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甘, 孙怡, 李栋方, 何展文, 周小琳, 吴若豪, 唐丹霞, 罗向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9, 30(6): 501-504.
目的 探讨慢性疾病患儿与健康儿童在同胞关系方面的差异,旨在为指导二孩家庭中的慢性疾病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住院或儿科门诊就诊的二胎家庭中慢性疾病儿童75例作为研究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9~12岁,平均(9.7±1.3)岁;依据病例对照研究原则,采用1:1配对法,选取同期75名无慢性疾病的儿童作为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9~12岁,平均(9.5±1.6)岁;应用同胞关系问卷(SRQ)、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对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儿童在同胞关系各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的抑郁和社交阳性筛查率、抑郁和社交焦虑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抑郁总分与同胞亲密得分呈负相关(r=-0.03,P<0.001),与同胞冲突得分呈正相关(r=0.30,P<0.001);社交焦虑总分与同胞冲突得分呈正相关(r=0.30, P<0.001),与同胞竞争得分呈正相关(r=0.04,P=0.005)。结论 慢性疾病儿童的同胞积极维度降低,消极维度增加,其关系与抑郁、社交焦虑具有相关性。建议在进行长期生物医学干预的同时,予以足够的心理关注及预防措施,改善慢性疾病儿童的同胞关系,预防抑郁、社交焦虑,甚至同胞竞争障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