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11-11
  

  • 全选
    |
    论著
  • 饶颖婷, 钟美龄, 夏玉雯, 马一迪, 张耀云, 董妍君, 张依航, 刘顺恺, 吴美琦, 贾美香, 王晓莉, 方海, 张亚黎, 李智文, 张乐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01-5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家庭的照顾负担现状,并探究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22年12月16日~2023年02月20日在ASD家长社群及ASD康复中心发放电子问卷,对ASD患儿及其家庭的一般情况以及家长的照顾负担水平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长问卷141例,回收有效答卷114例。选用中文版Zarit护理负担量表(ZBI)评估ASD患儿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根据量表总得分划分为无或极轻度负担(0~20分)、轻度负担(21~39分)、中度负担(40~59分)和重度负担(60分及以上)。使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ASD患儿家长的照顾负担总分为(52.8±12.0)分。轻度、中度和重度负担分别有15例(13.2%),64例(56.1%)和35例(30.7%)。家庭结构、家长的社会支持水平、是否因照顾患儿而误工以及是否收到儿童康复救助补贴为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R2=0.373,F=4.957)。结论 大多数ASD患儿家庭面临着中度至重度的照顾负担,应提高治疗和康复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并为ASD患儿照顾者提供心理、社会和经济支持,以缓冲照顾负担。
  • 王琳, 刘淼, 刘素英, 董曦, 车祺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09-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蒲公英提取物(T1口服液)对于卵巢功能减退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以绝经过渡期健康雌性小鼠为卵巢功能衰退的研究对象,青年雌性小鼠作为阳性对照,观察绝经过渡期小鼠饲养蒲公英提取物30 d后,卵巢窦状卵泡(AFC)的数量变化。同时培养人卵巢颗粒细胞系(KGN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技术、TUNEL法和细胞凋亡PCR芯片,比较蒲公英提取物孵育前后,KGN细胞的凋亡改变及差异性表达的基因。结果 经蒲公英提取物饲养的绝经过渡期小鼠,卵巢窦状卵泡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蒲公英提取物孵育后,KGN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PCR芯片筛选出差异性表达的20个下调基因和4个上调基因(P<0.05)。结论 动物模型中,蒲公英提取物可有效治疗雌性小鼠的卵巢功能减退,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率。
  • 马一瑞, 谷雨, 李宏田, 周玉博, 刘建蒙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14-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孕前肥胖和孕期过度增重母鼠哺乳期饮食对子鼠离乳后炎性指标及铁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健康的SPF级Wistar雌性大鼠以1∶1比例随机分为孕前肥胖组和孕期过度增重组,根据哺乳期饮食进一步均分为孕前肥胖-哺乳期高脂饮食组(n=6)、孕前肥胖-哺乳期标准饮食组(n=6)、孕期过度增重-哺乳期高脂饮食组(n=6)、孕期过度增重-哺乳期标准饮食组(n=6)。每组随机抽取12只子鼠(雌雄各半),共48只子鼠纳入研究;出生后第21天离乳,离乳后均饲喂标准饲料。哺乳期第0、7、14、21、28、35和42天测量子鼠体重;第28、35和42天(离乳后第7、14和21天)检测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铁调素(hepcidin)、铁蛋白(ferritin)、血红蛋白(Hgb)、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结果 与哺乳期高脂饮食组相比,标准饮食可显著降低孕前肥胖和孕期过度增重母鼠子代的体重;显著降低孕前肥胖母鼠子代的IL-6(第28天,152.97 pg/mL vs. 105.24 pg/mL;第35天,155.15 pg/mL vs. 110.53 pg/mL;第42天,155.4 pg/mL vs. 139.02 pg/mL,P均<0.017)和Hepcidin的水平(119.99 ng/mL vs. 99.67 ng/mL,P<0.05),升高Mch(22.43 pg vs. 23.32 pg,P<0.05)和Mcv的水平(72.71 fL vs. 75.71 fL,P<0.05);显著降低孕期过度增重母鼠子代的IL-6水平(第35天,140.21 pg/mL vs. 127.57 pg/mL,P<0.017),升高Hgb(出生后第35天,107.25 g/L vs. 112.92 g/L,P<0.017)和Mcv的水平(72.90 fL vs. 74.34 fL,P<0.05)。此外,哺乳期标准饮食还显著降低了孕前肥胖母鼠子代的Ferritin(50.60 ng/mL vs. 42.06 ng/mL,P<0.05)和Hgb(110.53 g/L vs. 106.28 g/L,P<0.05)。调整炎性指标IL-6和Hepcidin后,哺乳期饮食对孕前肥胖和孕期过度增重母鼠子代多个铁相关指标的影响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前肥胖和孕期过度增重母鼠哺乳期标准饮食可降低子鼠炎症反应、升高铁相关指标水平,且炎症反应可能在母鼠哺乳期饮食与子鼠铁相关指标的关联中发挥机制作用。
  • 黄少娥, 谢丽清, 丁枝珠, 赵晓勇, 张晓丽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21-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子痫前期滋养细胞凋亡、增殖、侵袭与迁移的调控。方法 收集40例正常妊娠组产妇和40例子痫前期(PE)组产妇胎盘组织,采用分娩后胎盘HE染色,胎盘组织中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WGBS),体外培养HTR8/Svneo、JEG-3、JAR、BeWo滋养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STAT3沉默组(shSTAT3组)、STAT3过表达组(STAT3OE组)。应用5-AZA-DC处理,采用CCK8、流式细胞技术、Transwell侵袭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滋养细胞凋亡、增殖、侵袭与迁移。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在胎盘组织中,与正常妊娠组相比,PE组血管腔变小,血管闭塞,血流量少,绒毛间质间纤维蛋白沉积,绒毛可见梗死、玻璃样变。WGBS检测出PE组甲基化水平显著增高,其中STAT3[(17.25±1.05) vs. (30.36±1.33),P<0.01]、PTEN[(13.33±0.71) vs. (23.05±1.17),P<0.02]、TSC2[(15.28±1.43) vs.(26.53±1.15),P<0.02]基因为甲基化差异显著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细胞株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AZA-DC干预后滋养细胞凋亡减少、增殖上调、侵袭与迁移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AT3基因是引起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基因,5-AZA-DC干预对子痫前期滋养细胞凋亡、增殖、侵袭与迁移作用和影响显著。5-AZA-DC可能成为介导表观遗传学治疗子痫前期的潜在药物。
  • 宋羽曼, 杨闪闪, 江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31-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产后体重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18年1月—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后检查的产妇,随机选择产后6周产妇6 500例,由专人进行问卷调查,盆底表面肌电检测,其中6 338例(97.5%)妇女返回了有效的回应问卷。将6 338例产妇分为产后SUI组(540例)和对照组(5 798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的分类标准分为低体重(BMI<18.5kg/m2)、体重正常(18.5 kg/m2≤BMI<24 kg/m2)、超重(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BMI≥28 kg/m2),对产后体重与产后SUI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估不同产后体重组SUI的程度及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对不同产后体重组SUI和正常组的盆底肌电值进行比较。结果 产后SUI患病率为8.5%,低体重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产后SUI的患病率分别是6.1 %、8.0 %、9.7 %和11.0 %,患病率随着产后BMI的增加逐渐上升 (P=0.0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超重组和产后肥胖组发生SUI分别是产后体重正常组的1.36倍(95%CI:1.09~1.68)和1.67倍(95%CI:1.11~2.53)。结论 产后超重和肥胖是产后SUI的高危因素,尽早做好产后体重管理,有利于减少产后SUI的发生风险。
  • 王慧, 刘晨, 曹丽芳, 张雪峰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36-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本院有晚期早产风险的孕妇产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模式,评估最佳给药时机(距第1剂地塞米松给药后2~7 d分娩)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55名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分娩的在妊娠34~36周使用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孕妇,年龄23~54岁,其中119名孕妇在34~36周接受了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在37周前分娩;另有36名孕妇在妊娠34~36周接受了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在足月分娩。根据产前糖皮质激素给药指征分为自发性早产风险组(98名)和医源性早产风险组(57名),自发性早产风险组孕妇年龄(31.8±4.3)岁,医源性早产风险组年龄(32.2±3.9)岁。比较两组产前糖皮质激素给药时机及孕妇特征的差异。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评估与最佳给药时机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155名有早产风险的孕妇在34~36周期间接受了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产前糖皮质激素最优给药时机的发生率为29.7%。其中医源性早产风险组孕妇在最优给药时机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自发性早产风险组(P<0.05)。与医源性早产风险组相比,自发性早产风险组的孕妇在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给药后间隔>7 d分娩更常见(P<0.05),发生足月分娩的机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源性早产风险的孕妇在最优给药时机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机会是自发性早产风险孕妇的8.68倍(95%CI :2.69~28.02),胎膜早破的孕妇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最优给药时机的机会是无胎膜早破孕妇的4.09倍(95%CI:1.24~13.45)。结论 不论给药指征如何,有晚期早产风险的孕妇在最佳给药时机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可能性均很低。但产前糖皮质激素给药指征为医源性早产的孕妇更有可能在最佳给药时机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除此以外,胎膜早破也是产前糖皮质激素最优给药时机的影响因素。
  • 陈笑征, 李一辰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42-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资料,探究2016—2022年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6—2022年北京市户籍儿童死亡资料,分析先天异常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年龄及地区分布情况。结果 (1)2016—2022年全市5岁以下户籍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下降显著(P<0.01),由62.3/10万(2016年)降至34.8/10万(2022年),降幅达44.1%。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其他先天异常死亡率均显著下降(P<0.05),而先天愚型降幅不显著(P>0.05)。全市5岁以下户籍儿童先天异常死亡构成比由23.4%(2016年)降至18.1%(2022年),下降趋势显著(P<0.05)。(2)不同疾病死亡率变化存在城郊差异。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城市、远郊均显著下降(P<0.01),神经管畸形死亡率仅远郊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他先天异常仅城市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3)先天异常导致死亡发生在新生儿期的比例持续下降,不同先天异常疾病的死亡年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结论 北京市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城郊差异。可根据不同先天异常疾病的发生原因、城郊差异及死亡年龄特点,在不同时期(如孕前、孕中及儿童生后)、不同地区采取更加针对性的措施,以进一步降低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
  • 胡鑫敏, 文慧, 张哲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47-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孕早期血清产前筛查指标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的中位数倍数(MoM)值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4日—2022年12月20日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早孕期产前筛查1 447例孕妇,排除双胎、拒绝随访及有家族病史或孕前体检有异常的孕妇,最终将在孕9~13+6周进行产前筛查的871例孕妇选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妊娠结局孕妇的PAPP-A、F-βhCG的MoM值差异;并将PAPP-A、F-βhCG的MoM值的正常异常范围分组,正常范围为PAPP-A MoM≥0.5,0.25≤F-βhCG MoM≤2,异常范围为PAPP-A MoM<0.5,F-βhCG MoM<0.25,F-βhCG MoM>2,比较不同组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 流产、早产、先兆子痫、妊娠期高血压的PAPP-A MoM值低于正常妊娠孕妇(P<0.05);流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F-βhCG MoM值低于正常妊娠孕妇(P<0.05),产后出血的F-βhCG MoM值高于正常妊娠孕妇(P<0.05);PAPP-A MoM<0.5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APP-A MoM≥0.5组(P<0.05),F-βhCG MoM<0.25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0.25≤F-βhCG MoM≤2组(P<0.05);PAPP-A MoM值与分娩孕周呈正相关(r=0.07,P=0.045)结论 孕早期血清产前筛查指标PAPP-A MoM值变化在预测流产、早产、先兆子痫、妊娠期高血压及分娩孕周方面有一定意义;F-βhCG MoM值变化在预测流产、产后出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 王国倩, 崔金全, 邵文嘉, 李诗雅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51-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的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变化与疾病临床特征和TH因子间的关系,为RSA患者开展卵巢储备功能评估的必要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7月来本院就诊的105例RSA患者作为RSA组,同期在本院生殖中心因男方因素或输卵管因素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无自然流产史的136例健康女性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人群均排除饮酒及吸烟史,年龄在20~40岁之间。RSA组根据能否查出原因分为已知原因RSA组(ERSA)和不明原因RSA组(URSA)。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外周血清AMH值(ng/mL)和淋巴细胞因子的浓度(pg/mL)。结果 RSA组总体AMH水平、≤30岁、>35岁两个年龄段的AMH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URSA AMH 水平低于正常组和ERSA组(P<0.05),RSA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不同妊娠丢失类型间的AMH水平有差异(P<0.05)。与流产2次的RSA患者相比,流产≥3次的AMH水平降低、DOR发生率增高(P<0.05)。AMH对RSA诊断的AUC为0.647,截断值为1.7 ng/mL(P<0.05)。RSA组及URSA组TNF-α、TNF-α/IL-4、TNF-α/IL-10与AMH负相关(P<0.05);URSA组AMH还与IFN-γ/IL-4、IFN-γ/IL-10负相关,与IL-4正相关(P<0.05)。结论 RSA患者中AMH水平显著降低,RSA患者评估中应考虑增加卵巢储备功能测试。
  • 李莉, 王海燕, 乔杰, 李蓉, 刘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56-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RPL)患者和正常生育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的状态;检测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后HLA抗体的转阳率;对比不明原因RPL患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HLA抗体与妊娠结局,评估HLA抗体是否可作为LIT预测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3日至2015年6月10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RPL患者24例作为RPL组,同期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未孕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均在20~40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仪-微珠法,分别测定不明原因RPL患者LIT前后和健康生育者外周血的HLA特异性IgG抗体,根据HLA抗体状态分为4类,包括HLA-I类阳性、HLA-II类阳性、双阳性(HLA-Ⅰ类、Ⅱ类均阳性)和双阴性(HLA-Ⅰ类、Ⅱ类均阴性),比较两组人群HLA抗体状态,分析LIT后RPL患者HLA抗体的转阳率,及HLA抗体状态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RPL患者HLA抗体状态与健康生育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T促进HLA抗体转阳,LIT后不同HLA状态的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明原因PRL患者,LIT前HLA特异性IgG抗体与正常生育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T可以促进HLA抗体转阳,免疫治疗后PRL患者HLA特异性IgG抗体与妊娠结局无关,HLA特异性IgG抗体不能作为LIT预测妊娠结局的唯一参考指标,尚需要结合其他免疫指标综合分析。
  • 李丹, 焦利萍, 高雪峰, 李蓉, 迟洪滨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61-5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X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助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83 对女方存在X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的夫妇资料,根据异常核型嵌合比例不同分为<10%组(71例)和>10%组(12例),以1∶2匹配166对染色体正常的夫妇,统计嵌合比例<10%组和嵌合比例>10%两组病例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IVF-ET)中的年龄、身高、BMI、不孕原因、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值、双侧窦卵泡数、 IVF用药方案、当周期移植率、周期取消率、当周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 两个嵌合组与正常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X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的女性,嵌合比例<10%的低比例嵌合组其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活婴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X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比例<10%的低比例嵌合的女性在妊娠过程中增加了流产的风险。
  • 王小蓉, 程桂荣, 向世强, 管付娟, 曾庆松, 王晓雯, 易村犍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66-5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乳酸菌联合氟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疗效及对阴道免疫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6月育龄期VVC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氟康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乳酸菌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用药安全性、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和阴道清洁度。结果 (1)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阴道瘙痒、疼痛、异常阴道分泌物、黏膜充血、黏膜水肿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恶心呕吐、皮肤过敏、头晕头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治疗14 d后炎性因子(IL-2、IL-13、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炎性因子(IL-8、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用药4周后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用药14 d后阴道清洁度Ⅰ度、Ⅱ度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Ⅲ度、Ⅳ度病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乳酸菌联合氟康唑治疗VVC患者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快速改善患者症状,治疗后6个月VVC的复发率明显降低。该治疗方法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升T淋巴细胞水平,提高阴道清洁度,增加阴道局部免疫力。
  • 王润芳, 刘翠莲, 刘丽, 刘晓丹, 霍琰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71-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胎盘植入性疾病(PAS)产前漏诊病例的临床特征、高危因素和围产结局。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319例PAS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产前漏诊60例,产前诊断2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胎盘植入高危因素和围产结局。结果 与产前诊断组相比,产前漏诊组前置胎盘发生率低,胎盘植入程度轻,IVF-ET术和宫腔镜手术史是产前漏诊PA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产前漏诊组产时/术中出血、严重产后出血率、血液制品用量、子宫切除率、转入ICU、新生儿早产率均低于产前诊断组(P均<0.05),但两组二次手术率、大量输血率、手术并发症无差异。结论 不伴有前置胎盘的PAS产前漏诊率高,IVF-ET术和宫腔镜手术史是产前漏诊PAS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发生严重的围产期并发症。
  • 李燕珍, 吴歆怡, 赖贺, 陈文芬, 曾俐琴, 李智敏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76-5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血hCG(RPhCG)与静脉血hCG(VhCG)比值(RPhCG/VhCG)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582名可疑异位妊娠同时合并有盆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静脉血hCG、腹腔血hCG及两者比值(RPhCG/VhCG)、治疗方式、术后诊断及预后等。582名患者中异位妊娠568例作为异位妊娠组,宫内妊娠14例作为宫内妊娠组,重点分析两组患者RPhCG/VhCG比值,比值大于>1或比值≤1,治疗过程,术后诊断及预后。结果 异位妊娠组中位RPhCG/VhCG为15.4(4.1~48.1),宫内妊娠组中位RPhCG/VhCG为0.6(0.5~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2,P<0.01)。以RPhCG/VhCG >1为诊断标椎,其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38.9%,总的诊断符合率96.2%,ROC曲线下面积为1.0。RPhCG/VhCG >1,基本可诊断异位妊娠。RPhCG/VhCG <1,宫内妊娠合并腹腔内出血可能性大,异位妊娠的诊断需谨慎。结论 腹腔血hCG与静脉血hCG比值在合并腹腔内出血的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 肖玲, 刘晨, 杨桦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80-5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单胎妊娠不同指征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行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01 月至 2022 年 0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产科收治的因宫颈机能不全行Mcdonald 宫颈环扎术治疗的5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指征分为预防性环扎17例,治疗性环扎组34例,对各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性环扎组34例,其中足月分娩19例,早产7例,晚期流产8例;预防性环扎组17例,其中足月分娩13例,早产3例,晚期流产1例;预防性环扎组的分娩孕周、延长孕周、环扎孕周及晚期流产与治疗性环扎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和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均能延长妊娠孕周,能降低流产或早产的发生风险。
  • 李娜, 杨悦, 王凤梅, 陈敏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83-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产时胎心减速数学特征(减速持续时间比例与单位时间减速区面积)对围产期缺氧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4月北京市民航总医院分娩的150例产妇,分为胎儿窘迫组(n=57)、新生儿窒息组(n=5)和正常组(n=88)三组。记录所有入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周、孕产次、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脐带情况、羊水性状、Apgar评分、产时胎心监护情况,新生儿分娩时脐动脉血气结果。结果 胎儿窘迫组及新生儿窒息组羊水污染率明显高于正常组。胎儿窘迫组及新生儿窒息组手术助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单位时间重度变异减速个数、减速持续时间比例和单位时间减速区面积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减速持续时间比例和单位时间减速区面积为基础,可在今后的研究中建立产时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结局的数学模型指导临床。
  • 梁靖谊, 彭思佳, 孙晓峰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87-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央性前置胎盘是指妊娠28周以后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与围产期母儿并发症及死亡关系密切,这类患者首选的分娩方式是择期剖宫产。前置胎盘伴植入又加重了产科出血的风险,因此,产前、产后应当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出血的发生。当患者在产后存在抗凝指征需要抗凝治疗时,抗凝药物的使用与产后出血的预防又存在着潜在的矛盾。本文将报告1例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病例,患者为中央性前置胎盘伴植入,剖宫产术前曾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剖宫产术后形成了较大面积的肺栓塞,通过回顾、分析本病例产后肺栓塞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抗凝治疗措施,旨在提高对产后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 综述
  • 黄青莉, 简生燕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90-5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褪黑素是一种吲哚类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在调节机体昼夜节律和女性生殖内分泌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褪黑素受体在生殖器、子宫、乳腺、卵巢及胎盘中均有表达,它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雄激素、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卵母细胞质量的作用,这些作用在女性生殖内分泌调节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褪黑素在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潘婕, 张国英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94-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孕产妇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HDP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4.74%。与产前子痫前期相比,产后子痫前期/子痫可能与更高的孕产妇并发症相关。产后子痫前期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一直未被充分认识,早期识别产后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病因,早期诊断及早期处理产后子痫前期对于降低产后孕产妇并发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危险因素、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及预后角度对目前产后子痫前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提高临床医师对产后子痫前期的认识,降低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率。
  • 何玥, 李慧敏, 崔红梅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6): 599-6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扭转处于低迷状态的生育水平,中国政府积极调整人口生育政策,但逐渐宽松的生育政策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长期的低出生率对中国的人口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社会的低生育率是个体低生育水平的结果,最根本的原因是“成本-价值”的不平衡对生育决策造成的负向影响。生育成本的提高和生育价值观的改变是育龄人群生育意愿改变的直接动力和深层动因,当前中国育龄人群的低生育意愿和低生育水平正是高看生育成本,低看生育价值的结果。