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3年, 第3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9-11
  

  • 全选
    |
    封面+目录
  •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长篇论著
  • 王春静, 白银晓, 孟文颖, 刘春毅, 金蕾, 靳蕾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01-4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父亲生育年龄与新生儿孕龄及早产和足月早期产率的关系。方法 以北京市通州区孕期保健系统和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阴道自然分娩的13 548例单胎活产新生儿及其父母亲的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 新生儿平均出生孕龄为(39.0±1.4)周,其中完全足月儿(39~40+6周)占61.7%,早产儿(< 37周)占4.0%,足月早期产儿(37~38+6周)占26.1%。父亲平均生育年龄为(30.0±4.5)岁。与父亲生育年龄20~25岁组相比,父亲生育年龄较大的各组新生儿早产率均较高,各组的调整后比数比(aOR)在1.74至2.45之间(95%置信区间均大于1),多因素趋势分析aOR=1.11(95%CI, 1.06~1.15)。未见父亲生育年龄大于25岁组与足月早期产率的关联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 父亲生育年龄大于25岁可能是子代早产的潜在危险因素,还需利用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验证。
  • 李佳欣, 宫晓丽, 石慧峰, 原鹏波, 陈练, 魏瑗, 赵扬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09-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cffDNA)浓度与不良围产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7年4月—2021年4月孕12+0~26+6周在本院行cffDNA无创产前筛查的单胎妊娠孕妇9 917例。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估不同cffDNA浓度梯度与不良围产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与cffDNA浓度高于75th百分位相比,当cffDNA浓度低于25th百分位时,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OR=1.5,95%CI:1.1~2.0)、子痫前期(OR=1.5,95%CI:1.1~1.9)、妊娠期糖尿病(OR=1.2, 95%CI:1.1~1.4)、胎儿宫内生长受限(OR=1.8, 95%CI:1.3~2.6)的风险增加。另外,子痫前期亚组分析显示,cffDNA%低于25th百分位显著增加子痫前期并发胎儿宫内生长受限(OR=2.2, 95%CI:1.0~4.7)、早发型子痫前期(OR=3.5, 95%CI:1.7~7.4)、重度子痫前期(OR=1.4, 95%CI:1.0~2.0)风险。cffDNA浓度联合孕妇年龄、BMI、受孕方式、产次预测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效果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9,敏感性93.6%,特异性89.2%。结论 cffDNA低浓度与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风险增加有关,且与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有关。
  • 白易, 董莹, 褚红玲, 王胜锋, 孟若谷, 卓琳, 许国章, 詹思延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16-4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下基于宁波市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提供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工作现状,及其所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目的 抽样和方便抽样,从市妇幼保健院、区/县妇幼保健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医务人员中选取26名受访者。采用个人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于2022年8—9月对受访者进行一对一访谈,在NVivo11软件辅助下,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宁波市建立了完善的三级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网络。疫情期间,针对产检地点,可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提供医学隔离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对有特殊需求的孕妇,可为其提供灵活的产检服务地点。针对产检次数及就诊及时性,孕妇产检次数略有减少,产检间隔视情况适当延长,但均能满足基本保障。针对服务方式,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推进“云上妇幼”等服务,但仍需关注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结论 疫情期间,宁波市孕产期保健,在产检地点、产检次数以及服务方式方面均做出了相应调整,兼顾了基本服务及抗疫需求。本次总结的经验可为新冠以及其他类似传染病疫情下妇幼保健工作防控提供参考。
  • 赵亚楠, 李智文, 李琳, 关春荣, 殷玉芳, 杨逸凡, 刘静, 张燕, 彭旦媛, 贾美香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23-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国0~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患病现状、分布情况及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2021年在中国山东省、湖北省、河北省3个省4家妇幼保健院和1家儿童医院儿保科参加健康体检的0~6岁儿童以及山东潍坊市安丘136家幼儿园3~5岁在园儿童为研究对象,共计89 475例。首先采用预警征进行筛查,凡预警征筛查结果可疑,采用M-CHAT量表、ABC量表、克氏量表进一步筛查,筛查阳性儿童采用CARS量表和ADOS量表诊断,并综合经过统一培训且有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师进行综合判断,最终确诊ASD。结果 本次筛查研究ASD患病率为1.8%(95%CI:1.7%~2.0%);其中男童为2.6%(95%CI:2.4%~2.8%),女童为0.9%(95%CI:0.8%~1.0%),患病率性别比(男∶女)为2.9∶1;0~3岁儿童患病率为1.6%(95%CI:1.4%~1.7%),4~6岁儿童的患病率为2. 5%(95%CI:2.2%~2.7%)。结论 中国儿童ASD患病率较高,性别和年龄患病率存在差异。
  • 王路, 夏志伟, 赵海, 滕立新, 郭欣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29-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2018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检出率基数,为研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下阶段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工作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小学、初中及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远视力和屈光检测,检测结果原始资料使用EpiData双录入,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学段学生近视检出情况。结果 中小学生总体近视检出率为59.4%,其中,男生为56.6%,女生为62.4%;城区为62.0%,郊区为57.8%。性别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近视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的近视及高度近视检出率自小学(38.4%,1.4%)初中(77.2%,10.4%)至高中(88.3%,20.7%)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市学生近视检出率较高,学生近视现状亟待解决。针对不同的学段学生,近视防控工作要采取相应的近视干预手段,以控制近视过早发生及过快发展。
  • 张丁元, 穆英超, 程志浩, 任浩然, 封康, 李宏田, 张勇, 刘建蒙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33-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山东某县中小学生屈光检查数据,获得单纯依据等效球镜度数预测儿童青少年近视风险的参考界值,为预测近视发生及进展、开展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3—5月山东某县对全县中小学生开展了标准化视力普查,视力检查工具包括标准对数视力表和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查内容包括裸眼远视力、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等指标。参考《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本研究将近视定义为:受检学生任意一侧眼的裸眼远视力低于5.0,且在非散瞳状态下等效球镜度数<-0.500 D。本研究在描述年龄别近视患病率的基础上,假定调查对象等效球镜度数在相应年龄组所处百分位数随时间推移维持相对稳定,据此获得标识各年龄组近视发生及进展风险的等效球镜度数参考界值。结果 研究共纳入43 059名中小学生,小学一年级(7岁)近视患病率为12.9%,高中二年级(17岁)近视患病率为89.0%,其他年级患病率介于两者之间且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7岁学生等效球镜度数第12.9百分位数为-1.250 D、17岁学生第89.0百分位数为-1.625 D,据此可将-1.250 D和-1.625 D作为单纯依据等效球镜度数判定7岁学生和17岁学生近视的参考界值;7岁学生第89.0百分位数为0.250 D,17岁学生第12.9百分位数为-7.125 D,表明对于7岁时等效球镜度数为0.250 D的学生,到17岁时等效球镜度数可能会进展到-1.625 D,而对于7岁时等效球镜度数为-1.250 D的学生,到17岁时等效球镜度数可能会进展到-7.125 D;相应地对于7岁时等效球镜度数大于0.250 D的学生到17岁时等效球镜度数可能大于-1.625 D,即不会发生近视。根据前述规则,研究给出了标识7~17岁学生近视发生及进展风险的等效球镜度数参考界值并绘制了相应的等效球镜度数演化曲线。结论 研究地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随年级升高而升高,本研究给出了标识7~17岁学生近视发生及进展风险的等效球镜度数参考界值并绘制了相应的等效球镜度数演化曲线,预期能为科学预测近视的发生及进展、针对高危群体开展近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 李丹, 任新玲, 江亚萍, 张思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40-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卵母细胞大极体对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辅助生殖助孕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ICSI中含有大极体卵母细胞的112个新鲜周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ICSI注射的880枚成熟卵母细胞(MII)根据第一极体大小分为大极体组和正常极体组,分别比较两组胚胎的受精、发育潜能和临床结局。结果 大极体组卵泡刺激素(FSH)高于正常极体组(P<0.05),两组其余的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极体组2原核(2PN)受精率显著低于正常极体组(P<0.05);≥3PN率显著高于正常极体组(P<0.001);1PN率和退化(DA)率呈升高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极体组相比,大极体组2PN卵裂率呈下降趋势,D3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率、优质囊胚率均明显降低,但仅囊胚形成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极体组相比,大极体组2PN受精率显著降低(OR:0.63,95%CI:0.44~0.91,P<0.05);≥3PN率显著增高(OR:3.99,95%CI:1.95~8.16,P<0.001);D3优胚率(OR:0.54,95%CI:0.31~0.93,P<0.05)和囊胚形成率(OR:0.42,95%CI:0.23~0.78,P<0.01)显著降低。大极体组单个胚胎新鲜周期移植共4例,临床妊娠1例,流产1例;大极体组+正常极体组各一个胚胎新鲜周期联合移植8例,均未妊娠。复苏移植大极体来源的囊胚共6例(大极体组3例,大极体组+正常极体组3例),2例(大极体组1例,大极体组+正常极体组1例)临床妊娠并活产2个健康婴儿。结论 在ICSI周期中,卵母细胞大极体会影响受精、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可以将卵母细胞大极体作为选择胚胎移植的指标之一,建议将大极体来源的胚胎培养至囊胚,移植后可能会改善其临床结局。
  • 胡嘉嘉, 卢惠, 黎业娟, 阮海玲, 赵立强, 王安国, 万邦贝, 钟静静, 卢伟英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45-4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和浮游器上游法优化精子对两种体外受精IVF/ICSI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治疗周期的病例。分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IVF周期:n=276;ICSI周期:n=79)和浮游器上游法(IVF周期:n=126;ICSI周期:n=78),比较两组精子优化方法在IVF/ICSI治疗周期中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及可利用囊胚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IVF周期浮游器上游法组的双原核受精率为(72.2±19.9)%显著高于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组(68.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浮游器上游法组多原核受精率显著低于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组(5.3±9.1)% vs(7.4±9.9)%;浮游器上游法组优质囊胚率(62.6±33.0)%显著高于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组:(53.2 ±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SI周期的浮游器上游法组D3优质胚胎率为(38.0±27.7 )%,显著高于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组(28.2±25.3)%;浮游器上游法组优质囊胚率为(52.6±37.0)%,显著高于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组(40.2±3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游器上游法优化精子后可获得更高的正常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降低多原核受精率,减少精子损伤,提高胚胎质量。
  • 黄秋霞, 张锡流, 黄克强, 张秀玲, 王志静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51-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整合计算多中心样本探究长非编码RNA MIR210HG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竞争性内源RNA机制。方法 收集来自TCGA、GEO、SRA、ArrayExpress等数据库中与宫颈癌相关的lncRNA(long noncoding RNA,长非编码RNA)高通量数据集,利用t检验比较各数据集中MIR210HG在宫颈癌组织与非癌对照中表达的差异。整合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以综合评估MIR210HG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在线工具预测MIR210HG的靶miRNA以及相关靶基因。结果 整合计算407例样本的SMD,结果提示MIR210HG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SMD=0.57,95%CI:0.33~0.81,P<0.05)。通过结合位点预测以及整合计算SMD,MIR210HG的靶miRNA hsa-miR-424-5p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其靶基因MYB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结论 MIR210HG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其可能通过MIR210HG/hsa-miR-424-5p/MYB轴参与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
  • 洪昱廷, 杨晨, 钟瑾璟, 侯艳梅, 谢奎, 王琳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58-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不同比例浓缩牛乳蛋白及大豆分离蛋白饲料进行干预,研究不同来源蛋白对胎鼠及仔鼠小脑代谢组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比例浓缩牛乳蛋白及大豆分离蛋白的饲料干预SD孕鼠,分为S1组(50%浓缩牛乳蛋白+50%大豆分离蛋白,n=24)、S2组(25%浓缩牛乳蛋白+75%大豆分离蛋白,n=24)、S3组(100%大豆分离蛋白,n=24)。干预从GD0.5持续至GD18.5或PD21。于GD19.5或PD21天,禁食后收集胎鼠小脑及仔鼠小脑,采用UPLC-MS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观察不同组间样本的代谢轮廓差异;综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单因素统计方法,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并进一步筛选不同组间共有的差异代谢物,对共有差异代谢物在不同组中的水平进行趋势方差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表明S1与S3组胎鼠小脑代谢轮廓存在一定区分,S1与S2、S1与S3组仔鼠小脑代谢轮廓存在一定区分。综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单因素统计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后,S1与S2、S1与S3组仔鼠小脑间共发现11种共有的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其中N-甲基组氨酸、4-氨基戊酸甜菜碱、1-甲基烟酰胺、鸟嘌呤、5-一磷酸胞苷、1-甲基腺苷等6种物质水平随大豆分离蛋白干预比例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结论 不同比例浓缩牛乳蛋白及大豆分离蛋白干预可对胎鼠及仔鼠小脑的代谢组产生影响。
  • 短篇论著
  • 赖昕, 刘岁寒, 杜玉开, 彭松绪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66-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剖宫产现状并探讨其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开展一项基于医院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此期间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和同期正常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病历数据提取收集研究对象孕产史、分娩方式、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妊娠期并发症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索乙肝孕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危险因素。结果 乙肝孕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62.0% 比 47.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年龄高、产前BMI高、初产、有异常孕产史、HBeAg阳性的乙肝孕妇社会因素剖宫产风险均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07(1.02~1.12)、1.11(1.05~1.17)、4.18(2.51~6.96)、1.55(1.13~2.14)、1.98(1.01~3.87)。结论 乙肝孕妇剖宫产率高于正常孕妇;分娩年龄高、产前BMI高、初产、有异常孕产史、HBeAg阳性是乙肝孕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妇幼医护人员应准确把握剖宫产指征,结合乙肝孕产妇个人情况,提供合适的个性化分娩医学建议,同时积极开展分娩教育和乙肝母婴传播防治的药物阻断宣传,提高孕产妇的健康素养,降低乙肝孕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 王明磊, 计红苹, 李珍, 王子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72-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治疗女性的生育意愿,并找出影响其生育意愿的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实施IVF-ET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利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接受IVF-ET治疗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50份,调查对象意向子女平均数为1.8,有249名受调查者希望通过IVF-ET技术生育1名子女,这一群体对子女的性别偏好以无所谓为主,占68.7%;有175名受调查对象希望通过IVF-ET技术生育2名子女,性别偏好以儿女双全为主占总数的57.7%;有126名受调查对象希望通过IVF-ET技术生育3名子女,性别偏好以儿女双全为主占总数的69.1%,希望获得多名子女的受调查者其中有91.7%期望通过双胎妊娠获得理想的子女数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接受IVF-ET治疗女性意向子女数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 接受IVF-ET治疗的不孕症女性生育意愿存在个体化差异,我国生育政策的开放使不孕症女性的生育意愿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健康宣教,给予有多孩儿生育需求患者正确的生育指导,政府也应出台相应政策,通过社会保障和生育服务上减轻不孕症女性生育负担。
  • 佟玉龙, 李昶, 于丽, 付杰, 卫凯平, 杨慧霞, 潘虹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76-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结构畸形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4月因NT增厚在本院进行产前诊断的421例病例,按NT厚度分为5组,分析胎儿异常率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421例胎儿中,染色体异常率23.3%(98/421),以21三体(47/98,48.0%)和18三体(20/98,20.4%)为主;超声结构异常率12.1%(51/421),以心脏畸形(14/51,27.5%)和全身水肿(12/51,23.5%)为主,其中25例(25/51,49.0%)同时存在染色体和结构异常;余297例排除染色体或结构异常。5组胎儿的染色体和结构异常率随NT增厚而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随访妊娠结局,118例因染色体或结构异常引产,13例发生胎停育或流产,290例活产分娩。在活产胎儿中,1例出生后死亡,2例存在结构畸形,3例为染色体异常胎儿,余284例未见异常,正常存活率67.5%(284/421);组1~组5中正常存活率随NT厚度显著下降。在排除染色体或结构异常的297例NT增厚胎儿中,正常存活率95.6%(284/297)。结论 NT增厚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畸形和不良妊娠结局有关,且随NT厚度增加,异常风险明显升高。而排除染色体或结构异常的单纯NT增厚胎儿,妊娠结局相对较好。
  • 陆菲菲, 孙彦欣, 石青青, 张宁媛, 王俊霞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79-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对IVF/ICSI-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接受 IVF/ICSI-ET 66例纵隔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妊娠结局。根据不孕类型、年龄、BMI、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HCG日内膜厚度等指标选择同中心首次行IVF/ICSI且行新鲜胚胎移植的宫腔形态正常的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个体匹配,匹配比例为1:3。比较纵隔子宫术后组和宫腔形态正常组患者IVF/ ICSI-ET术后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BMI、基础FSH及LH水平和E2水平、Gn用量、Gn使用天数、获卵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71.2% vs 64.7%)、早期流产率(8.5% vs 7.0%)、活产率(56.1% vs 56.1%)、晚期流产率(8.5% vs 3.1%)、分娩孕周(37.9±2.3 vs 37.8±2.4)在纵隔子宫术后组和宫腔形态正常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纵隔不孕症患者在IVF/ICSI助孕前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正常者,不会对临床妊娠结局产生负面影响,可得到与宫腔形态正常不孕症患者行IVF/ICSI助孕相似的临床妊娠结局。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对于子宫纵隔不孕症患者来说,安全有效。
  • 刘露, 郭红燕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82-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辣椒素受体(TRPV1)、P物质和雌激素受体α(ER-α)在子宫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痛经的关联性,为子宫腺肌病疼痛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7月到2019年2月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绝经前患者51例为子宫腺肌病组,不合并子宫腺肌病及痛经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绝经前患者14例作为子宫正常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上述病灶中TRPV1、P物质和ER-α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bolt方法检测TRPV1和ER-α的蛋白表达,将其与痛经程度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子宫腺肌病组TRPV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子宫正常对照组(P均<0.01)。子宫腺肌病中P物质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子宫腺肌病中ER-α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中的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子宫腺肌病组TRPV1 、P物质和ER-α mRNA的表达与疼痛的VAS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548,P<0.01;r=0.350,P<0.01;r=0.292,P=0.049)。但TRPV1和ER-α蛋白在子宫腺肌病无-轻度痛经组和中-重度痛经组中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 子宫腺肌病中TRPV1、ER-α和P物质mRNA表达升高,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性,提示这些因子可能在子宫腺肌病疼痛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综述
  • 刘西瑶, 侯艳梅, 安美静, 王璐璐, 文羽洁, 钟瑾璟, 周倩龄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88-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近期和远期的母婴健康均有不良影响。孕期营养已被证明是GDM可干预的影响因素之一。叶酸和维生素B12是人体的必需营养素,孕妇容易出现叶酸过量或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不平衡的情况。本文对当前叶酸和维生素B12及二者不平衡与GDM的关系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文献回顾,结果表明,孕期高叶酸和低维生素B12状态可能增加GDM的发生风险,提示孕期应注意增补叶酸的适宜剂量,且应避免维生素B12的缺乏。
  • 杨雅琴, 李佳慧, 赵莉萍, 张乐, 李智文, 叶荣伟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92-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早产是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自发性早产占早产病例的65%~70%,其确切病因至今未明。尽管已大力推广宫缩抑制剂等治疗措施,加强胎儿监护和产前检查,但是自发性早产的发生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干预时间过晚是目前导致自发性早产防治效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早产病因学复杂,从而导致其预测筛选困难,治疗也缺乏针对性。筛选与确定便捷、准确和无创伤的早产预测因子及诊断方法,探索与运用恰当、先进的统计学方法,建立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早产预警机制,是当前产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因此,本研究对早产的预测因子以及预测模型的国内外进展进行综述。
  • 孙晓晴, 张爱霞, 王瑞, 丛胜楠, 樊雪梅, 沙利娟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 34(5): 498-5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围产期抑郁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围产期抑郁不仅严重危害围产期妇女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通过代际效应危害其后代,进而对整个家庭、社会产生严重的远期影响。鉴于人群的特殊性,围产期抑郁的干预是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相对药物干预而言,诸多非药物干预方法突出了优越性。本研究从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物理疗法、针灸及运动干预五个方面综述了围产期抑郁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选择适当的干预手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