊娠概率高于HRT组;多因素分析显示,NC组获得临床妊娠的概率为HRT组的2.1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受试者工作曲线)发现,子宫内膜厚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79(P <0.05)。Youden指数(约登指数)最大为0.160,薄型子宫内膜获得较好临床妊娠结局Cut-off 值为0.705 cm。结论 薄型子宫内膜患者FET内膜准备方案中,NC种植率高于HRT及降调节+HRT,但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混杂因素后,NC妊娠结局高于HRT。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案。
  • 赵一鸣, 倪喆鑫, 刘新敏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11-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分期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异常基因表达情况,并挖掘最相关细胞死亡途径。方法 检索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表达谱芯片,通过GEO2R工具筛选差异基因,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学过程通路富集分析,将差异基因与GeneCards检索得到的五种细胞死亡相关基因交集分析,以判别最高相关性的细胞死亡方式。结果 最终纳入一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表达谱芯片数据,共涉及111例子宫内膜组织样本。筛选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相关异常表达基因431个(|logFC|>2.5,调整后P值<0.05),在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分裂、凋亡过程正调控和细胞内信号转导等60条通路显著富集(P<0.05)。IFI6等14种基因在微轻度与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组织存在显著表达差异(调整后P值<0.05)。在五种细胞死亡方式中,凋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细胞最为相关,共有1 058个交集基因。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异常,与凋亡相关基因关联密切,不同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也许能够通过子宫内膜组织基因表达差异进行区分。
  • 邓莉婷, 孔少敏, 刘慧慧, 何健荣, 沈松英, 李宇思, 林珊珊, 邱琇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19-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孕期母血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婴儿湿疹发生风险的影响及其与分娩方式在婴儿湿疹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加入广州出生队列研究的890对母子对,孕14~27周时采集母体外周血并检测血液中IP10浓度,通过父母填写调查问卷采集儿童1岁内的湿疹信息。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孕期母血IP10水平与婴儿湿疹的关系及分娩方式与孕期母血IP10的交互作用,并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过敏史、孕期烟草暴露、孕前BMI)。结果 孕期母血IP10浓度[M (P25, P75)]为[104.53(62.94, 184.06)pg/mL],20.0%子代婴儿期发生湿疹。将IP10以线性变量纳入回归分析发现,IP10与子代婴儿期湿疹发生风险增加相关(校正RR:1.51,95% CI:1.02~2.24)。与IP10低水平相比,IP10高水平孕妇的子代婴儿湿疹发生风险增加(校正RR:1.58,95% CI:1.09~2.29),并未发现分娩方式与孕期母血IP10在婴儿期湿疹中的交互作用(P=0.06)。结论 孕期炎性因子IP10影响婴儿期湿疹的发生风险,暂未观察到分娩方式与IP10在婴儿期湿疹发生中的交互作用,关于分娩方式与孕期其他炎性因子在婴儿湿疹关联中的作用尚需将来做进一步研究。
  • 朱秀, 刘鹭燕, 蓝敏艳, 杨敏, 卢㛃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24-3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验“中文版分娩体验量表(CEQ-C)”的信效度,以判断该量表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7~8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对206名产后1个月左右复查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产妇知情同意后自填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3份,通过计算量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区分效度和内部一致性等评估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结果 CEQ-C的内容效度为0.96,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结构拟合优度(CFI=0.955,TLI=0.946,RMSEA=0.047,SRMR=0.052, χ2/df=1.178)较好,不同分娩方式、是否催产和不同分娩疼痛感的产妇分娩体验有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为0.802。结论 CEQ-C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构较为稳定,可以用于测量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产妇的分娩体验状况,以评估助产服务的心理结局。
  • 兰菲菲, 梁杰, 胡听听, 陈延冰, 杜丽, 张彦, 尹爱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30-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2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在广东省汉族人群中发生母源突变的情况,分析母源突变基因座的亲权指数计算方法并探讨在亲子鉴定实践中的应对策略。方法 利用10 271例家系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owerPlex®21试剂盒扩增2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PCR扩增产物经过毛细管电泳后分析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型,观察母源突变的突变率、突变基因座等位基因片段大小及核心重复单位的增减情况等特点,分析突变STR基因座的亲权指数计算方法。结果 除TH01基因座和D7S820基因座外,在18个STR基因座共观察到86例母源突变现象,突变率在0.003%~0.05%之间。核心重复序列增加的占51.2%,减少的占32.6%。突变发生在中等长度等位基因的占87.2%。结论 STR基因座的母源突变发生率较低。主要为一步突变,核心重复序列增加情况较多。突变主要发生在基因座的中等长度等位基因。发生母源突变的单亲鉴定,建议增加STR检测位点。
  • 杨言军, 霍艳蓓, 把玉佩, 周立, 史典, 王瑞娟, 任晓宇, 甘婷, 程宁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37-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用全外显子组学测序技术捕获和筛选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基因突变。方法 于2014年1月—2018年 4月,从兰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明确诊断为以室缺伴房缺的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选取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与父母家系血样,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捕获突变基因,采用公共数据库dbsnp、HapMap以及VEP和BGI内部数据库进行注释和筛选定位先天性心脏病的致病突变,用Sanger 测序验证突变。结果 在6个家庭中有3个家庭发现了符合筛选条件的新生基因突变,其中3个基因发生错义突变,分别为FH2 域控制蛋白 1(FHDC1)(c.1977G>C;p.Gln659His)、溴区包含蛋白4(BRD4)(c.3797A>C;p.Glu1266Ala)和己糖激酶3(HK3)(c.397C>G;p.Leu133Val),一个基因剪切位点发生突变为sprouty相关EVH1域包含蛋白2(SPRED2)(c.373+1G>T)。结论 FHDC1(c.1977G>C)、BRD4(c.3797A>C)、HK3(c.397C>G)、SPRED2(c.373+1G>T)可能为先天性心脏病有害的新生突变。
  • 雷欣蓉, 陈晓琦, 杨勇莉, 秦阿妮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42-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葡萄胎患者清宫前后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单独或联合应用在预测葡萄胎恶变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自青海省各地区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及青海省红十字医院妇科,全程行规范化诊断治疗及定期随访的葡萄胎患者进行研究。共纳入175例葡萄胎患者,根据清宫术后2年血β-hCG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恶变组(38例)和治愈组(137例)。收集患者首次清宫术前后的血常规结果,包括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淋巴细胞绝对值(L)和血小板计数(PLT),计算NLR及PL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恶变组首次清宫前的N、NLR、PLR及lg β-hCG值显著高于治愈组(P<0.05);治愈组首次清宫前L计数明显高于恶变组(P<0.05);当清宫前NLR=3.23时,AUC为0.727(P<0.05, 95% CI:0.63~0.82);当清宫前的PLR=159.38时,AUC为0.675(P<0.05, 95% CI:0.58~0.78);当清宫后的PLR=129.2时,AUC为0.636(P<0.05, 95% CI:0.56~0.71);首次清宫前NLR联合PLR预测葡萄胎恶变的AUC为0.724(P<0.05,95% CI: 0.65~0.79)。结论 葡萄胎患者首次清宫前NLR及PLR在预测葡萄胎恶变中存在一定价值,首次清宫后的PLR值在预测葡萄胎恶变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 短篇论著
  • 刘慧, 邵珊珊, 黄锟, 严双琴, 刘雨薇, 朱鹏, 郝加虎, 陶芳标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47-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基因多态性与小于胎龄儿(SGA)易感性。方法 采用巢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9月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中分娩SGA的母亲183例和分娩适于胎龄儿(AGA)的母亲298例。对母血VEGFA基因上7个功能性位点(rs2010963、rs833061、rs10434、rs1570360、rs3025020、rs3025040、rs3025053)进行基因分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不同遗传模型下各位点与SGA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母亲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及家庭月收入后,与VEGFA rs2010963 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C基因型(OR=1.94,95% CI=1.12~3.35)和G等位基因携带者(OR=1.69,95% CI=1.01~2.83)分娩SGA的风险显著增加。进一步控制母亲孕前BMI和父亲BMI后,以上结果仍有显著性。但经错误发现率(FDR)校正后,显著性消失。结论 携带VEGFA rs2010963 G等位基因的孕妇分娩SGA的风险是否增高需要更大样本的验证。
  • 刘恒炼, 夏敏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50-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血清中IL-1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妇科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另选取52名健康女性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人员年龄、身高和体重等基本资料信息。对观察组52名患者进行r-AFS分期,并对痛经程度进行VAS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人员血清中IL-17、IFN-γ和IL-6水平。结果 两组人员在基本资料如年龄、身高及体重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观察组血清中IL-17、IL-6及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按照r-AFS分期,I-IV期,血清中IL-17、IL-6及IFN-γ水平逐渐升高;IV期血清中IL-17水平显著高于I期(P=0.046),IL-6水平与I期相比无差异(P=0.164),IFN-γ水平显著高于I期(P=0.002)。观察组根据VAS评分,中重度疼痛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疼痛患者(P=0.045),IFN-γ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疼痛患者(P=0.001),IL-6水平与轻度患者相比无差异(P=0.176)。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证实IL-17参与的炎症免疫反应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为临床采用调节炎症免疫反应的方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提供了理论支持。
  • 黄羽君, 朱云晓, 袁鲲, 王松娟, 刘文芬, 郝轶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53-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比值(48 h/0 h)和子宫内膜厚度预测早期不明位置妊娠(PUL)结局的价值。方法 对2020年1—12月在本院就诊的241例PUL患者(妊娠4~6周)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患者年龄17~45岁,均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血清血hCG水平变化(0 h和48 h),记录妊娠结局(自然流产、宫内妊娠和异位妊娠)。对三种妊娠结局的β-hCG比值和内膜厚度进行组间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各组的最佳指标和阈值,评估各单项指标及其不同指标组合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结果 241例PUL孕妇中,根据随访结果,其中自然流产(自然流产组)86 例,宫内妊娠(宫内妊娠组)89例,异位妊娠(异位妊娠组)66例。三组妊娠结局的血清β-hCG(48 h/0 h)比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宫内妊娠组高于异位妊娠组高于自然流产组;三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然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的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这两组与宫内妊娠组的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低于宫内妊娠组的内膜厚度。与自然流产比较,β-hCG比值、内膜厚度诊断异位妊娠的截断值分别为0.95和5.5,血清β-hCG比值、子宫内膜厚度及两者联合预测异位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50、0.84,敏感度分别为90.9%、100.0%、89.4%,特异度分别为80.2%、16.3%、82.6%。与宫内妊娠比较,β-hCG比值、内膜厚度诊断异位妊娠截断值分别为1.4和15.5,血清β-hCG比值、子宫内膜厚度及两者联合预测异位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86、0.94,敏感度分别为88.8%、57.3%、86.5%,特异度分别为78.8%、100%、90.9%。血清β-hCG比值(1.40)联合子宫内膜厚度(<15.5 mm)检测异位妊娠诊断符合率高于单项血清β-hCG比值检测(95.5% vs 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β-hCG比值对预测PUL妊娠结局具有较好的价值,联合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从而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诊治异位妊娠。
  • 张丽春, 王杰, 郭志远, 马科, 黄艳, 白海栋, 刘爱菊, 贾跃旗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57-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胎盘嵌合对无创产前筛查(NIPS)假阳性的影响。方法 2018年—2020年NIPS检测结果高风险、在本院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引产或生产后追踪到胎盘组织的样本35例。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或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对35例NIPS高风险病例的胎盘组织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胎盘嵌合对NIPS假阳性的影响。结果 35例NIPS高风险病例,与胎盘检测结果的一致率(82.9%)高于与产前诊断结果的一致率(71.4%)。35例样本中10例为NIPS假阳性,胎盘检测后6例为限制性胎盘嵌合(CPM),其中5例孕期胎儿发育未见异常,1例产前诊断结果异常,胎儿生长受限;其余4例胎盘结果正常,其中1例母亲孕期罹患胰腺尾部肿瘤,1例母亲性染色体单体嵌合。结论 胎儿与胎盘染色体一致性较高,NIPS技术对于评估胎儿染色体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但CPM是引起NIPS假阳性的主要原因,NIPS不能替代产前诊断。
  • 王慧, 曹丽芳, 张雪峰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62-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本院胎龄35周以下早产儿母亲产前糖皮质激素应用时机,并确定最佳给药时机及与早产原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6月分娩的胎龄35周以下的早产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早产原因下产前地塞米松应用时机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产前地塞米松最佳给药时机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院胎龄<35周的早产儿母亲产前地塞米松使用率为89.6%,其中46.4%在最佳给药时机接受产前地塞米松。不同早产原因的早产儿母亲产前地塞米松应用时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原因为胎膜早破的早产儿母亲接受最佳时机产前地塞米松的机会是非胎膜早破的2.22倍(OR=2.22,95% CI:1.19~4.14),而双胎妊娠孕妇接受最佳时机产前地塞米松的机会仅为单胎妊娠孕妇的0.24倍(OR=0.24,95% CI:0.09~0.63)。结论 本院产前地塞米松使用率较高,但大多数是在次佳给药时机给药。胎膜早破是早产儿母亲在最佳给药时机接受产前地塞米松治疗的有利因素,而双胎妊娠是最佳给药时机的不利因素。提高准确预测早产发动的能力,有助于优化产前地塞米松的应用时机。
  • 梁俊霞, 张丽, 张玉, 田瑛, 闫蒙, 邵云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66-3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腔灌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和河北省生殖医院生殖科就诊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行FET并采用宫腔灌注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平均年龄(33.2±4.4)岁;选择同期未采用宫腔灌注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无排除标准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3.9±4.9)岁;另将研究组患者前次移植周期采用人工周期(HRT)方案作为自身对照组(前周期组)。观察三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内膜血流,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值,及三组患者FET结局。结果 研究组灌注后子宫内膜[(7.3±0.6)mm]明显厚于灌注前[(6.6±0.5)mm]、对照组[(6.7±0.3)mm]和前周期组[(6.6±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灌注后子宫动脉RI值[(0.85±0.03)]与前周期组[(0.87±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动脉PI值和S/D值在研究组灌注后、灌注前、对照组和前周期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灌注后A型形态子宫内膜占比与灌注前、对照组、前周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灌注后II型血流子宫内膜占比(73.7%)与灌注前(35.5%)、前周期组(1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周期取消率(26.3%)明显低于前周期组(42.1%),妊娠率(57.1%)和种植率(27.2%)均高于对照组(妊娠率32.4%,种植率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腔灌注G-CSF治疗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厚度,降低激素替代FET周期取消率,在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上有一定的提高。
  • 李得春, 王艳国, 吴涤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70-3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ESR2基因rs4986938多态性与弱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2019年202名年龄23~49岁的男性就诊者,其中78例弱精子症男性为病例组,124例正常精液男性为对照组,设计统一调查问卷收集男性一般人口统计资料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应用 PCR扩增目的片段,测序法检测ESR2基因rs4986938基因型,分析ESR2基因多态性在各组中的分布及差异,采用 Logistic回归法分析ESR2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的关系。结果 rs4986938多态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GA、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意义;在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后,ESR2基因rs4986938位点GA+AA基因型与男性不育风险降低显著相关(P=0.018),结果提示GA+AA基因型与GG基因型比较可以降低包头地区弱精症男性的不育风险。另统计得出弱精人群与正常组相比每天吸烟大于20支有统计学意义;弱精人群和正常组比较户外和室内的工作地点有差异。结论 ESR2基因rs4986938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弱精子症发病风险相关。
  • 病例报告
  • 杨帆, 王琍琍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74-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刘翠莲, 王润芳, 刘晓丹, 霍琰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76-3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特发性偏侧肥大症(IH)是以一侧肢体、躯干、头面部或整个半身不对称生长、肥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先天罕见疾病,肥大可涉及软组织和(或)骨骼。该病发病率极低,患儿在儿童时期肿瘤发生风险高,需密切随访。新生儿肾上腺出血性假性囊肿是继发于新生儿肾上腺出血,其后血肿机化形成,相对少见,超声及CT动态监测可明确诊断。本文报道1例累及右侧肢体的IH合并肾上腺出血性假性囊肿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早期确诊并密切随访可改善患儿预后。
  • 李冰, 王小捷, 周英姿, 杨安强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80-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胎盘结核是非常罕见的一种病变,近年来,全国结核病发病数量呈上升趋势,需要与急性感染、肉芽肿性病变相鉴别,明确诊断该疾病一定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形态及抗酸染色。本文对本院1 例胎盘结核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分析、并复习文献,讨论胎盘结核的临床病理诊断特征、鉴别诊断及其预后。
  • 毛开熠, 陈宗平, 李梦芝, 刘通, 苟成仁, 周子栋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84-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精囊癌是男性较为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可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而原发性精囊癌极其少见,以乳头状腺癌多见,并且精囊原发性癌因其解剖特点极易漏诊误诊。本文对本院近年收治的1例精囊原发性腺癌伴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精囊原发性癌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式,以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 综述
  • 周玉博, 李宏田, 刘建蒙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86-3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提升出生人口健康水平对保障国家人口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孕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度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甚至影响子代近期和远期健康。中国孕妇基数大,孕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度问题并存且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日益凸显。在国内生育政策渐次宽松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及时梳理既往研究成果、了解局限性而明确工作方向,为科学研究提供线索、为卫生决策提供参考。
  • 张可心, 林晓华, 谭展望, 边文会, 李艳青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91-3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的组织中均能检测到。SGK1参与Na离子转运、T 细胞活化、炎症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等多种临床生理和病理过程,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参与胚胎种植和妊娠维持的生理过程,与不孕、流产等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SGK1与流产相关情况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予以综述。
  • 唐代钰, 董晓静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93-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离体胎盘灌注模型是一种模拟生理环境建立胎盘循环的体外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药物胎盘转运研究模型。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其也被应用于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治疗方案、毒物经胎盘转运等其他方面。该模型与细胞培养模型、质膜囊泡模型、胎盘绒毛外植体模型等体外模型相比,拥有完整胎盘结构,使得其成为进行胎盘相关研究的最理想模型之一。本文就离体胎盘灌注模型的应用进行综述。
  • 罗越, 彭艳, 杨新鸣, 姚美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4): 397-4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常表现有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高雄激素血症(HA)以及其他典型症状。多项研究表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表达与PCOS关系密切,与亚洲PCOS遗传易感性显著相关。SREBP1作为调控血脂和糖代谢的关键转录因子,被发现与IR相关,可被认为是引起IR的因素之一。雄激素能够参与调节与SREBP(SREBP1和SREBP2)有关的水解基因并使SREBP1表达增加,因此,SREBP1与PCOS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实验表明,运用药物或电针能够调控SREBP1进而调节血脂水平和IR症状,这为PCO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