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2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1-11
  

  • 全选
    |
    封面+目录
  •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00-5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长篇论著
  • 杨婧祎, 严智强, 刘岩, 闫丽盈, 朱小辉, 李蓉, 刘平, 乔杰, 智旭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01-5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二代测序技术(NGS)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方法在降低复发性葡萄胎(RHM)发生风险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9—2021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中心治疗的2例RHM患者夫妇行辅助生殖技术支持过程中发育停滞至Day5/Day6的胚胎3枚,其中患者1(RHM1)有1个胚胎,患者2(RHM2)有2个胚胎,分离单细胞并进行单细胞DNA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NGS,分析其杂合SNP数量和CNV,判断胚胎染色体的亲本来源和倍型,同时将扩增产物进行STR基因分型,验证胚胎染色体的亲本来源。结果 患者1(RHM1)的胚胎F1在8号染色体为三体。在患者2(RHM2)中,胚胎F1中的2号、8号、18号、20号染色体为单体,而4号染色体则考虑为单亲来源二体,对杂合SNP数量和CNV进行分析的低深度二代测序可有效评估胚胎染色体的亲本来源和倍型,相关结果得到STR分型的验证。即低深度二代测序即可同时满足胚胎染色体的亲本来源和倍型分析,STR基因分型也进一步验证了NGS的可靠性。结论 基于NGS对胚胎染色体杂合SNP数量和CNV的检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可有效判断胚胎染色体亲本来源和倍型,可用于常见类型的葡萄胎(HM)防控。
  • 苏涛, 徐金辉, 韩娜, 计岳龙, 周双, 包鹤龄, 刘峥, 罗树生, 王海俊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07-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阴性的孕妇孕早期促甲状腺激素(TSH)轻度升高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及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出生队列研究设计,数据来源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的电子信息系统,选取末次月经在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之间且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15 510名,年龄在18~49岁,分娩孕周在28~42周。以研究妊娠期TSH特异性参考范围上限2.9 mIU/L为TSH参考范围上限,将研究对象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14 787)、TSH轻度升高未治疗组(n=255)、TSH轻度升高治疗组(n=78)、SCH未治疗组(n=111)和SCH治疗组(n=279)。采用修正泊松回归模型分析TSH轻度升高和SCH未治疗组与GDM之间的关联以及LT4治疗的作用。结果 以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为参照组,TSH轻度升高未治疗组与GDM的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SCH未治疗组增加GDM的风险(RR=1.39,95% CI:1.12~1.73,P=0.003)。以未治疗组为参照组,TSH轻度升高治疗组与未治疗组GDM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SCH治疗组降低GDM的风险(RR=0.54,95% CI:0.39~0.76,P<0.001)。结论 孕早期TSH大于妊娠期特异性参考值范围的SCH且TPOAb阴性组增加GDM的风险,对这些孕妇进行LT4治疗能减少GDM的发生。
  • 夏微娜, 孙国强, 赵菲霞, 张培莉, 程瑶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13-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新冠肺炎疫情下家庭因素对孕产妇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22日(非封闭期)与2020年10月13日~2020年11月20日(封闭期),采用问卷星对武汉市某大型三甲医院住院孕产妇进行线上问卷调查,调查员获得调查对象口头知情同意之后,调查对象采用手机微信扫码填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家庭因素与抑郁情绪。其中,家庭因素采用HITS配偶暴力量表、APGAR家庭功能量表及婆媳关系等因素进行测评,孕产妇抑郁情绪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测评,采用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家庭因素对孕产妇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 一共获得1 233例有效问卷,抑郁检出率为33.4%。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是否经历新冠疫情封闭管理与孕产妇抑郁情绪的关联性不显著。此外,家庭功能差或一般的孕产妇比家庭功能好的孕产妇发生抑郁情绪风险显著升高(OR=3.84,95% CI:2.62~5.64)。与婆媳关系好的孕产妇相比,婆媳关系差或一般的孕产妇发生抑郁情绪的风险升高(OR=1.37,95% CI:1.02~1.84),工作与生活冲突也能显著增加孕产妇抑郁情绪的风险(OR=2.25,95% CI:1.73~2.92)。结论 在封闭管理期,新冠疫情对孕产妇抑郁情绪没有显著影响,而重视家庭因素、提高家庭功能有利于降低孕产妇抑郁情绪发生风险及完善新冠疫情下孕产妇的心理管理。
  • 张春莹, 赵薇, 潘晓平, 黄爱群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18-5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6月龄前不同喂养方式对监测地区0~12月龄婴儿身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开展的母婴健康动态追踪监测项目随访数据,该项目选取了南、北方地区共5个监测区县(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集美区,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所监测区县符合条件的孕晚期孕妇及所生儿童作为监测对象,并追踪随访观察至儿童满3周岁,系统、动态收集孕妇及各阶段儿童体格健康信息以及养育情况和喂养情况等信息。本研究纳入上述项目中0~12月龄婴儿,将6月龄前婴儿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并构建时间-婴儿两水平生长模型,调整婴儿特征(包括性别、辅食添加时间、出生身长),母亲及家庭特征(包括母亲身高、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身高、家庭年收入、监测地区),分析6月龄前不同喂养方式对监测地区0~12月龄婴儿身长的影响。结果 婴儿身长测量值显示,出生、1、3、6月龄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身长水平相近(P>0.05),8、12月龄人工喂养组婴儿身长则高于混合喂养组和纯母乳喂养组婴儿(P<0.05)。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婴儿、母亲及家庭特征后,6月龄前不同喂养方式对0~12月龄婴儿身长的整体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婴儿6个月前平均身长均高于人工喂养婴儿,之后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纯母乳喂养婴儿和混合喂养婴儿平均身长逐渐低于人工喂养婴儿,人工喂养婴儿平均身长分别于7、10月龄高于混合喂养和纯母乳喂养婴儿。结论 6月龄前不同喂养方式下0~12月龄婴儿身长生长模式不同,在婴儿生长早期,6月龄前坚持纯母乳喂养婴儿身长更长;而在婴儿生长后期(10~12月龄),6月龄前人工喂养婴儿身长更长。
  • 梁程程, 章晓乐, 齐聪, 胡慧, 张勤华, 朱秀娴, 傅永伦, 顾雨婷, 沈聪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25-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卵泡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4羟基壬烯醛(4-HNE)水平及其与体外受精(IVF)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7月~2021 年7月在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助孕患者卵泡液进行分析,其中37例DOR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42例因输卵管因素行IVF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NOR)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卵泡液中8-OHdG、4-HNE的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对8-OHdG、4-HNE与IVF相关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OR组患者的获卵数、MⅡ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均显著降低,卵泡液中8-OHdG、4-HNE水平显著升高,SOD、GSH-Px、CAT活性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OR患者卵泡液中8-OHdG、4-HNE水平均与年龄、基础FSH值呈正相关(r>0,P<0.05),8-OHdG与AMH、受精数、优质胚胎数呈负相关(r<0,P<0.05), 4-HNE与AMH、MⅡ数、受精数呈负相关(r<0,P<0.05)。结论 DOR患者卵泡液中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可能影响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潜能,进而影响DOR患者的IVF妊娠结局。
  • 王燕侠, 王文第, 蒋小慧, 张春花, 许晓英, 易彬, 孟照琰, 王文玲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32-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使用Z评分法评估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成功的双胎妊娠妇女孕期孕周别增重及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整群抽样选取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围产医学门诊无基础代谢性疾病史并通过ART助孕成功的双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建立ART孕产妇队列,开展孕中期生活行为问卷调查,随访孕期体重增长变化,并记录孕检情况、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将双胎妊娠体重增重(kg)转换为孕龄标准化Z评分,将Z评分值依据<-1、-1~+1、>1分为增重不足、增重适宜、增重过多三组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基于Z评分分类法的增重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评估。结果 共纳入ART双胎妊娠妇女841例,对基础体重适宜的双胎孕妇而言,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后,孕期增重不足(Z评分<-1)是剖宫产(OR=0.39,95%CI:0.17~0.9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OR=0.29,95%CI:0.09~0.97)的保护性因素,是早产(OR=3.12,95%CI:1.53~6.38)、出生体重<2 500 g(OR=2.06,95%CI:1.16~3.68)的危险因素;而ART双胎孕妇孕期增重过多(Z评分>1)是胎膜早破(OR=2.05,95%CI:1.09~3.84)、早产(OR=2.49,95%CI:1.38~4.50)、妊娠高血压综合征(OR=2.92,95%CI:1.66~5.31)的危险因素。结论 Z评分作为新指标可用于国内评价基础体重适宜的双胎妊娠妇女孕期增重,当Z评分<-1或Z评分>1时,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显著增加,Z评分法便捷可靠、易于临床推广。
  • 张雪, 于莹, 陈正超, 刘凯波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38-5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孕产妇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回顾性分析2020年“北京市围产保健管理登记卡”中填报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结果的155 970例孕产妇资料,其中HBV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4 246例,HBV表面抗原阴性的孕产妇151 724例,孕期心理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PHQ-9)量表,产后心理评估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量表,比较HBV表面抗原阳性及阴性孕产妇心理健康及孕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6 883名孕妇填写PHQ-9量表,其中HBV感染孕妇2 583例,未感染孕妇104 300例;孕期心理状况评分为“可疑高危或抑郁可能性大”的孕妇中,HBV感染孕妇为23.7 %,未感染HBV孕妇为2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 219名孕妇填写EPDS量表,其中HBV感染孕妇812例,未感染孕妇45 407例;产后心理状况评分为“可疑高危或抑郁可能性大”的产妇中,HBV感染产妇发生率为16.4%,未感染HBV孕妇发生率为15.5%,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HBV感染是孕产妇孕期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OR=1.19, 95% CI :1.09~1.31,P<0.0001),孕妇年龄低、学历低、孕妇及配偶为外地户籍和无业及失业均为孕妇孕期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但是针对产后抑郁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非传染病专科医院中,HBV感染、多胎妊娠、高血压是发生ICP的危险因素;在传染病专科医院中,HBV感染不增加ICP发生风险。HBV感染对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没有影响(OR=0.83,95% CI:0.65~1.07,P=0.148)。结论 HBV感染有可能增加孕产妇孕期抑郁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ICP发生风险,应加强对HBV感染孕妇健康宣教与医务人员支持,消除孕产妇对母婴传播焦虑情绪。
  • 符颖, 张彩虹, 蒙莉萍, 郭洪花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44-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科学、客观及实用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为临床教育者分析GDM患者需求提供切实可行评估工具。方法 理论分析、文献回顾及小组讨论问卷具体条目,选择本研究领域相关16名专家对问卷进行两轮德尔菲咨询;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50名GDM患者进行预调查及信效度检验。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93.8%;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88;两轮咨询条目变异系数为0.07~0.38、0.05~0.14;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12、0.396(P<0.001)。最终构建包括3个需求主题、24项具体需求的GDM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问卷内容效度指数为0.983,Cronbach's α系数为 0.882。结论 编制了具有一定科学性、客观及实用性的GDM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可为开展针对性GDM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及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 短篇论著
  • 宋佳怡, 陈玲, 张静, 崔夏莲, 周彤彤, 刘亚娣, 敖旭, 夏天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50-5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女大学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相关知识掌握现状及患病影响因素,了解女大学生对PCOS的认知度及患病相关因素,为大学生PCOS知识科普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对天津市18所大学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PCOS相关知识、PCOS知识了解途径以及日常生活习惯,以5岁为一阶段对年龄组进行划分。问卷调查后对女大学生PCOS认知度及患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问卷1 844份,有效问卷1 803份,有效率97.8%,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年龄范围在16~30岁。71.3%的女大学生对PCOS无了解,16.2%部分了解,12.5%全面了解,20<年龄≤25岁及25<年龄≤30岁组女大学生PCOS认知度高于16≤年龄≤2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生PCOS认知度显著高于本科生及专科生(P<0.01);医学生PCOS认知度高于其他专业(P<0.01);经PCOS鹿特丹诊断标准确诊为PCOS的55例女大学生认知度显著高于非PCOS女大学生(P<0.01)。对确诊PCOS的女大学生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COS女大学生闭经、月经稀发、压力大、喜食油腻人数均明显高于非PCOS女大学生(P<0.05)。结论 女大学生对PCOS认知度较低,年龄增加、学历增长、医学专业及确诊PCOS可提高女大学生的PCOS认知度,闭经、月经稀发、压力大、喜食油腻是PCOS的影响因素。
  • 谢臻城, 林小芳, 陆晓龙, 滕越, 汪福玲, 戴楠, 国佳, 丁叶, 武洁姝, 汪之顼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5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国内部分地区产前保健和产后随访育龄妇女饮水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改变其不良的饮水行为和今后工作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市、天津市、山东、江苏等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和儿保科,对2020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产前保健和产后随访的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育龄妇女年龄为20~45岁,包括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和幼儿在2岁以内非哺乳期妇女。采用“问卷星”制作调查问卷,生成电子问卷二维码,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指导调查对象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填写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饮水量调查、身体活动度调查、饮水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到2 185份问卷,有效问卷2 089份,问卷有效率为95.6%。就一般情况、饮水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饮水知识平均得分为(9.63±2.18)分,合格率仅为18.6%,不同育龄妇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妇饮水相关知识得分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年龄组孕妇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仅12.2%育龄妇女知道水适宜摄入量;饮水不足与羊水、便秘、乳汁分泌、乳汁成分的知晓率均大于50%。70.8%关注过饮水知识,80.9%把安全作为选择饮用水的第一要素。在实际生活中,74.2%育龄妇女会结合个人作息分配饮水时间,17.1%感到口渴时才会饮水,8.7%不在意饮水的时间。与传统媒体(报纸、电视)相比,网络新媒体是孕期妇女(70.0%)和哺乳期妇女(70.9%)最主要的获取饮水知识的途径。结论 育龄妇女饮水知识知晓率低,存在不健康饮水行为,饮水态度尚好,可加强饮水科普宣教。
  • 李春珍, 张丽丽, 袁晓颖, 韩佩桐, 崔洁媛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59-5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不典型膜性肾病患儿的临床、病理、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本院2010年10月~2021年6月期间经肾活检诊断为不典型膜性肾病的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居住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病理资料等及随访大于12月的20例患儿治疗随访资料(治疗方案,缓解时间、是否反复、药物副反应及最终结局)。结果 38例不典型膜性肾病在儿童5岁~10岁发病的有17例(44.7%),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27例(71.1%)。光镜检查均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弥漫性或节段性增生,有节段性内皮细胞增生。在基底膜、毛细血管壁、系膜区等部位可见多种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团块和颗粒状沉积。电镜检查除内皮、系膜区多部位大块电子致密物外,可见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肾小管内可见较多溶酶体。长期治疗随访20例患儿,多数采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方案,13例患儿随访过程中病情缓解,7例病情有反复患儿中,2例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 儿童不典型膜性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预后具有自身特点,临床诊断中应予以关注。
  • 穆文娟, 郝丽婷, 董勤, 杨建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64-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14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的临床表现、基因突变类型、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为筛查及治疗MMA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4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经串联质谱技术、基因测序确诊为MMA的1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5例,发病年龄16 h~7岁不等。7例合并型MMA患儿给予药物治疗,5例单纯型MMA患儿给予饮食控制治疗(2例患儿于治疗前已死亡)。结果 14例MMA患儿中9例(64.3%)通过新生儿筛查发现,5例(35.7%)为发病后临床诊断。14例患者均接受基因检查,并均检出突变,其中MUT基因突变6例,MUT基因与MMA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1例,MMACHC基因突变5例,MMAA基因突变1例,CD320基因单杂合突变1例。14例患儿均接受了随访,最长随访时间4年,3例患儿已死亡,存活的11例患者中,4例患儿生长发育基本正常,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后,7例合并型MMA患儿的血丙酰肉碱C3水平[治疗前:(6.99±0.94)umol/L,治疗后:(4.19±2.04)umol/L]、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C3/C2[治疗前:1.07±0.45,治疗后:0.57±0.14)]、尿甲基丙二酸水平[治疗前:(159.17±138.48)umol/L,治疗后:(57.69±46.25)umol/L]及甲基枸橼酸水平[治疗前:(42.20±43.82)umol/L,治疗后:(3.18±5.51)umol/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另外5例单纯型MMA患儿的血丙酰肉碱C3水平[治疗前:(13.45±3.97)umol/L,治疗后:(5.88±2.97)umol/L]、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C3/C2[治疗前:1.01±0.43,治疗后:0.58±0.57]、尿甲基丙二酸水平[治疗前:(172.32±128.29)umol/L,治疗后:(22.50±27.30)umol/L]及甲基枸橼酸水平[治疗前:(7.02±2.52)umol/L,治疗后:(0.81±1.13)umol/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液相串联质谱技术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及MMA早期确诊至关重要。基因检查对MMA患儿的进一步诊断、治疗及预测预后至关重要。患儿的治疗效果与患儿基因型、发病年龄及对维生素B12 的反应性有关。
  • 陈娟, 张蔚, 高丽娜, 刘帝佐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70-5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比较磁性活性细胞分选法(MACS)对新鲜精液和冷冻精液的优选效果,为MASC在辅助生殖实验室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方法 招募科研志愿者,收集健康男性精液,每份精液分为两份,每份1 mL,设置两个实验组,每组20例,一组做新鲜精液的MACS优化(新鲜精液组),一组制备为冷冻精液,解冻后进行冷冻精液的MACS优化(冷冻精液组)。比较分析各组优选前后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膜完整性、正常形态率及DNA完整率等的差异。结果 MACS优化后,新鲜精液组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 [优选前(56.29±12.94)% vs.优选后(65.21±14.55)%]和冷冻精液组[优选前(34.13±17.01)% vs.优选后(22.71±13.51)%] 优选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冷冻精液组优化后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较优化前略低;新鲜精液组正常形态率[优选前(16.78±3.57) % vs.优选后(25.78±1.95)%]优化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冷冻精液组正常形态率[优选前(7.90±3.80)% vs.优选后(13.72±4.58) %]略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鲜精液组精子膜完整率[优选前(59.11±10.07)% vs.优选后(82.86±4.46)%]、DNA完整率[优选前(68.93±9.60) % vs.优选后(85.44±5.62) %]和冷冻精液组精子膜完整率[优选前(69.21±7.79)% vs.优选后(84.00±5.33)%]、DNA完整率[优选前(69.79±3.9)% vs.优选后(91.95±2.82) %]优选后均显著高于优选前(P<0.05)。结论 新鲜精液经冷冻后会造成精子不同程度的物理和化学损伤,MACS可以显著提高新鲜精液和冷冻精液的精子膜完整率及DNA完整率,新鲜精液的前向精子运动活动率及正常形态率的优选效果优于冷冻精液。
  • 李萌, 郭红燕, 高妍, 杨菁, 周延, 吴郁, 李圆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74-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特征、诊断误区及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住院的21例LGES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期别、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及治疗等,采取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目前状态,随访时间截止2021年1月31日,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疾病预后。结果 术前影像多提示子宫肌瘤或腺肌症,仅有1例提示肉瘤;7例术中送冰冻,仅1例提示LGESS;12例进行了淋巴结清扫,仅有1例发现转移,随访8年10个月仍未复发;5例保留卵巢及1例仅切除子宫病灶术后均复发(100%);淋巴结清扫对比未淋巴结清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GESS术前影像学诊断困难,术中冰冻诊断局限,需切除子宫后结合病理综合诊断;保留卵巢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建议切除卵巢;淋巴结转移率低,不建议常规淋巴结清扫,影像学有转移者除外。
  • 胡逸凡, 马梓汶, 王永兴, 郭雪晶, 吴海湉, 张美华, 丁晓颖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77-5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最近十一年产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总分娩数89 251例,既往无剖宫产史的产妇77 511例,其中初产妇60 964例,经产妇16 547例。分别统计总剖宫产率、首次剖宫产率、初产妇和经产妇剖宫产率,根据不同年份剖宫产率和指征别剖宫产率,利用泊松回归模型计算剖宫产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89 251例分娩资料显示,十一年来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从(26.7±4.3)岁上升到(29.2±4.5)岁,生育两孩以上比例从21.5%增加至44.1%;剖宫产率总体呈降低趋势(62.2%至56.9%,P<0.05),2015年为最低点,自2016年起有轻微上升,2018年后处于平台期;剖宫产指征中降低最快的是社会因素和产程异常,升高最快的是瘢痕子宫,母胎因素也有明显增加;2015—2018年剖宫产率上升期主要由于头盆不称和胎儿窘迫或发热的指征别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均为主观指征;该趋势在初产妇中更为明显。结论 两孩政策下,初产妇剖宫产率未见明显下降,生育年龄推迟是母胎因素剖宫产率增加的可能原因,主观指征剖宫产率的持续增加可能由于产妇对顺产信心不足以及医患双方高估试产风险所致。
  • 病例报告
  • 孙多祥, 项兰, 李长雨, 吴龙英, 庄雅丽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84-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宫颈微偏腺癌(MDA),是一种分化良好的胃型腺癌,临床少见。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阴道流液或黏液性阴道分泌物,宫颈肥大等非特异临床表现,因肿瘤病灶位置较深取材受限且病理形态分化良好,临床上极易造成延误诊断甚至漏诊。本文报道1例MDA,并探讨分析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
  • 马芊芊, 王克华, 石家秀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86-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宫内单胎妊娠合并皮肤鲍温病(BD)临床较为罕见,尚无临床指南供参考,需尽早诊治,治疗不及时可能危及母胎健康安全,而即使成功诊治,后续仍需进行随访、指导孕期保健。本文回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收治的 1 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单胎妊娠合并左乳头鲍温病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总结复习,希望能够提高妇产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保护女性生殖健康。
  • 综述
  • 殷宇辰, 徐望明, 肖卓妮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89-5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肥胖症及肥胖相关疾病,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等患者不断增加。肥胖症主要通过调控细胞脂毒性、氧化应激、慢性炎症、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和其他一些机制导致患者的卵巢功能、卵泡发育、颗粒细胞基因表达及类固醇激素分泌异常,使肥胖女性生育力下降。本文综述主要总结了肥胖对女性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 杨乔瑞, 潘紫萌, 孙畅, 孙淼, 匡洪影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93-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和生殖障碍性疾病,目前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既往研究表明,线粒体形态损伤、功能障碍和mtDNA突变在PCOS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它们既导致了PCOS及其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也是缓解PCOS临床症状的重要治疗靶点。二甲双胍、褪黑素、MitoQ10和维生素D3等多种治疗方法能够通过恢复线粒体形态和呼吸链功能,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过程,改善PCOS临床症状。本文围绕线粒体蛋白质功能障碍和基因改变的研究进展以及基于线粒体功能改善的PCOS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 杨峥, 张峻, 王茜, 李骞, 黄桦, 王晶晶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 33(6): 597-6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的胚胎心脏发育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对胚胎心脏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胚胎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妊娠早期,而在妊娠早期胚胎尚不能合成5-HT,因此胚胎心脏发育所需的5-HT主要来源于母体及胎盘通过胎盘转运至子体,并且胎盘对于5-HT的转运能力决定子体侧5-HT水平。子体侧的5-HT对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包括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即胚胎侧的5-HT通过5-HT受体上调/下调G蛋白受体信号通路或改变5-HT与纤维蛋白A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分子机制对心脏形态进行调节,间接作用即5-HT通过“胎盘-心脏轴”对胚胎心脏发育产生影响。本文将对5-HT影响胚胎心脏发育的过程及其机制进行综述,通过不同分子机制阐述5-HT对胚胎心脏的影响,从不同角度探究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预防胚胎心脏发育异常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