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孟昱时,刘仲伟,陈静思,苏娅,宋家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7, 28(6): 533-537.
目的 研究中重度少弱精子症、梗阻性无精子症与患者年龄、不育时间、文化程度、职业、体重指数、民族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5 411例临床资料,根据男方精液分析异常类型,发现中重度少弱精子症有534例,无精子症有174例,精液分析正常有4 703例,比较这三组人群在不同的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及民族等方面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精液异常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 (1)年龄<30岁组的无精子症患病率(5.5%)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育时间≥15年组的少弱精子症(15.6%)及无精子症(7.1%)患病率高于其他不育时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为小学组的少弱精子症患病率(6.6%)低于初中组和大学及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组(3.1%)、大学及以上组(1.7%)的无精子症患病率均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为工农组的无精子症患病率(4.2%)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民族为纳西族的少弱精子症患病率(16.9%)高于汉族(9.4%),傣族的无精子症患病率(7.5%)高于汉族(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随年龄增加,患无精子症可能性下降,即年龄是无精子症的保护因素(P<0.05,OR=0.78);随不育时间增加,患少弱精子症及无精子症的可能性增加,即不育时间是少弱精子症的危险因素[(P<0.05, OR=1.23),(P=0.03, OR=1.05)];随文化程度升高,患无精子症可能性下降,即文化程度是无精子症的保护因素(P<0.05, OR=0.62);纳西族相对于汉族是少弱精子症的危险因素(P=0.03, OR=1.98)。 结论 年龄是无精子症的保护因素,年龄越大,患无精子症的可能性越小,而青年人群中无精子症患病率最高;不育时间是少弱精子症及无精子症的危险因素,随不育时间延长,患少弱精子症及无精子症的可能性增加;少弱精子症在文化程度较高人群有高发倾向,而无精子症在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存在高发倾向,文化程度是无精子症的保护因素,随文化程度升高,患无精子症的可能性越小;工农职业人群的无精子症患病率最高;少数民族的精液异常患病率与汉族人群存在差异,纳西族的少弱精子症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傣族的无精子症患病率高于汉族,且纳西族患中重度少弱精子症的危险系数是汉族的1.9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