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 第3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9-11
  

  • 全选
    |
  •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李丹彤, 石慧峰, 魏瑗, 王颖, 江元慧, 原鹏波, 陈练, 郭晓玥, 王学举, 马尚, 夏玉雯, 党彬菲, 李梦诗, 王晓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01-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低风险孕妇孕早期的妊娠压力状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416例在2022年4月—2023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门诊常规产检、并由医生判断为低风险等级的孕妇,年龄范围19~45岁,孕周<14周。采用妊娠压力评定量表(PSRS)评估孕妇的妊娠压力状况,自拟问卷调查孕妇社会人口学信息,通过病历记录提取孕妇基本健康情况和妊娠状况等相关信息。结果 低风险孕妇孕早期妊娠压力总分的四分位数分布情况为36.0(20.0,57.0)分,其中条目平均评分最高的维度为“寻求母婴安全服务的压力”;孕妇产次和不良孕产史是孕妇在孕早期妊娠压力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低风险孕妇在孕早期有轻度妊娠压力,孕妇的不良孕产史和产次与孕早期妊娠压力状况有关。
  • 刘晓雯, 杨泽平, 任梦圆, 贾晓倩, 陈俊熹, 高素红, 刘晓红, 张乐, 叶荣伟, 李智文, 李楠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07-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描述北京市妊娠期高血压(GH)患者头发样本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浓度水平,探究重要生活方式和居住状况与PAEs暴露的关联性。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合作开展的孕期队列,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募集并完成2 731名孕妇的随访工作,经一定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206名G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线时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生活方式和居住状况等信息并采集头发样本,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随访。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GC-MS/MS)测定头发样本中12种PAEs的浓度。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各PAEs组分浓度的分布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重要生活方式和居住状况因素与PAEs暴露水平之间的关联。结果 北京市GH患者头发样本中12种PAEs的检出率均达70%以上,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暴露水平最高,头发中浓度中位数为7 770.2 ng/g。调整年龄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后,GH患者近1月内下厨做饭每周1次以上与较高水平的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调整比值比(OR)=2.52[95% 置信区间(CI),1.17~5.44];不使用化妆品与较低水平的邻苯二甲酸双(2-甲氧基乙)酯[DMEP]显著关联,调整后OR=0.28(95%CI,0.09~0.87);近1年内家中装修与较高水平的DMEP显著关联,调整后OR=3.09(95%CI,1.24~7.68)。结论 12种PAEs组分在北京市GH患者头发中普遍检出,其中DEHP暴露水平最高。多种生活方式和居住状况与特定PAEs组分暴露水平之间存在关联,下厨房做饭、家中装修分别是DAP和DMEP暴露的危险因素,不使用化妆品可能是减少DMEP暴露的保护因素。
  • 张嫣迪, 王芳, 徐鑫芬, 张宁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13-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政策全面放开初期,孕产妇的感染担忧对其心理健康与健康防护行为参与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问卷(PANAS)等测量工具,同时自编不确定性、健康防护行为等量表了解孕产妇心理状况和健康防护行为。结果 邀请全国各地共206名孕产妇参与调查,结果发现:孕产妇感染担忧和不确定性(r=0.452, P<0.01)、健康防护行为参与度(r = 0.288, P<0.01)呈正相关,感染担忧与焦虑(r=0.383, P<0.01)、抑郁(r=0.179, P<0.01)呈正相关,消极情绪与焦虑(r=0.594, P<0.01)、抑郁(r=0.565, P<0.01)呈正相关。感染担忧对健康防护行为参与度的预测作用受到不确定性的调节。消极情绪部分中介了感染担忧对焦虑([0.504,1.273])和抑郁([0.577,1.394])症状的预测效应。结论 感染担忧能够预测孕产妇的健康防护行为参与度,该预测作用受到不确定性的调节;感染担忧通过影响消极情绪预测孕产妇的焦虑、抑郁症状。
  • 黄琼辉, 刘捷, 严荔煌, 秦炯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18-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初生足月新生儿及晚期早产新生儿血脂水平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020年1至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母以及其中被儿科收治的新生儿为研究人群。本院产检并分娩的孕母为研究人群,根据分娩时孕周分为足月分娩组(胎龄≥37周)及晚期早产分娩组(34周≤胎龄<37周)。新生儿根据出生胎龄分为足月新生儿组(胎龄≥37周)及晚期早产新生儿组(34周≤胎龄<37周)。收集新生儿及孕母一般资料及血脂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母血脂水平与早产的关系。结果 研究期间纳入足月新生儿组99例,晚期早产新生儿组92例。晚期早产新生儿组孕母剖宫产比例、合并高尿酸血症及合并糖尿病比例高于足月新生儿组孕母;晚期早产新生儿组生后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足月新生儿组,甘油三酯(TG)低于足月新生儿组;晚期早产新生儿组孕母孕早期TC、LDL-C及孕晚期TC、TG、HDL-C、LDL-C均低于足月新生儿组孕母。总体新生儿TG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呈正相关,TC、HDL-C及LDL-C与胎龄及体重呈负相关;新生儿TC与孕母孕早期TC呈正相关,新生儿TG与孕母孕晚期TG呈正相关,新生儿HDL与孕母妊娠各期HDL-C均呈正相关,未见新生儿LDL-C与孕母妊娠期LDL-C呈相关性。孕母方面,共纳入晚期早产分娩组185例,足月分娩组2 330例。随着孕母妊娠中期TC、LDL-C以及妊娠晚期TC、TG、HDL-C和LDL-C水平的变化,与晚期早产分娩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足月新生儿及晚期早产新生儿血脂水平存在差异。初生新生儿血脂水平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孕母血脂水平存在相关性。孕母妊娠期血脂异常与早产风险有关。精准的管理孕母及新生儿血脂水平,对母体及子代近远期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 季悦, 叶晓萍, 陈瑞欣, 王珊珊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25-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Day 5非优质单囊胚移植和Day 6优质单囊胚移植对临床妊娠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科FET周期中行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n=1 991),根据胚胎移植时期分为:Day 5非优质单囊胚移植组(n=1 083)和Day 6优质单囊胚移植组(n=908),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性别比和新生儿体重等,并对年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Day 5非优质单囊胚移植组和Day 6优质单囊胚移植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49.0%与51.1%)、流产率(20.3%与24.4%)、活产率(39.1%与38.7%)、早产率(10.6%与14.5%)和新生儿体重[(3 381.1±505.6)g与(3 502.1±1 845.0)g]均无统计学差异,在新生儿性别比中存在统计学差异(1.1与1.5,P <0.05),Day 6优质单囊胚移植组中出生的男性新生儿比例显著高于Day 5非优质单囊胚移植组。同时,经年龄分层后发现对于年龄 <35岁患者,Day 5非优质单囊胚移植组的流产率显著低于Day 6优质单囊胚移植组(18.5%与24.7%,P <0.05),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无统计学差异;对于年龄≥35岁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FET周期中Day 5非优质单囊胚移植和Day 6优质单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无统计学差异,但Day 6优质单囊胚移植可能会有新生儿性别比失衡的风险,并且对于较年轻的患者,移植Day 6囊胚可能会导致流产率的增加。
  • 史涵旭, 叶湾韵, 周雅琳, 文彰, 彭译乐, 许雅君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30-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子代社交行为的影响。方法 4周龄雌性SD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组和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各组孕鼠受孕后,GDM组采用高脂膳食(HFD)辅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bw)注射的方法建立疾病模型。各组孕鼠自然分娩,子代分别在分娩后第21天(PND 21,断乳)、PND 56(性成熟期)、PND 98(成年期)三个时期开展旷场实验(OFT)、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新物体识别实验(NOR)和三箱社交实验(3-CST)来评估大鼠的社交行为,并在各个时期测定子代海马组织中的关键蛋白表达情况,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IL-6、IL-10等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与CON组相比:GDM雌性子代在PND 98的旷场实验自主活动得分显著降低(P<0.05);GDM雄性子代在PND 98的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中GDM雌性子代在PND 21的新物体偏爱指数显著降低(P<0.05);三箱社交实验中,GDM雌性子代在PND 21和GDM雄性子代在PND 98的社交倾向指数显著降低(P<0.05);GDM雌雄子代在PND 98的社交新奇偏好指数也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GDM雌性子代在PND 21的p-ERK、p-CREB表达显著上调,BDNF表达显著下调(P<0.05),在PND 56的p-TrkB表达显著下调(P<0.05),在PND 98的p-ERK、BDNF表达显著下调(P<0.05);GDM雄性子代在PND 21的p-ERK表达显著上调(P<0.05),p-CREB表达显著下调(P<0.05),在PND 56的p-TrkB表达显著下调(P<0.05),在PND 98的p-ERK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CON组相比:GDM雌性子代在PND 21的海马IL-1β、IL-4、IL-6浓度显著下降(P<0.05),在PND 56的海马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在PND 98的海马IL-4浓度显著降低,IL-10浓度显著升高(P<0.05);GDM雄性子代在PND 21的海马IL-4、IL-6、IL-10浓度显著下降(P<0.05),在PND 56的海马IL-1β、IL-10浓度显著升高(P<0.05),在PND 98的海马IL-4浓度显著降低,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 GDM子代的社交行为在生命早期无明显改变,在成年期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交障碍,且该种作用不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
  • 黄琳汝, 杨海澜, 马惠静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38-4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以及单纯胰岛素释放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8月—2023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1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24~28周OGTT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分为GDM组271例、胰岛素释放异常组263例以及对照组78例,比较三组孕妇一般情况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DM组和胰岛素释放异常组甲状腺功能减退、胎膜早破以及高脂血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GDM组剖宫产、子痫前期、高尿酸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及转儿科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与胰岛素释放异常组比较,GDM组剖宫产、子痫前期、高脂血症、早产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OR=1.16,95%CI为1.10~1.22),糖尿病家族史(OR=2.62,95%CI为1.29~5.32)均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和单纯胰岛素释放异常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高,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单纯胰岛素释放异常孕妇的管理,可改善母婴结局。
  • 马俊如, 李美霖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42-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FGF21及其共受体KLB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与ICP临床及实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3例ICP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22例、重度21例,选取同期健康孕妇6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孕妇产前空腹肘静脉血清FGF19、FGF21及其共受体KLB水平,分析与临床及实验室结果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在I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 正常妊娠组、轻度 ICP 组、重度 ICP 组血清中FGF19水平分别为(8.6±4.3)pg/mL,(7.5±3.5)pg/mL,(14.6±12.4)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三组共受体 KLB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分别为(13.9±4.1)ng/mL,(15.0±6.0)ng/mL,(18.0±8)ng/mL,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470),而FGF21 水平分别为(84.4±36.2)pg/mL,(102.1±38.1)pg/mL,(124.9±42.5)pg/mL,IC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重度ICP组高于轻度I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FGF21水平与AST(r=0.3,P<0.01)、ALT(r=0.3,P<0.01)及TBA(r=0.4,P<0.01)呈正相关。血清FGF21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娩孕周(r=0.23,P<0.05)具有负相关性,FGF21与TBA互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ICP孕妇血清FGF19和KLB表达水平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FGF21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胆汁酸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能在ICP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闫虹宇, 贺培兰, 张颖, 侯小康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46-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河北省2021—2022年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辅助生殖机构)卫生质量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为辅助生殖机构监督管理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调研及查阅资料获取河北省30家辅助生殖机构2021—2022年现场评审信息,并对国家级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分析。结果 30家辅助生殖机构在伦理建设、制度管理、临床建设、实验室管理、规范执业方面均达到合格要求,但仍发现需要进一步整改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伦理管理、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结论 河北省30家辅助生殖机构均符合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能够依法依规开展相关诊疗活动,同时应进一步重视伦理与制度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实验室质控以提高医疗卫生质量。
  • 李佳, 李艳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50-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女性检出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诊疗体检二部2023年3月—2024年3月1 2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为观察对象,其中96例经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确诊为真菌性阴道炎为感染组,同时以1∶1比例随机纳入未检出阴道炎的体检人群为未感染组,两组均行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易感因素,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变量准确性。结果 96例真菌感染患者中,共检出112株真菌,其中84株为白念珠菌,占比为7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人工流产史(OR =3.17,95% CI:1.13~8.84)、安全套使用(OR=3.58,95% CI:1.21~10.58)、生育史(OR =5.30,95% CI:1.56~17.99)、内裤混洗(OR =5.91,95% CI:2.03~17.14)、月经情况(OR=5.65,95% CI:1.71~18.67)、穿紧身裤频率(OR =3.71,95% CI:1.35~10.17)、久坐不动(OR=3.92,95% CI:1.33~11.62)、IFN-γ(OR=1.39,95% CI:1.16~1.68)、IL-2(OR=1.04,95% CI:1.03~1.06)是女性阴道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人工流产史、安全套使用、内裤混洗、穿紧身裤频率、久坐不动、IFN-γ、IL-2及联合预测对女性阴道真菌感染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预测评估女性阴道真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0.942,95%CI为0.911~0.973,灵敏度为0.969,特异度为0.781。结论 人工流产史、生育史、月经情况、安全套使用、内裤混洗、穿紧身裤频率、久坐不动、IFN-γ、IL-2是女性阴道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上应注意其相关因素评估,以降低真菌性阴道炎发病率。
  • 夏亚琼, 朱悦, 罗莹, 阮安晨, 谭雅莉, 刘玲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55-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圆柱瘤基因(CYLD)介导DVL蛋白(DVL)调控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对输卵管炎性上皮细胞纤毛运动机制研究,从纤毛运动角度探讨治疗新思路。方法 取健康大鼠输卵管上皮细胞,LPS建立炎症细胞模型,细胞转染后先设立免疫共沉淀组IP(si-NC组,si-CYLD组)、阳性对照组input(si-NC组,si-CYLD组)检测DVL与氨基酸泛素肽(UB)灰度;之后设立:oe-NC组、oe-CYLD组、oe-CYLD+oe-NC组与oe-CYLD+oe-DVL组;检测各组CYLD、DVL、Wnt3a、β-catenin、actin(内部参考基因)表达量及纤毛跳动频率情况。结果 DVL为CYLD的下游因子;CYLD通过去泛素化抑制DVL的降解,调控其表达;CYLD负调控Wnt3a、β-catenin蛋白量,提高纤毛运动频率,DVL则作用相反。各组实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LD介导DVL去泛素化负调控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增加输卵管炎性上皮细胞纤毛运动频次,改善输卵管炎性不孕。
  • 病例报告
  • 王丽, 王嘉羚, 李佳, 丁莉, 谢广妹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61-4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双相情感障碍综合征是一种以情绪波动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类疾病,以躁狂和抑郁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患者常常经历抑郁、躁狂、焦虑等情绪波动,可导致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不育,影响社交、工作、学习、劳动等能力,甚至给他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等。对于患有这种疾病的已婚男性来说,如何生育子代同样也是一个重要、敏感且复杂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回顾1例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已婚男性提出供精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需求后,经过本院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后准予实施的病例来引发该类疾病所涉及的伦理问题的思考,以供临床参考
  • 李柏宏, 祝静文, 张春红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64-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回顾性分析1例以黄疸为首发表现的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治经过,同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该例患儿临床表现为黄疸、发热、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皮疹、草莓舌、冠状动脉扩张等。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由此可见,以黄疸为首发表现的 KD 患儿,可能因症状不典型而延误诊疗,应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避免耽误病情。
  • 王爱萍, 周焕珍, 陈星宇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67-4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道1例CHD7基因杂合变异导致CHARGE综合征病例。方法 回顾分析1例CHAR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总结其基因型及临床特点。结果 患儿女,15岁3月,无乳房发育、无月经初潮就诊。基因分析显示患儿CHD7基因有一个c.1919delA杂合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移码突变(p.K642Rfs*69)。结论 CHARGE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基因分析发现致病突变仍然是确诊该病的重要手段。
  • 述评
  • 张贤生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74-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吕郑昕, 吴天晨, 赵扬玉, 魏瑗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78-4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和比较不同类型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胎儿的围产期结果,本研究采用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的方法,检索了1990年1月—2022年9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发表的相关研究,采用DerSimonian-Laird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采用Meta回归和多因素线性回归进行混杂因素调整,研究方案已在PROSPERO(CRD42022358537)注册。本研究共纳入了25项研究共3 413名血流消失胎儿,结果显示,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胎儿与血流正常胎儿相比不良结果率更高,包括新生儿死亡(13.8%与2.5%),死产或胎死宫内(8.7%与2.4%),胎儿窘迫(51.7%与26.3%)和胎儿生长受限(68.4%与31.5%)等。持续血流消失胎儿与间断血流消失胎儿相比,分娩孕周更早,出生体重更低。因此,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是脐动脉多普勒筛查不良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而持续血流消失与更差的围产期结局相关。
  • 李姝汶, 郭瑜, 何荣霞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85-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可对母婴妊娠结局造成较大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基因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已经成为公认的第三代遗传标记,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诊断和遗传疾病等领域,大量PE易感基因及易感 SNP 位点被相继报道.基于PE的复杂性,进行多位点的SNP分析,对认识PE的发病机制并从遗传学角度预测PE的易感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就近年来所发现的PE相关基因SNP研究进行总结分析。
  • 张玉娇, 韩瑾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88-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产前超声是孕期最重要的检查,受孕周、声强、检查者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超声图像质量并不稳定。精准医疗是时下的一个热点,如何将人工智能与产前超声相结合,数据模型的建立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献复习结果表明,面临着数据来源各异、数量庞大、处理技术壁垒等问题,深度学习(DL)与产前超声相结合,可帮助优化图像质量,缩短检查时间,减轻临床负担,为产前超声自动化识别与测量方面提供便利。
  • 刘雨潇, 姜玥, 吴效科, 张跃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91-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以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肥胖、稀发或无排卵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临床上根据患者的BMI常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肥胖型和非肥胖型。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认为是基因遗传、mRNA非正常转录表达、肠道菌群失调、氧化应激及炎症和血清循环物质改变等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医理论常将多囊卵巢综合征归到“不孕症”,“月经后期”和“月经前后不定期”的范畴。现代研究表明肥胖型和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在具体病因方面有显著差异。中医理论认为“瘦人多火”是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深入研究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有利于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
  • 李玉培, 刘娟, 薛秀娟, 乔建红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 36(5): 496-5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总结妊娠期女性亲密伴侣暴力管理的最佳证据,本文根据6S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进行检索,系统查询国内外数据库和网站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专家意见,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最终纳入16篇文献,包括2篇临床决策、4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7篇系统评价和2篇专家意见。从筛查、评估、应对与预防4个维度总结了19条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实践提供参考。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具体临床情况结合专业判断、孕妇需求,以确保亲密伴侣暴力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降低亲密伴侣暴力带来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